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为更好地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促进宁夏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文章通过分析气象防灾减灾与精准脱贫的融合度、农村抵御气象灾害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气象扶贫等方面问题,为气象工作提出建议.建议气象服务应从开展贫困群众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贫困人群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开展,以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的工作中.

  • 标签: 气象服务 融入 精准扶贫
  • 简介:通过对宁夏谋划气象助力精准脱贫的做法的深入分析,得到气象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整体战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贫困地区基层气象现代化、破解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发展瓶颈等方面的启示,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气象 精准脱贫 宁夏 做法 启示
  • 简介:能力比对验证的实施是检验防雷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促进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防雷检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防雷检测行业特点,重点分析了能力验证统计方法,选取了适合防雷检测行业的能力统计量算法,以9家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过程为例,制定了能力验证方案。通过计算分析了各检测机构的测试值、指定值及其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En值来评价参加能力验证机构的满意程度。文中的能力验证分析和实施为防雷检测机构有效开展能力验证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作用。

  • 标签: 防雷检测 能力验证 评价
  • 简介:投入十万元联合发展一个经济创收项目,这在县级气象部门很少有。而连江县气象局就是这样,在如火如荼下海弄潮儿的年代,匪夷所思地自筹资金十万元合股投资创办养鳗公司,最终事败功篑,还成了被告。到底是什么原因,投资者反而成了被告者呢?

  • 标签: 联合发展 气象部门 县气象局 投资者 被告 年代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其中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根据宝鸡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气象精准减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求与努力方向。指出气象精准减灾要在提升防雹减灾作业能力、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精准助力产业扶贫等三个方面强化能力,才能助力脱贫攻坚。

  • 标签: 气象精准减灾 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
  • 简介:《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国家通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活动产生的碳汇减轻自身减排压力,为国内工业能源部门碳排放提供空间。但LULUCF包括的核算活动类型和具体方法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其中木质林产品、不可抗力等自然干扰、参考水平阈值的设置以及总-净与净-净核算方式的选择这几方面核算漏洞很多,矛盾尤为突出。为防止发达国家过分依赖LULUCF产生的碳汇减轻减排压力,搜集了欧盟27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提交的LULUCF数据,分析了核算漏洞对LULUCF核算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林产品活动的核算方法不确定性较多;剔除自然干扰等不可抗力,LULUCF活动碳汇至少增加30%;参考水平阈值适于设置在较高碳汇水平;净-净核算方式更适用于京都时代LULUCF核算规则。

  • 标签: 后京都时代 LULUCF 核算规则
  • 简介:今年以来,我市气象部门认真贯彻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和指示,对科技服务和综合经营全面推行风险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财务管理问题发表如下看法.

  • 标签: 财务管理问题 风险承包 综合经营 承包责任制 财务问题 承包合同
  • 简介:气候变暖是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同时,作为前沿经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了。按照低碳经济的内涵,江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总体上对正在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加快崛起”的江西是发优势。为此,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不动摇,全社会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与方式,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能源,着力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建立低碳与生态工业园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科技创新支持低碳经济。

  • 标签: 低碳经济 区域发展 机遇 挑战 对策
  • 简介:自2008年6月1日(实际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20时起,北京时)执行修订的《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由于增加雷暴、视程障碍现象等发报项目,致使许多观测员难以适应。总结东山站可能出现的8种重要天气现象:大风、龙卷、冰雹△、雷暴R、视程障碍现象(3种)≡S、∞、降水(包括定时3小时和任意3小时)。以上8种重要天气在(GD-11Ⅱ)1段中的电码组对应为:

  • 标签: 天气报告 修订 视程障碍 天气现象 北京时 观测员
  • 简介:本文汇总了江苏省开展《气象法》立法评估调查活动的有关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分析了《气象法》在立法及施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气象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气象法》 后评估 调查报告 立法 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
  • 简介:2006年10月正式发布的斯特恩报告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文章概述和分析了该报告出台的国际背景、主要特点和关键结论,综合评述了包括各国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及环境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对该报告的不同观点,研究探讨了斯特恩报告对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该报告尽管肯定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的积极贡献,但其提出的排放情景和基于市场的政策处方并不能满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也忽视了资金来源、技术转让、适应等重要问题。

  • 标签: 斯特恩报告 后京都气候谈判 影响
  • 简介:国际气候制度的谈判错综复杂.然而,2012年以后国际气候承诺的基础,仍将取决于各国的政治意愿、经济利益和科学认知.谈判的平台不仅限于缔约方会议,也可能是缔约方会议体制外的双边、多边乃至单边形式,而且,协议内容将涉及减排、适应、技术、低碳发展等,最终将可能形成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综合性一揽子协议.中国在未来20a或更长时间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对协议内容的选择只能是弱化各种风险,规避刚性约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制的制定,保障并强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后京都协议 气候谈判 对策思考
  • 简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一档具有实用性、知识性、服务性的节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节目讲述天气信息,具有专业性,但它的另一个重要属性是服务性.文章基于内蒙古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浅谈内蒙古地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得出一个成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应当具有服务意识,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更好的服务社会,给大众提供生活提示和延伸服务.

