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h及96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指标与激发后耳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与激发后耳肿度一样,其他各指标均显示出一致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即:24h及48h时炎症程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至96h时已减弱至一半左右。结论除激发后耳肿度之外,激发后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等亦可反映炎症的程度,且更客观,从而丰富了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便于我们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干预作用。

  • 标签: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客观评价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指标.方法观察皮下注射10mg/kg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SD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后心电图的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游离脂肪酸(FFA)以及心肌组织的坏死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ISO后30s,大鼠心电图的J点开始降低,2min后缓慢回升,但20min后仍未回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20min内各时间点与给药前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J点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波则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0s后开始下降,10min内两组的T波一直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30s(P<0.01)以及5min(P<0.05)与给药前比较,T波均有显著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CK、LDH、FFA以及心肌组织中MDA浓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心肌坏死面积与这些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心肌组织中SOD浓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J点可以作为评价此种动物模型的主要指标,T波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应重点观察20min内心电图的变化;可以选择CK、LDH、FFA、SOD、MDA等生化指标以及心肌坏死面积等来探讨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理.

  • 标签: 心肌缺血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异丙肾上腺素 丙二醛(MDA) 素性 心肌组织
  • 简介:目的开发256层螺旋CT大鼠活体胸部CT扫描中减少图像呼吸、心跳伪影的序列。方法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iCT对10只SD大鼠进行胸部CT成像。每只大鼠均采用A、B两种扫描方式,A方式为常规胸部CT扫描序列,为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B方式为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两组均在120kV条件下扫描,扫描长度为8cm。对所得CT数据进行横断位与冠状位肺窗与软组织窗重建,观察图像并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并对不同观察者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分析10例大鼠胸部CT扫描数据。A、B两种扫描序列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值分别为144.7mGy/cm与72.2mGy/cm。两组间肺组织CT值与肝组织CT值差异无显著性(t值分别为-0.205、0.545,P>0.05),两组图像噪声差异无显著性(t值为-0.865,P>0.05),两组图像肺组织的SNR差异无显著性(t值为0.903,P>0.05),但肝组织的SNR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2.885,P<0.05)。两位医师的评分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63,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A、B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为(2.5±0.53)分、(4.3±0.67)分,差异有显著性(χ2值为14.76,P<0.05)。结论大鼠胸部CT扫描采用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可获得与胸部常规CT扫描(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大致相当的CT值与噪声、信噪比,但采用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大鼠胸部图像的呼吸心跳伪影,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提高观察者的诊断信心。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成像 动物实验 胸部 伪影
  • 作者: 张丹
  • 学科: 生物学 > 动物学
  • 创建时间:2022-06-14
  • 出处:《今日农业》2022年 第1期
  • 机构: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人民政府,贵州铜仁554300
  • 简介:本文重点分析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但是由于目前所需要的数据不健全、采用的技术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专业人才也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导致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进。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要对动物防疫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对动物防疫工作条件进行完善,以此来保证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 标签: 基层畜牧;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防疫工作
  • 简介:目的应用快速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并对其方法学进行改进.方法6只成年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先通过射频消融希氏束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再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脉冲发射器为技术处理后的人用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为250次/min,起搏时间持续(23.6±2.57)d.结果除有相应症状、体征外,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B超和病理解剖检查证实有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以及肝瘀血、肺瘀血;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充血、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改进后的快速心室起搏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实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 动物模型 快速心室起搏
  • 简介:目的观察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在尿液排泄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多尿症状机制。方法在初筛合格的SD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浓度为5%的D-gal生理盐水溶液125mg/(kg·d)连续8周。观察动物在造模期间和停止造模后两周内24h总尿量及水负荷后排尿情况的变化;通过测定模型动物尿中K^+、Na^+、CL^-浓度,血中ALD、ADH、ANP浓度及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探讨模型动物24h总尿量增加的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动物24h总尿量明显增加;水负荷后6h内排尿潜伏期明显缩短,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但总尿量没有明显差异;模型动物尿中Na^+、CL^-浓度明显升高,K+浓度明显降低;血浆ALD、ADH含量显著降低,ANP含量显著增加,肾脏出现一系列硬化特征。结论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出现的总尿量增加和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可能与其ADH、ALD、ANP合成与分泌异常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有关。

