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为明确山区牧民对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现状,对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天祝县祁连乡的418户牧民家庭进行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牧民对当地近20年气温升高感知度较高,对降水量变化的感知程度较低,对近期牧业影响较大的极端气候事件感知度较高。牧民针对感受到的不同的极端气候事件采取了有差别的应对措施。储备草料、修建圈舍和暖棚、处理牲畜和外出打工是主要的适应措施。牧业服务、贷款支持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牧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山区牧民 气候变化 气候灾害 感知与适应
  • 简介:利用实测资料对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场的一般特征和局地性特点作了计算分析,详细分析了山谷风的时空变化规律,比较了山谷风演变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差异.

  • 标签: 山区 复杂地区 风场
  • 简介:应用1959—2009年松山区54218观测站的降水、温度资料,分析了玉米播种期水热气象条件分布特点。主要结论:⑴51a来松山区春播期≥10℃积温的初日分布特点是年际变率大,年代际变化不大。⑵随着气候变暖,≥10℃积温保证率提高。⑶春播期低温冷害的发生特点是越早播种后期发生冷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不易过早播种。⑷按照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热量又要减小发生低温冷害的可能性原则,确定了松山区玉米平均开播日期和适宜播种期。⑸春播期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表明春播期干旱发生频率大。

  • 标签: 玉米 适播期 热量 降水量
  • 简介:建瓯位于建溪中上游,全市635万亩的土地中,山地面积达516.7万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瓯的粮食生产占了主导地位,是我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号称“闽北粮仓”。随着改革的深入,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趋缓等。

  • 标签: 区域特色经济 气候资源 山区 开发 商品粮基地 山地面积
  • 简介:太白山区地处秦岭腹地,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热量资源不足,是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障碍因素.春季温度回升晚,玉米播种一出苗时间长,易造成烂种缺苗,密度稀,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期50%的年份降水不足,光照差,影响发苗.穗期高温日数少,适温期短,穗分化不充分,影响大穗形成.花期偶有卡脖早.灌浆期阴雨、寡照、低温,适灌期短,千粒重低.受气候条件限制,平均亩产徘徊在200公斤左右.这

  • 标签: 地膜玉米 玉米生长发育 主要障碍因素 出苗时间 气象效应 穗期
  • 简介:为分析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四明山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代表性地段设置5个气象站,经连续8a对比观测,得出如下结果:1)四明山区域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直减率为0.51℃/100m;夏季直减率最大,春季和秋季直减率较大,冬季直减率最小。2)四明山区域平均气温直减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最大直减率出现在下午17时,最小直减率出现在早晨5—6时,直减率变化上升速率较下降速率快。3)四明山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但平均最高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大,平均最低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小。4)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十分明显,且成二次曲线性下降显著。

  • 标签: 气温 直减率 积温 垂直变化 四明山区域
  • 简介:当一块金光闪闪的省级文明单位牌匾换下了在政和气象局悬挂十八年之久的市级文明单位牌匾的这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感慨,思绪万千,多年付出的心血,终于赢得了应有的回报。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酸甜苦辣……。

  • 标签: 文明单位 气象局 牌匾 块金
  • 简介:针对2014年6月2日夜间祁连山区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分析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重点归纳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持续几天的高压坝造成的高温、迅速东撤时沿着高压边缘的西南水汽输送和携带冷空气南下短波槽的共同影响是强降水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祁连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阻挡作用,使水汽汇集在祁连山区,为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

  • 标签: 祁连山区 短时强降水 成因
  • 简介:1引言花生作为一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长期以来因热量不足在固原地区未能得到广泛种植。本试验采用地膜覆盖以改变热量条件,同时与小麦套种,改善大田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其受光面积,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而缓解粮油争地矛...

  • 标签: 地膜覆盖 花生 气象条件 热量条件 水分条件 光照条件
  • 简介:利用2011—2013年安徽省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皖南山区地闪的发生频次、强度、时间及空间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安徽省的地闪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皖南山区地闪发生频次占安徽全省地闪发生频次的28.2%,皖南山区地闪的平均密度为3.21(次/km~2)·a~(-1),明显高于安徽全省地闪的平均密度2.51(次/km~2)·a~(-1)。安徽全省和皖南山区地闪的主要类型为负地闪,6—9月为皖南山区地闪活动频繁期,此时段的地闪发生频次约占全年地闪发生频次的90.8%。皖南山区地闪活动主要集中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4—17时为雷电活动最频繁时段,与安徽全省闪电日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皖南山区地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kA,在雷电流强度高值区,正地闪比例略增加,皖南山区正地闪平均强度为45kA,负地闪平均强度为36kA,均略低于安徽全省的平均值。

  • 标签: 地闪频次 雷电流强度 地闪密度
  • 简介:在本章前面各节摘要性给出了一个成功的新的国家中尺度网的组织需求。委员会的判断认为,当前观测网的组织模式,从发展的眼光看都不适合于未来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需求的多方国家层次上数据提供者和用户的需求。

  • 标签: 组织 数据提供者 中尺度 委员会 观测网
  • 简介:根据服务主体、内容和运行机制等的差异,将现阶段气象服务模式初步划分为日美模式、英国模式、新西兰模式和俄罗斯模式,并归纳了几种模式在界定政府职责、服务机构设置、经费投入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在简要分析了几种模式的利弊之后,对合理借鉴其他模式,进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发展气象服务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 标签: 气象服务 服务主体 运行机制 服务模式 政府职责 机构设置
  • 简介:基于在云南省西部保山地区开展的入户问卷调查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探讨在发生旱灾,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以弥补旱灾给家庭和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这一特定背景下,对比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在收入来源、应对旱灾措施和家庭收入分配上的差异,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给留守家庭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让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出现劳动力缺乏、农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潜在问题。建议在未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口开展的职业培训中增加诸如家庭财务管理、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来加强农村地区和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议政府推广气候智能农业,采取本地化/本土化的适应措施。

  • 标签: 旱灾 外出务工 农民的适应能力 云南保山市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永定县在雷雨季节都有出现养猪场遭雷击、生猪被打死的案例,造成了财产损失,养殖人员安全也受到威胁。本文就2006年8月28日永定县仙师乡友发养猪场遭雷击事件为例,对山区养猪场的防雷解决方案作一分析探讨。

  • 标签: 雷击事件 典型案例 养猪场 山区 雷雨季节 财产损失
  • 简介:近年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发展双季杂交稻是推动我区粮食生产走上新台阶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根据丽水山区农业气候特点,和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在不同气候年型下的多组合、多点试验示范资料,得出威优35作为早季栽培高产、稳产性能好。本文以威优35的气候生态特性为主,分析探讨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的气候适宜性,为双季杂交稻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吨粮 气候适宜性 多点试验示范 气候年型 稳产性 每穗实粒数
  • 简介:依据核桃树生长的生态气候条件,采用气象资料和有关实践经验,运用类比等方法,分析了秦巴山区核桃树生长对气候生态条件的适应程度,进一步探讨该山区发展核桃生产的气候特点和优势,并提出合理开发建议。

  • 标签: 秦巴山区 核桃树 生态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