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椎间盘退行变动物模型已经应用于研究椎间盘生物力学行为、生物化学变化和生物学改变。为了探讨生骨蛋白-1(OsteogenicProtein-1,OP-1椎间盘合成代谢和抗分解代谢作用,美国Rush大学生化系ChubinskayaS等人用椎间注射方法制作了椎间盘退行变模型,并用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开展了研究工作。该实验共用了34只大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核浆(nucleuspulposus,NP)盐注射加压组、两组OP-1注射组:COP-1组(椎间盘注射OP-1后持续加压)和ROP-1组(OP-1注射后停止加压)。

  • 标签: 椎间盘 分解作用 挤压性 慢性 生物化学变化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究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背腹轴发生过程作用.方法利用斑马鱼整封原位杂交技术揭示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表达模式,通过显微注射技术胚胎1细胞期注射ripply1mRNA来高表达Ripply1蛋白并在后期观察胚胎背腹标记基因变化及胚胎形态变化.利用Tol2转基因技术构建ripply1启动子驱动GFP转基因鱼.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原肠早期胚盾期特异表达胚盾处,即预定背部.高表达ripply1后,胚盾期背部标记基因表达范围扩大,腹部标记基因表达减弱,受精后24小时胚胎表现出严重背部化表型:头部增大,腹部卵黄延伸减弱,尾部躯干及尾部区域减少,有的甚至形成了第二个体轴.得到转基因鱼揭示ripply1母源表达,并且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200个碱基驱动GFP能模拟内源基因表达图式.结论ripply1可能参与斑马鱼胚胎早期背腹轴发生.

  • 标签: 斑马鱼 ripply1 早期胚胎发育 背腹发生
  • 简介: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大鼠视网膜绿光损伤模型激活反应。方法72只出生后8周(约230~280g)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9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另8组暗适应24h后置于波长(530±10)nmLED灯光箱照射3h,并分别于暗恢复3、6、12h及1、2、3、7、15d取眼球,光学显微镜观察同一定位处视网膜组织形态、检测(TUNEL)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内外节变短,外核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凋亡出现在外核层,暗恢复3h出现,3d时达到高峰,7d时消失;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量于暗恢复12h开始升高,随暗恢复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总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但可见蛋白一过重分布,表达部位由内核层移至外核层。pSTAT3蛋白表达量于损伤后12h出现一过升高。结论绿光损伤视网膜激活Müller细胞,pSTAT3可能参与了此激活过程。

  • 标签: 视网膜 光损伤 MÜLLER细胞 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子-3
  • 简介: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坏死(necroptosis)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3,RIP3)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感染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TCID50)流感病毒H1N1PR8通过滴鼻方式感染RIP3敲除(RIP3-/-)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连续14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分别在感染后第3天(daypostinfection,d.p.i)和第7天处死解剖小鼠。取整个肺称重,左叶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检测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流式微珠阵列术(CBA)检测肺匀浆上清中部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结果5.25×10^3TCID50流感病毒感染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一定程度临床症状:RIP3-/-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50%)较WT组小鼠(87.5%)显著降低(P<0.05)。分别对比每天两组小鼠体重,发现从第3天开始,WT组小鼠体重降低比率大于RIP3-/-组,但两组小鼠体重总体改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病毒学方面,两组小鼠相同时间点(3、7d.p.i)病毒载量差异均无显著。炎症应答方面:两组小鼠肺指数(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无显著。病理方面:肉眼观察大体病理及HE病理切片显示:RIP3-/-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轻,炎症浸润较少;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因子也较WT组相对减少。结论RIP3敲除条件,流感病毒H1N1PR8感染小鼠时因减弱了炎症应答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提示RIP3可能在H1N1PR8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促炎症病理作用

  • 标签: 细胞程序性坏死 RIP3 流感病毒 炎症应答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检测,探讨它们UC发生发展过程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来源嗜肺巴氏杆菌实验大鼠和小鼠传染.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和小鼠嗜肺巴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和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和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巴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巴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嗜肺巴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和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巴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和小鼠相互传染.