  • 标签: 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 多尿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冷冻载体冷冻保存昆明小鼠体内原核期胚胎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比较了两种流行的商业化载体:开放式拉长麦管(openpulledstraw,OPS)和冷冻帽(cryotop)开展小鼠原核胚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其次,以cryotop为对照,利用自制简易载体(cryotip)开展小鼠原核期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之后,利用ANOVA对各组胚胎在复苏后的体外培养卵裂率、囊胚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PS和cryotop两组之间,胚胎在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发育的2-细胞率、4-细胞率和囊胚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cryotop冷冻效果更接近对照组;cryotip玻璃化冷冻载体与cryotop相比,胚胎复苏后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数值上除了2-细胞发育率外,cryotip其他几项结果都稍微高于cryotop组。结论OPS,cryotop,cryotip冷冻保存昆明小鼠体内原核期胚胎均是可行的;cryotop在冷冻效果上要优于OPS,笔者自制的cryotip因其成本低,制作简单,操作安全可靠,在实验中替代昂贵的商业化载体OPS和cryotop是可行的。

  • 标签: 昆明小鼠 原核胚 不同冷冻载体 玻璃化冷冻
  • 简介: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后,病毒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的沉着情况,初步研究其与AIDS多系统病变的联系.方法对8只不同时间感染SIV的恒河猴及1只未感染SIV的猴进行尸检以获取多系统组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和IgG、C3、SIVp27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gG、C3、p27在多个猴、多种组织的相同位置出现相同模式的荧光表达,证明存在IC的沉着;其中脑血管周(8/8),心肌间微血管(6/8)、和淋巴结副皮质(6/8)及生发中心(5/8)是阳性率最高的部位,肾小球及肾间质、肠黏膜固有层也有较多IC的沉着,且在感染中、晚期IC出现的比例更高.结论SIV感染后出现广泛的SIV-IC沉积,且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IC可能是SIV导致AIDS多系统病变的主要形式.针对此过程进行研究,可帮助了解AIDS并发多系统器官病变的机制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IV 免疫复合物 淋巴结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目的探究本课题组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特异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运用阑尾结扎穿孔的方法建立犬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进行灌流治疗。实验过程中选取多个时间点,监测生命体征,采血检测内毒素含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灌流吸附1、2h后内毒素含量为(0.49±0.22)、(0.034±0.00)Eu/mL,与灌流开始(7.25±1.18)Eu/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灌流2h后平均清除率R=99.52%。灌注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指标均有所下降,与灌流开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值均在正常值范围。灌流过程中犬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本课题研发的亲和吸附材料能高效清除实验犬血液中内毒素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标签: 内毒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血液灌流 亲和吸附材料
  • 简介:目的对西双版纳小耳猪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RFLP分析。方法采用ECL核酸直接标记和检测系统,以HRP标记ɑ-珠蛋白-3’HVR多基因座小卫星探针,对西双版纳小耳猪的HinfⅠ或HaeⅢ酶切片段进行Southern杂交,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获得了清晰可辨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结果2kb以上的谱带数在6~15条之间,HinfⅠ酶切产生的图带数低于HaeⅢ。JB亚系内805、807家系和JS亚系内111、121、121、151家系不同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09、0.85±0.08、0.84±1.7、0.78±1.6、0.83±0.42、0.87±0.07,显著高于各家系间的相似系数,JB亚系内的805家系和JS亚系内的151家系不同个体间相似系数较大,分别为0.94和0.87。结论西双版纳小耳猪近交程度较高,个体间差异较小,均一性较强。