  • 标签: 天气预报 服务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CEP)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早春郑州地区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此次雷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地面冷垫、850hPa和700hPa强盛的暖湿急流及500hPa高空槽为此次郑州地区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850—700hPa之间的强垂直风切变和700—500hPa之间较大的温差均表明逆温层以上对流不稳定度增大,有利于高架雷暴天气的产生。低空强比湿平流和负水汽通量散度为高架雷暴天气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前,700hPa与500hPa的θse差值Δθse大于0℃,表明700hPa以上大气为对流不稳定,低层湿位涡的第一分量(MPV1)为负值又表明大气为湿对称不稳定,强雷暴落在对流不稳定区和MPV1负值区,因而此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是由对流不稳定和湿对称不稳定共同作用产生的。地面冷垫以上的暖湿气团逐步加强,进一步加剧了逆温层以上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度。通过与历史个例对比分析可知,郑州地区两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共同之处为:500hPa高空槽前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左侧的辐合上升运动、地面冷垫的抬升作用均为高架雷暴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 标签: 高架雷暴 冷垫 低空急流 对流不稳定 湿对称不稳定
  • 简介:对0509号台风“麦莎(Matsa)”登陆长时间维持并轻度加强的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此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位涡分析表明,当中纬度西风槽东移,该槽底部分裂出的一个较小的正位涡中心与“麦莎”合并使“麦莎”的涡旋动能增强,而在9日之后“麦莎”与槽主体合并的阶段,槽区主要的正位涡中心与“麦莎”融合。动能收支分析发现,“麦莎”登陆北移过程中,高层的无辐散风穿越等高线将位能转换为动能这一过程较“麦莎”的整体加强为早,而辐散风是低层动能的主要来源。中低层天气尺度系统为积云对流的发展提供动能,而积云对流释放潜热又为高层动能的维持提供了帮助。将“麦莎”与北美“Agnes”飓风比较后发现,“麦莎”加强程度比“Agnes”较弱的原因之一,是高层的无辐散风把台风环流内的动能向环境输出,而“Agnes”飓风则是环境区有大量动能向台风环流区输送。分析水汽来源可知,在“麦莎”登陆期间及其后副热带和热带的两条水汽通道同时或分别为“麦莎”的积云对流提供了足够的水汽供应。

  • 标签: 热带气旋 维持机制 位涡分析 动能收支
  • 简介: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录用了3名博士研究人员,合作导师分别为刘黎平研究员、徐晓斌(马建中)研究员、沈学顺研究员。本年度有2名博士按照我院有关管理规定完成了在站的各项科研任务,顺利出站。至2007年末,我院在站博士研究人员共15人。我院在站博士研究人员工作勤奋,敢于创新,积极参加院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科研基金项目 研究人员 研究员
  • 简介:为探究放电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电荷重置方案:一种是植入法即放电闪电通道上的感应电荷与原空间电荷叠加(简称ZR方案);另一种是中和法即放电直接按一定比例降低闪电通道处的空间电荷浓度(简称ZH方案)。利用长春一次探空个例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放电重置方式的不同会导致闪电特征存在明显差异:1)ZR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比ZH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少。闪电放电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对雷暴云中电荷的中和量比ZH方案多,摧毁云中电场的能力更强;2)ZR方案下的正、负地闪发生率均比ZH方案多。相对于ZH方案,ZR方案中主正电荷区的分布范围大于主负电荷区,导致其出现了更多的正地闪;ZR方案中的云顶屏蔽层与主正电荷区的混合程度高,混合时间长,导致ZR方案在主正电荷区与主负电荷区之间触发了更多的负地闪;3)ZR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比ZH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短。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导致云中难以形成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局限在一对较小的异极性电荷堆内,而ZH方案不改变云中电荷分布,存在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范围较大。

  • 标签: 放电 电荷重置 电荷结构 闪电发生率 通道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