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认识未来大气科学的发展方向,委员会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大气科学的发展,考察了NSF在大气科学领域资助并获得成功的几个例子,分析了大气科学部(ATM)使用的几种资助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显然,学部培养了一支多产的研究队伍,并且对变化的优先领域和机会作出了反应。基于这些分析,委员会确定了下面将要讨论的发现和建议,推出一些促进学部活动健康发展的机制以帮助确保这样的成功能够持续。这里列出的发现和建议的次序并非严格反映其重要程度,仅仅是帮助读者把握思路的产生。

  • 标签: 大气科学 研究队伍 优先领域 委员会 NSF 资助
  • 简介:土壤湿度对陆地——大气边界层的蒸发和蒸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水的蒸发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土壤对蒸发蒸腾的控制也会影响地表能量通量。因此说,土壤湿度的变化影响着大陆区域天气与气候的演变。由于为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式和季节气候模式设定的初值提供正确的土壤湿度信息,从而提高了模式的预报能力、延长了预报提前时间。

  • 标签: 土壤湿度 SMAP 被动探测 数值天气预报 地表能量通量 蒸发蒸腾
  • 简介:为更好地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促进宁夏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文章通过分析气象防灾减灾与精准脱贫的融合度、农村抵御气象灾害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气象扶贫等方面问题,为气象工作提出建议.建议气象服务应从开展贫困群众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贫困人群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开展,以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的工作中.

  • 标签: 气象服务 融入 精准扶贫
  • 简介:日本东北大学6日发表公报说,该大学参加的一个国际小组发现,近年来,北半球大气中破坏臭氧层的氯化氢不断增加。研究小组分析了日本筑波市以及瑞士等8个地点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大气中氯化氢浓度相关数据,发现2007年以后北半球平流层的氯化氢浓度正在增加。

  • 标签: 北半球 臭氧层 日本东北大学 物质 氯化氢 氢浓度
  • 简介:利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CLOUDSAT和CALIPSO卫星主动遥感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3个典型区域不同云类型的宏观及微观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祁连山和天山地区的年均总云分数分别为62.8%,65.2%和73.4%;3个区域的积状云在夏秋季节发展旺盛,而层状云在冬春季节占主导地位。云层垂直方向的概率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和季节变化特征,其峰值位于2~6km之间。各个区域云液态水含量自云底向上有明显的递减趋势,夏季天山和祁连山地区低层具有丰富的云水资源,峰值分别达0.47mg/m3、0.38mg/m3。各个区域的云液态水含量峰值以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对应的液态云有效粒子半径平均值位于8~16μm之间。降水云的有效粒子半径随高度上升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而非降水云则存在较弱的增加趋势。这种云层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变化对降水有直接影响,是评估人工增雨潜力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人工增雨 主动卫星遥感 云分数 云水含量 有效粒子半径 垂直分布
  • 简介:如果有人问20世纪最重要的大气探测发现是什么,很多人会提及南极臭氧洞的发现。如果再问20世纪科学界和国际社会最完美的合作有哪些,更多的人会列举出南极臭氧洞的发现、研究和1995年人类保护臭氧层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出台。而这一切,都与2013年5月不幸去世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瑟夫·查尔斯·法曼(JosephCharlesFarman)有密切的联系。

  • 标签: 英国科学家 南极臭氧洞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卫星探测 NASA 保护臭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