  • 标签: 家系 珠蛋白 RFLP分析 多基因 HRP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克隆和测定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的全序列。方法提取剑尾鱼肝脏的总DNA。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克隆到pGEM-Teasyvectorsystem中的T载体上,筛选转化子,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挑取重组质粒pGEM-T-xhcytb11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剑尾鱼线粒体cytb基因的全序列,共1140bp。结论用BLAST与GenBank中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较,显示剑尾鱼与其他鱼类的cyt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剑尾鱼与其他13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是进化树,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 标签: 剑尾鱼 线粒体 细胞色素B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对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并探讨可能的原因。方法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无菌BALB/c小鼠,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以10TCID50的禽流感病毒50μL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存活率,各组织脏器的病毒分布,肺组织的细胞因子变化和肺组织病理病变。结果四种小鼠均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无菌小鼠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易感性最低,存活率最高。并且病毒在无菌鼠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最低,细胞因子TNF-α,IL-12,MIP2,GATA3,IFN-a/β在感染后表达水平最低,其中第7天最低。结论无菌小鼠能感染禽流感病毒,但是相比较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其易感性最低,可能与病毒在组织内的低复制和细胞因子的低表达均有关。

  • 标签: 禽流感病毒H5N1 易感性 病毒复制 细胞因子 小鼠品系
  • 简介:本文对棉顶狨猴,普通狨猴和鞍背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近8年狨猴的发病类型及致死原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狨猴死亡的常见疾病是:肺炎,痢疾,消耗性综合症,产后大出血等。并根据狨猴的疾病摸索了一套有救的防治方案,连对于狨猴的饲养与繁殖,保证科学实验用健康的健康的狨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狨猴 死因 痢疾 消耗性综合症 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Unc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与无毛基因(hairlessgene,hr)的相关性。方法参照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的hr序列,设计5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本单位培育的Uncv无毛小鼠hr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分析。结果获得了Uncv无毛小鼠及野生型hr的全部编码区序列(3546bp)。Uncv无毛小鼠hr基因与野生型小鼠hr基因的长度及序列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外小鼠hr基因序列(Z32675)相比,同源性为99.7%,共10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2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和昆明小鼠的hr(AY547391)相比,同源性为99.6%,共12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3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但这些突变是由种属差异造成的。结论Unc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产生与hr基因无关。

  • 标签: Uncv小鼠 无毛基因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从DNA的水平分析比较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分子遗传特征,探讨以RAPD标记鉴别两个地区的东方田鼠。方法筛选6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洞庭湖和青铜峡地区的东方田鼠基因组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并对这两个地区的东方田鼠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所有受试个体中共有的片段数为20条,这是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共性所在;②两个地区东方田鼠各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③引物S17和S80可作为鉴别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特异性引物;④不同地区的东方田鼠其不同个体之间的共享度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均呈非均一性。结论运用RAPD方法可以作为鉴别不同地区东方田鼠的基因多态性的标记。

  • 标签: 东方田鼠 鉴别 地区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 特异性引物
  • 简介: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PGC-1α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RT-PCR和QRT-PCR方法分析PGC-1αmRNA组织表达情况。方法本实验以广西巴马小型猪背最长肌cDNA为模版,PCR扩增PGC-1α基因CDS序列,将其连接至pEASY-T5载体,转染细菌、验证和序列测定;通过RT-PCR半定量和QRT-PCR实时荧光定量检测PGC-1α基因在小型猪多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PGC-1α基因CDS序列,全长2391bp,编码796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9.9%,两处碱基发生同义突变,分别是C-A1105和GA1524;PGC-1α基因在广西巴马小型猪心脏和肾脏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而在胰腺中未检测到其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广西巴马小型猪PGC-1α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了多种组织表达分析,为后续研究PGC-1α在小型猪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作用途径打下基础。

