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和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最大简约法(MP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仅在某些引物的扩增物上存在较小的差异。

  • 标签: 茯苓 种质资源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截至目前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的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的更多白块菌新种的发现,说明中国块菌的多样性要比预期的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的块菌种类不仅和欧洲种有着紧密的亲缘,而且和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予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的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的学说。中国块菌的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的是与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的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的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的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和生态模式是最有效的保护策略。

  • 标签: 块菌 姊妹类群 起源分布中心 资源保护 块菌种植
  • 简介:依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考察记载了吉林省毒蘑菇166种,隶属于2门5纲12目35科76属。其中,担子菌152种,子囊菌14种。部分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文中对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进行了订正,同时列举出已报道的毒素成分及中毒类型,并引证了相关参考文献。

  • 标签: 吉林省 毒蘑菇 名录 毒性成分 中毒类型
  • 简介:在生物多样性中,地衣是一类独特的生物.新疆地衣资源丰富,至今在新疆已定名的地衣有398种,隶属于98属;包括不完全真菌类地衣4属、4种.深入了解新疆地衣物种多样性和其生态环境及地衣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合理利用新疆的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 标签: 地衣 物种多样性 生态环境 应用 新疆
  • 简介:为快速鉴别白灵菇种质资源的真伪,对58个供试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根据遗传差异选择菌株进行ITS克隆测序,经ITS-RFLP分析和ITS序列分析得知:58个供试菌株中,Pl.n0010、Pl.n0020、Pl.n0025、Pl.n0041这4个菌株为杏鲍菇;菌株Pl.n0037是糙皮侧耳;余下53个菌株为白灵菇。结果表明:ITS-RFLP可应用于白灵菇与杏鲍菇菌株间的鉴定。

  • 标签: 白灵菇 ITS-RFLP 种质资源 鉴定
  • 简介:通过对我国18个省市地区的农作物根际土壤进行采样,使用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TS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对采样土壤中的木霉菌(Trichodermaspp.)进行分离和纯化,再与同一地区的多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测试,筛选和保存了1300余株有拮抗功能的木霉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Tef1-α)鉴定,这些菌株分属9个木霉菌种。其中哈茨木霉(T.harzianum)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为优势菌种,分别占29.07%和29.91%(总数:393和382株);其次是绿色木霉(T.viride),占筛选总数的14%(总数:185株);而渐绿木霉(T.viridescens)和康宁木霉(T.koningii)分别占7.53%和7.00%(总数:99和92株);深绿木霉(T.atroviride)和钩状木霉(T.harmatum)分别只占5%以上(总数:69和67株);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和橘绿木霉(T.citrinoviride)的群落在我国农作物根际土壤中的分布最少,分别只占1.5%和0.5%以上(总数:21和7株)。同时,为了解不同地区的木霉菌株对上海地区的草莓灰霉菌(Botrytiscinerea)的拮抗作用的差异性,选用14个不同地区的木霉菌株,通过对峙培养拮抗测定,筛选出6个木霉菌株,进一步做了抑制草莓灰霉病的室内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华东地区的木霉菌株TR78和TR85,在平板对峙试验中对草莓灰霉菌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5.49%和82.90%,室内生测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9%和80.02%,显著高于(P〈0.05)其他菌株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 标签: 木霉菌 根际土壤 种质资源 多样性
  • 简介:对桦褐孔菌在我国的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桦褐孔菌 资源分布 药理活性
  • 简介:由福建野生紫芝人工驯化得到的栽培菌株“闽紫96”,子实体中型,菌盖大小7.0~9.0×10.0~17.3cm,其担孢子形态饱满,6.84~7.37×10.26~11.05μm,较灵芝担孢子大;标本(HMAS77207)经鉴定确认为紫芝(CmaodenrmasinenseJ.D.Zhao,L.W.Hsuetx.Q.Zhang),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灵芝药材的来源菌物。2004—2005年,采用阔叶树枝桠材栽培“闽紫96”,推广栽培面积860m3(菌材),平均年产量为12.70kg/m^3(干品/菌材)。将“闽紫96”子实体超微粉碎加工成300目超细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其超细粉呈纤维状,以分散、破碎的菌丝片段形态存在,长度范围为10~50μm,直径1.2~4.5μm不等;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超细粉的表面积达到227.54m^2/ks,D97=63.8μm。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闽紫96”超细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及多糖含量分另1为4.2g/100g、10.84g/100g、3.71g/100g、36.5g/100g、30.2g/100g、1.7g/100g和1.3g/100g;所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9.30ms/100m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65.7%;其脂肪酸构成以油酸(45.5%)、亚油酸(27.7%)及棕榈酸(18.8%)为主。此外,其重金属元素Pb,As,Hg,Cd等含量分别为〈0.2mg/g、0.13mg/g、0.072mg/g、0.24mg/g,符合国家商务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要求。

