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IPCC发布的《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SREX)指出,极端事件和灾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系统的风险暴露程度及其脆弱性特征.这意味着,不合理的发展过程将加剧灾害风险及其损失,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减灾和适应行动,能够减小灾害风险并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SREX报告有助于启发决策者与社会公众,为充满不确定风险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关注未来因人口和社会财富增长导致的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加,在国家和部门层面整合适应、减灾与发展政策,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发挥不同主体在适应治理与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等等.
简介:马里冯娜·普莱西-弗雷萨尔1951年出生于法国,先后取得计量地理学硕士和地理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在世界银行就职,最近在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网络部副主任办公室担任高级顾问。在2003--2006年期间,她曾担任过交通和城市发展部主任,负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代表世界银行与全球的技术性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与沟通。她在基础设施、交通、城市及区域性发展领域担任过多种管理和技术职务,包括冲突后和灾后的重建、社会基金、就业、应急计划以及卫生和教育部门等多种职责。她的工作跨越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50多个国家。本文以对话的方式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Bulletin))杂志记者对马里冯娜·普莱西-弗雷萨尔的采访,文中详细介绍了世界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的社会价值以及世界银行与各国气象部门的合作等问题上的战略思想。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的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简介:分析了河西走廊1980~2010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一日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大风日数基本一致,总体上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增多,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多。全区年大风平均持续时间在7~207min之间,平均为65min。大风一日最长持续时间是1390min。酒泉市大部、永昌、民勤和乌鞘岭年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偏长,其余地方偏短。各季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春季最长、冬季次长、夏季最短、秋季次短。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频率为偏态分布,在0~2h的累积频率为0.67。风速偏小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基本为0~12h,风速偏大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在12~24h,这说明风速越大,大风的持续时间越长。
简介:利用PV-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欧亚大陆阻塞高压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出现连阴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1978-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阴降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区域连阴降水持续日数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2008年连阴降水持续日数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合成分析的结果显示,连阴降水较强年份,500hPa位势高度场上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同时有阻塞高压存在,但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对于南方各省连阴降水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冬季1月10日至2月2日,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频繁发生有利于湖北大部和江西、安徽局部连阴降水的增多,而不利于贵州北部的连阴降水发生;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湖北南部和安徽西部一些地区连阴降水的发生;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贵州大部和湖北西部连阴降水的偏多。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这段时间7省1市冬季的异常降水中,关键区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很复杂。贵州、江西地区异于常年的降水,可能与阻塞高压和其它天气系统的异常配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