  • 标签: 巴斯德菌属 大鼠 小鼠 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 简介:目的评价聚羟基脂肪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聚乳酸(polylaceticacid,PLA)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三种膜高分子材料兔眼部生物相容。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PHA、PLA、PCL实验组,材料植入兔右眼结膜。假手术组结膜钝性分离,但不植入任何高分子材料。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手术眼反应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材料吸收时间。术后4周和16周取眼球,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定性观察组织结构和炎症细胞、胶原纤维和胶原纤维亚型与排列方向。结果术眼刺激评分等级各组均不高于"轻度刺激"。结膜吸收时间PHA、PLA和PCL组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PHA、PLA和PCL组均形成材料包裹囊腔,囊壁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有毛细血管形成和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胶原纤维染色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大致呈平行排列。术后16周PHA和PLA组材料已不可查及,包裹囊腔结构不规则,而PCL材料整体可查及,包裹囊腔规则。各组未见毛细血管,偶见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仍大致呈平行排列。结论PHA、PLA和PCL三种膜高分子材料兔眼具有较好生物相容,结膜吸收时间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

  • 标签: 聚羟基脂肪酸 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相容性 结膜下
  • 简介:目的对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反转录病毒存在与mRNA表达进行检测,摸清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反转录病毒携带情况.方法根据已发表PERV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三对引物,分别用于检测PERV核心蛋白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ol)及囊膜基因(env)存在与表达;同时,根据目前通用env基因分型方法合成了三对用于分型检测引物env-A、env-B、env-C.应用PCR、RT-PCR扩增方法,对来自于中国实验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RNA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个被检DNA样品均检出了PERV特异性DNA存在;同样,在被检RNA样品均有PERV特异性RNA表达,且所表达PERV均为A型和B型,在所有样品均未检出C型PERV表达.结论初步表明中国实验小型猪存在内源反转录病毒序列,且能以mRNA形式表达,这一结果我国特有小型猪开发、利用及其病毒安全评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中国实验小型猪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铜、铁、锌、锰、铬、镁、铅、钾SPF大鼠心、肝、肾、肺、脾含量,发现铜、锌、铁、锰、肝脏浓度晟高(P<0.001);铬、钾肺脏浓度最高(P<0.001);镁、铅各脏器浓度无显著差别(P>0.05)。

  • 标签: 大鼠 脏器 微量元素 含量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人体健康或生命之所以不能维持,往往不是机体所有器官受到损害,而是由于部分组织或个别生命重要器官丧失功能所致,因而产生了更换受损组织或器官设想。为了实现用新器官替换功能低下器官愿望,19世纪欧洲即已开始尝试器官移植相关实验研究。然而,人源供体器官异常短缺,许多患者等待器官过程死亡,这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异种移植,

  • 标签: 异种移植 小型猪 器官移植 应用 人体健康 替换功能
  • 简介:目的测定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主要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对脏器重量与体重相关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直线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方法实验选用6-10月龄普通级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30头(其中♂16头、♀14头),分别测定体重和7个主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通过SAS软件进行脏器系数性别间比较和各脏器重与体重间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性别间比较,小型猪仅有心脏脏器系数差异有显著(P〈0.05)。除公猪胃脏和母猪肺脏外,所测脏器重量与体重间均有明显正相关线性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公猪肝脏和肾脏,母猪心脏、肝脏和肾脏对各自体重有影响。结论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主要脏器系数性别间差异较小,其体重与某些脏器重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 标签: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 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 相关与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沙鼠致病;[方法]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将禽流感H5N1型病毒通过滴鼻接种乙醚麻醉后沙鼠,观察14天,记录沙鼠体温体重、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及抗体变化;[结果]沙鼠感染后发病主要表现在第2天至第6天,攻毒组沙鼠出现反应迟钝、皱毛、弓背、食欲下降、呼吸急促、打堆等症状,攻毒组沙鼠体温降低和体重减轻,死亡率44%,第8天检出抗体,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肺出现严重淤血、水肿、出血,镜可见肺间质充血,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肝和胸腺淤血,肾出血,肾小管变形。

  • 标签: 沙鼠 禽流感H5N1型病毒 致病性
  • 简介:目的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视力,研究各组视觉电生理表现,探讨单眼睑缝合1周是否可以建立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方法分析三组PVEP波形变化、潜时及完成一次诱发反应时间;比较各组由SVEP得出客观视力。结果①正常组PVEP由2个波峰组成“M型”(正向波向上),模型组及对照组出现波分离一波形由多个波组成,而且完成一次反应时间延长。②缝合侧N75延迟,SVEP视力较正常组差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未缝合侧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缝合侧视力仍差且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期形觉剥夺视觉电生理变化是弱视猫一种表现,单眼睑缝合1周即可建立形觉剥夺弱视猫模型。