  • 标签: 广西巴马小型猪 PGC-1Α基因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 简介:目的获得东方田鼠的特异DNA序列.方法Aβ基因使用PCR,基因克隆,斑点杂交,DNA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技术.结果根据小鼠MHCⅡ外显子2及其两侧序列,合成引物并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分别设计内引物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其中一对引物可得到特异性扩增带,将得到的DNA片段插入PGEM-Teasy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用这对引物扩增人、昆明小鼠、BALB/c小鼠及C57BL/6J小鼠基因组DNA,均无扩增产物.以东方田鼠特异性扩增产物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除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外,其他几种动物基因组DNA均为阴性结果.进一步对该DNA片段进行了BLAST同源性搜索和外显子预测,在Genbank中没有发现高度同源序列,并且找到一个可能的外显子,该外显子由69个氨基酸组成.结论获得的DNA片段为东方田鼠的特异片段,这将为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生物进化规律以及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的机理奠定基础.

  • 标签: 东方田鼠 扩增 外显子 DNA片段 斑点杂交 引物
  • 简介:目的应用B超技术对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方法采用Aloka3.5mHz探头的B超仪,分别对6只性成熟的正常雌性恒河猴进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n=18)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实时测量,同时进行连续2个周期(n=12)的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的放射免疫检测分析.结果恒河猴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呈周期性.在滤泡期(月经周期的第-9~0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相对子宫肌层区域回声较低(较黑),子宫内膜厚度呈线性增长(r=0.88);黄体期(月经周期的第0~17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光点增强为强回声,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增长.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血清E2及P相关,子宫内膜线性增长最大值出现时间与E2分泌最高峰出现时间相一致.结论B型超声监测技术(ultrasoundexamination,US)作为一种有用的手段,能实时监测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 恒河猴 雌二醇 孕酮
  • 简介:目的克隆日本大耳白兔白毛黑眼系(白毛黑眼兔)眼部虹膜Trp1、Trp2基因,获取其完整的外显子序列。进一步推测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并分析其特征。方法从白毛黑眼兔的黑色虹膜组织中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来自小鼠、大鼠和人的同源引物,扩增获得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片段。然后对已知片段进行3’RACE和5’RACE,从而获得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完整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翻译和分析。结果首次获得了白毛黑眼兔Trp1、Trp2基因外显子全序列。该实验兔Tr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1604个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的相似度为87.9%,与小鼠的相似度为82.7%。TRP1成熟蛋白包含513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人的相似度为89.8%,与小鼠的相似度为86.6%。该实验兔Trp2基因序列全长1554个碱基,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的相似度为83.2%,与小鼠的相似度为81.9%。TRP2成熟蛋白包含494个氨基酸,其序列与人的一致度为84.2%,与小鼠的一致度为84.4%。结论本研究获得的TRP1、TRP2的序列与已知的家兔酪氨酸相关蛋白家族成员TYR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这三种蛋白之间有较高的相似度,并且TRP1和TRP2蛋白序列表现出了酪氨酸酶家族结构上的保守性和特有的结构特征。

  • 标签: 白毛黑眼兔 酪氨酸相关蛋白1 酪氨酸相关蛋白2
  • 简介:目的: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大耳白黑眼兔(whitehairblackeyesrabbit,WHBErabbit)、日本大耳白兔(Japanesewhiterabbit,JWrabbit)和新西兰兔(NewZealandwhiterabbit,NZWrabbit)3个实验兔品系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用90只实验兔的皮肤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对实验兔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进行RAPD-PCR分析,再利用Popgene3.2统计软件对3个品系的扩增条带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3个品系实验兔共检测到493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00~1800bp之间,筛选的25个引物中,其中16个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品系共同的DNA条带,也可扩增出WHBE兔特有的特征条带;(2)WHBE兔位点数为234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66个,多态位点比为70.94%,JW兔位点数为228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22个,多态位点比为53.51%,NZW兔位点数为231个,其中多态位点数94个,多态位点比为40.69%;(3)三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85,0.2222和0.1905;(4)JW兔和NZW兔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443,其次为WHBE兔和JW兔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04,WHBE兔和NZW兔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7862。结论结果表明WHBE兔与JW兔和NZW兔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着遗传差异,应用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实验兔不同品系之间以及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 标签: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