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大百合是百合科大百合属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基因测序法,利用叶绿体DNArpl16序列对10个大百合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旨在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rpl16序列矩阵长度为699bp,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d)为0.604;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660。该居群间遗传变异(71.53%)大于居群内遗传变异(28.47%),说明居群间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居群间遗传分化很高(Gst-=0.677,Nst-=0.614,Fst=0.71531),基因流较低(Nm=0.0995)。失配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快速扩张,中性检验支持上述结果:Tajima'sD=-1.74368(P>0.05);FuandLi'sD=-2.69366(P<0.05);FuandLi'sF=-2.79896(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百合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主要与其生活史特征相关。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
简介:根据苎麻转录组测序中的PCS基因片段,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苎1号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nPCS1。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956bp,其中开放读码框长1512bp,编码503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6.02kD和7.01。与长喙田菁(ACT87974)、百脉根(Q2TSC7)、狼牙刺(AFM38979)、荷花(BAN08523)和杜梨(AEY68568)的PCS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4%、73%、75%、73%和77%。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nPCS1在根、茎、茎尖、幼叶、成熟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成熟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并且该基因受镉和ABA诱导上调表达。BnPCS1基因的克隆将为苎麻抗重金属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简介: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的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的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的QTL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8.17%~12.14%和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4.58%~10.36%。增加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的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和百粒重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的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的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BAEB)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与氟康唑组,皮下注射雌二醇致小鼠假发情期,再阴道接种白念珠菌2×106CFU/mL,药物治疗7d.采用涂布法检测VVC小鼠的阴道真菌载荷量;HE染色法观察阴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的IL-1β、IL-18的含量;qRT-PCR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阴道黏膜层完全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BAEB组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阴道组织IL-1β、IL-18含量升高,真菌载量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组织中TLR2、TLR4、NLRP3、ASC、caspase-1的mRNA含量分别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较,BAEB治疗组IL-1β、IL-18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具有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decoction,BAEB)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以下简称VVC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活性的影响,Time-kill法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生物量(Biomass)的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UME6、PES1和HSP90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BAEB对12株白念珠菌的MIC在64~256μg/mL之间,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80(抑制80%生物膜形成的最低药物浓度)为1024μg/mL或以上;Time-Kill曲线显示在12h之后,512、1024μg/mL浓度的BAEB对白念珠菌均具良好的杀伤作用;结晶紫染色法表明512、1024μg/mLBAEB能够减少其生物膜生物量;SEM观察到1024μg/mLBAEB能够有效抑制白念珠菌在不同黏附介质上生物膜的完整度;CLSM显示512、1024μg/mL的BAEB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qRT-PCR检测显示在256、512、1024μg/mL的BAEB作用下,UME6转录水平分别下调了72%、71%、77%,在512、1024μg/mL的BAEB下HSP90转录水平上调了2.23和3.31倍,而PES1未有明显变化。结论BAEB可以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体外生物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