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05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沿丝伞属(NaematolomaP.Karsten)真菌6种,其中1个拟定新种,即圆盘沿丝伞(拟)(NaematolomadiscodiumMengT.X.etTolgor);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亚绿沿丝伞[Naematolomasubviride(Berk.&Curt.)SmithA.H.];内蒙古、吉林、江西、西藏新记录种烟色沿丝伞[Naematolomacapnoides(Fr.)P.Karsten]和内蒙古、四川新记录种亚砖红沿丝伞[Naernatolomasublateritium(n.)P.Karsten]。
简介: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的气象条件,对三裂叶豚草锈病在沈阳地区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在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以7~8月发病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30℃和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后三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在沈阳地区冬孢子是第二年锈病发生的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对三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的致病性、致死性及专一性,证明是防治三裂叶豚草的理想生防菌。
简介:为了建立具砖格状子囊孢子的座囊菌进化关系并解决其多系群的问题,我们通过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其自然的分类系统。本文描述了具有砖格状子囊孢子的一个新种Comoclathrislini。采用LSU、SSU和ITS序列进行的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所有的Comoclathris属菌株聚在同一单系进化支上,其中包括了由C.lini新种菌株组成的单独分支。文中为新种提供了图示,并与Comoclathris属其他种及多孢子菌属各种进行了比较。
简介: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和2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即白小圈齿鳞伞凸顶变种[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var.conicaTolgor];1中国新记录种,即黄褶鳞伞[Pholiotaluteofolia(Pk.)Sacc.]和10省级新记录种,即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Fr.)Kumm.](广东)、白小圈齿鳞伞[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黑龙江)、少鳞黄鳞伞[Pholiotaalnicola(Fr.)Sing.](黑龙江)、黄褐鳞伞[Pholiotafulvella(Pk.)SmithetHesl.](内蒙古)、地生鳞伞[Pholiotahighlandensis(Pk.)SmithetHesl.](云南)、黏皮鳞伞[Pholiotalubrica(Fr.)Sing.](四川)、毛腿鳞伞[Pholiotamutabilis(Fr.)Kumm.](四川)、多脂翘鳞伞(Pholiotasquarroso-adiposaLange)(黑龙江)、亚苦鳞伞[PholiotasubamaraSmithetHesl.)(广东)、地毛柄鳞伞[Pholiotaterrigena(Fr.)Karst.](内蒙古).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鳞伞属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将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Sing.etSmith)和火菇属[Flammula(Fr.)Kumm.]并入鳞伞属中.将Gymnopilusluteofolius(Pk.)Sing.和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erinaceellus(Pk.)Sing.]放入鳞伞属中进行讨论;认为应将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Fr.)Kumm.]、多脂翘鳞伞和地毛柄鳞伞作为独立的种处理;将Pholiotamalicola(Kauff.)Smith作为Pholiotaalnicola(Fr.)Sing.的同物异名;将皱盖鳞伞[Pholiotarugosa(Pk.)sing.]划入微鳞伞属(PholiotinaFayod)属中.并讨论了鳞伞属与相关的属之间形态学差异,列出了存疑种的名录.
简介:截至目前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的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的更多白块菌新种的发现,说明中国块菌的多样性要比预期的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的块菌种类不仅和欧洲种有着紧密的亲缘,而且和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予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的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的学说。中国块菌的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的是与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的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的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的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和生态模式是最有效的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