  • 标签: 紫芝(中国灵芝) 枝桠材栽培 超细粉 显微形态 粒度 化学成分
  • 简介:综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概况,比较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它们都具有肉座菌目(Hypocre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毛霉目(Mucorales)及不产孢类(Myceliasterilia)内生真菌.裸子植物内生真菌涉及52个属,既包括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也包括低等的卵菌(Oomycetes)和接合菌(Zygomycetes)类.被子植物涉及60个属,主要为高等的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低等的卵菌和接合菌报道很少.双子叶植物涉及40个属,单子叶植物内生真菌涉及30个属,两类被子植物所报道的内生真菌只有11个属相同.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真菌相似程度较高,都具有炭角菌目(Xylarial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白粉菌目(Erysiphales),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地霉属(Geotrichum)等内真菌,共20个属相同.各类种子植物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内生真菌.还对植物与其内生真菌的协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种子植物 内生真菌 协同进化
  • 简介:摘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废弃物的资源化。以马铃薯淀粉工业为例,治理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能依靠该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支撑。实践证明,在众多高新技术里面,生物技术的威力最大、效果最好。文中在回顾了生物技术应用于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大量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马铃薯淀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制过程中生物技术的杰出表现,展示了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和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 标签: 生物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 黑曲霉 木霉 地衣芽孢杆菌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简介:通过对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31个属的62种多孔菌,并列出名录。全部种类均为该保护区首次报道。其中,苹果薄孔菌、白黄小薄孔菌、紧密蜡孔菌、干环褶孔菌、长囊锐孔菌、淡黄针层孔菌、淡黄裂孔菌、白干皮孔菌和薄皮干酪菌是该地区的常见种类。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主要是世界广布种和温带种类,少数亚热带种类如亚拉巴马全缘孔菌、纸全缘孔菌和拟浅孔大孔菌等也有出现。

  • 标签: 非褶菌目 木生真菌 分类
  • 简介:为了丰富对河南省黏菌资源多样性和物种区系的认识,2015—2016年对河南省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黏菌的野外标本采集、室内湿室培养和鉴定分类研究。共获得黏菌标本1037份,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6目12科31属88种,研究标本现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菌种中心(MCCNNU)。刺轴菌Echinosteliumminutum,碎皮菌Clastodermadebaryanum,纵裂无丝菌Liceabiforis,铜盖无丝菌Liceakleistobolus,极小无丝菌Liceaminima,柄罐无丝菌Liceaoperculata等83种为河南省新记录种。

  • 标签: 黏菌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 简介: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标本500余份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79种,隶属45科87属,其中子囊菌16种,担子菌163种,内蒙古新记录种7种。食用菌92种,药用菌67种,其中38种有抑制肿瘤作用,毒菌25种。文中对新记录种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对部分种进行了简要讨论。

  • 标签: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 简介:对采自东北地区保护地内的38株黄瓜枯萎病病株及8株未发病黄瓜植株的根茎进行真菌分离与鉴定,共得到真菌11个属18个种,其中威尔士棒孢(Corynesporacambr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属,分离到8个种及变种。

  • 标签: 黄瓜枯萎病 威尔士棒孢 真菌 新记录种 分类
  • 简介:文中首先给予菌物,即泛真菌(Pan-Fungi)以明确定义,它是地球生物圈中一切真核菌类生物的总称,是地球生物圈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生物类群。在对物种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所谓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指生存于地球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生态系统中的、含有多种多样基因的物种多样性。文中指出,地球生物圈中生存的真菌至少有250万种。然而,已被人类所认识和命名的真菌仅为9.7861万种,占估计种数的3.9%,尚有96.1%的真菌有待于人类去发现。人类的平均寿命由1796年以前的18岁提高到60岁经历了2个里程碑,由18岁至40岁借助于牛痘的发明;由40岁至60岁则借助于来自真菌的抗菌素——青霉素的应用。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面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威胁,如何才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跨越第三个里程碑,从而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新生活阶段?除了进行环境和食品安全治理以及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外,丰富的菌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也许正是人类所期待的。文中对提到的304种具有抑制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抗癌活性物质的筛选,从而构建健康人群的抗癌"防火墙",同时制定癌症患者的康复计划,使药用真菌在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使人类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迄今包括新药开发在内的菌物资源研发中鲜有成效的原因之一,也许与菌物分类学及其成果未受到足够重视不无关系。其结果便导致该研发项目的菌物多样性基础先天不足,从而难以发挥我国菌物多样性在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面对如此丰富的菌物资源宝库,为了研究和开发菌物资源,创建我国自己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与菌物资源研发的上游和中游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在加强菌物分类�

  • 标签: 分类学 物种 基因 健康 环境
  • 简介:报道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专性寄生真菌163种和变种。其中白粉菌1科48种,黑粉菌4科21种,锈菌5科94种,包括内蒙古新记录种3个:银色柄锈菌Pucciniaargentata、点叶薹草柄锈菌P.caricis-hancockianae和早熟禾柄锈菌P.poarum;白粉菌国内新记录寄主10种:渐狭早熟禾Poaattenuata、大黄柳Salixraddeana、锐裂箭头唐松草Thalictrumsimplexvar.affine、绿花山芹Ostericumviridiflorum、山黧豆Lathyrusquinquenervius、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multifida、地蔷薇Chamaerhodoserecta、库叶悬钩子Rubussachalinensis和西伯利亚还阳参Crepissibirica。文中列出了每种真菌的种名、常用异名、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点及标本号。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

  • 标签: 白粉菌目 黑粉菌纲 微球黑粉菌目 锈菌目 内蒙古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和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