  • 标签: 弱视 形觉剥夺 视觉电生理
  • 简介:小型猪解剖、生理和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似,是人类医学研究理想模型动物。然而,由于小型猪(尤其是我国自行培育小型猪)实验操作过程不配合,成为限制其应用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也常常引发动物应激反应,并造成实验数据变异增加。以下结合本实验室应用经验,介绍小型猪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 标签: 实验操作 操作技术 小型猪 模型动物 人类医学 营养代谢
  • 简介:目的阐明β-葡糖醛酸酶(β-)正常恒河猴组织分布。方法对实验恒河猴主要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后偶合技术进行了染色和显微观察。结果肾上腺皮质柬状带和网状带细胞,肝脏、睾丸、卵巢、胃肠道实质细胞、枯否细胞、软骨细胞、卵巢间质腺细胞等富含β-G而深染蓝色。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血细胞、脑、肌肉、胆囊和胰腺实质细胞等酶含量少而染色较弱。软骨基质,小脑皮质分子层和颗粒层等部位酶呈阴性。结论动物种系和品种不同,器官组织内β-G含量也不相同。

  • 标签: 恒河猴 肾上腺皮质 细胞 葡糖醛酸 骨基质 冰冻切片
  •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近视和形觉剥夺近视模型中短波视蛋白(S-opsin)表达差异,并初步探讨原因。方法36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三组:频闪组(FLM组,n=13),形觉剥夺组(FDM组,n=12),对照组(n=11)。FLM组,饲养笼具安装有频闪仪(频率0.5Hz),笼具内装有发光二极管;FDM组豚鼠右眼用半透明眼罩遮盖,并确保豚鼠眼睑能正常活动;对照组豚鼠不予特殊处理。造模第1天(0周)和第6周测量豚鼠右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S-opsin表达。结果第0周,FLM、FDM组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差异均无显著(P〉0.05)。造模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FLM组、FDM组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差异均有显著(P〈0.05),而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无显著(P=0.358),提示成功建立近视模型。FLM组与FDM组相比,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均无显著(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LM组视蛋白灰度值〉对照组视蛋白灰度值〉FDM组视蛋白灰度值,任意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01)。结论频闪光和形觉剥夺均能建立近视模型,频闪光诱导近视模型S-opsin产生增加,而形觉剥夺近视模型S-opsin产生减少,说明两种近视模型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 标签: 近视 短波视蛋白 频闪光诱导 形觉剥夺 豚鼠
  • 简介:目的探讨miR-134、CREB、pCREB癫痫大鼠海马及难治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难治癫痫患者及非癫痫对照组颞叶组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及空白对照组海马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croRNA-134(miR-134)表达,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REB及pCREB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颞叶皮质及大鼠海马区CREB、pCREB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34表达难治癫痫患者明显降低(P〈0.05),癫痫模型组中点燃后3、7、14、60d明显降低(P〈0.05),1d与30d表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P〉0.05);癫痫模型组CREB3、7、14、60d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pCREB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癫痫患者颞叶皮质及癫痫动物海马miR-134表达下降,CREB、pCREB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癫痫发生发展机制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iR-134 CREB PCREB 难治性癫痫 突触重塑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猴SAIDS模型应用实用和可操作.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V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和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7/9阳性,DNA-PCR结果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和DNA-PCR结果一直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是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感染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和重要.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RT-PCR 巢式PCR 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 病毒分离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猴SAIDS模型应用实用和可操作。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C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和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7/9阳性,DNA-PCR结果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和DNA-PCR结果一直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是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感染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和重要。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PCR技术 RT-PCR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 RT-PCR法 病毒DNA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下游重要信号因子TRIF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病理机制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完成制备模型实验后进行取材。部分实验鼠进行心脏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另一部分实验鼠脱颈安乐死后,取新鲜肝组织进行电镜标本制备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肝纤维化程度等特点明显;电镜结果也显示,肝纤维化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现象,胞质可见明显溶解现象,狄氏腔内,肝星状细胞细胞核溶解,血窦内皮细胞胞质、胞核皆溶解;免疫组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显示内皮细胞、星形细胞等TRIF都有强烈高表达,并且以胞核表达为主,亦见胞质表达,而正常组呈现弱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RIF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呈显著差异(P〈0.01),与形态学表达特点相一致。结论TRIF肝纤维化中表达显著增强,说明肝纤维化过程,TOLL样受体明显激活,并且通过下游信号转导途径,机体内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该现象观察,我们初步证实了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信号因子TRIF纤维化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固有免疫 TOLL-LIKE RECEPTORS TR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