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Mo17和SH15为供体,与受体感病自交系黄早四和昌7-2构建回交群体(BC3F1\BC4F2),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原菌鉴定抗病性表现,评价群体抗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黄早四X(黄早四XMol7)BC。F: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BC3F1群体;两个BC4F2黄早四×(黄早四×M017)和昌7—2×(昌7—2×SH15)群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采用SSR标记分析抗病株的供体染色体导入片段,发现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多,导入片段数量减少,但不同回交群体中供体导入片段数目明显不同.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染色体2.09和3.04区段发掘和验证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主QTL,连锁标记分别为UInc2077和phi053或bnlg1965。本文研究结果为抗丝黑穗病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聚合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 标签: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 连锁不平衡分析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 简介:应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和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方法,对红麦(保存单位编号:苏1661;统一编号:ZM008712)中的一个主抗条锈病基因YrHm进行了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共用512对微卫星引物对抗、感基因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经用包括23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4个与YrHm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gwm904、Xbarcl73、Xcfdl3和Xcfd42,均位于小麦染色体6D短臂上。经Mapmaker3.0b软件计算,这4个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3、25.1、47.7和62.1cM,均位于YrHm基因远离染色体顶端的一侧。用全套中国春小麦缺体一四体材料进行检测,进一步确认了这4个标记均位于小麦6D染色体。因此,将YrHm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臂6DS上。

  • 标签: 小麦 条锈病 农家品种 抗病基因 微卫星 基因定位
  • 简介:消化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食管、胃肠、肝胆、胰或消化系统的其他组织或器官,该文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感染 真菌 病理特征
  • 简介:菰是一种稻族野生资源,水生或沼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野生菰群体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育种基因资源,同时还有着巨大的生态作用。为建立适宜于菰的ISSR反应体系,以菰DNA基因组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在12个不同梯度水平上设计正交试验针对体系中dNTPs浓度、Mg^2+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等6个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在20μLI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因素水平分别为:3.0mmolMg^2+(10×Buffer),0.5mmoldNTPs、1.0μmol引物浓度、0.24U/μLTaq聚合酶、1.5ng/μLDNA模板以及55℃退火温度。应用该优化体系对80个菰材料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为菰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ISSR 居群
  • 简介:本研究对绿色草莓(FragariaviridisDuch.)及其自交后代5个株系的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察,发现与亲本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在观察的67个性状中,可溶性固形物等42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其中15个差异明显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冠径、小花梗长、小花梗粗、花序梗粗及花粉生活力是区分绿色草莓及其自交后代株系的主要指标。5个自交一代株系自交坐果率差异明显,其中株系Ls-S1-4坐果率最低。本研究为绿色草莓自交亲和/不亲和系的创建奠定基础。

  • 标签: 绿色草莓 自交后代 植物学性状 主成分分析 自交不亲和
  • 简介:以结缕草属植物DNA为模板,应用正交设计法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并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模板DNA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影响,确立了适合结缕草属植物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10μl的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PCR缓冲液,Mg^2+2.5mmol/L,dNTP200μmol/L,左右引物分别为0.6μmol/L,TaqDNA聚合酶0.5U,模板DNA的用量在30~90ng均可。利用该优化体系,通过30对SSR引物对包含结缕草属植物4个种的10份材料进行了种质鉴定,结果发现Xgwm系列SSR引物可以有效地用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间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其中有3对引物Xgwm459-6A、Xgwml49-4B和Xgwml35-1A因具有特异性条带或条带的缺失可以很明显地将大穗结缕草Z010与其他材料区分开来,在抗寒性和青绿期两极端类型材料的研究中发现,引物Xgwm484.2D和Xgwm44-7D均在抗寒性弱的部分材料和青绿期长的部分材料中扩增出一条抗寒性强和青绿期短的材料中没有的特异带,且两对引物中具有特异带的材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初步认为这两标记可能与结缕草属植物的抗寒性或青绿期相关。

  • 标签: 结缕草 SSR 体系优化 应用
  • 简介:以莴苣为材料研究了影响SRAP标记PCR结果的因素,包括Mg^2+、dNTP、引物、Taq酶的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建立了适用于莴苣属蔬菜SRAP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为50ng,Mg^2+浓度为2.0mmol/L,dNTP浓度为0.2mmol/L,引物浓度为0.75μmol/L,Taq酶用量为1U。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5min;94℃1min,35℃1min,72℃1min,5个循环;94℃1min,51℃lmin,72℃1min,30个循环;72℃7min。对体系的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莴苣SRAP体系重复性好、分辨率高、多态性丰富,在莴苣属蔬菜种盾资源评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言种等骞方面躲有专耍作用。

  • 标签: 莴苣 SRAP PCR扩增体系
  • 简介:实时荧光定量PCR是目前基因表达量差异分析的首选方法之一。虽然其操作简单,但如何保证其定量结果的可信度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针对只有20多个碱基的miRNA的定量分析。本研究以水稻miR40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实例,系统优化和阐述了有关荧光定量的新标准及要求。结果表明,引物的浓度对于荧光定量PCR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

  • 标签: 基因表达量分析 MIQE标准 MIRNA 荧光定量PCR
  • 简介: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AS浓度、侵染菌液OD值、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恢复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分析,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逆基因GmPK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采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As、侵染菌液OD600值0.9、侵染15h、共培养5d和恢复培养3d的转化条件最佳,GUS阳性率达74.59%,经PCR及RT—PCR进一步验证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利用优化的最佳条件进行抗逆基因GmPK的转化,炼苗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经PCR及PCR—Southernblotting验证,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至大豆基因组,转化率为0.6%。

  • 标签: 大豆 胚尖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GmPK基因
  • 简介:通过测定3种披碱草属(Elymus)牧草,即老芒麦(E.sibiricus)、麦薲草(E.tangutorum)和披碱草(E.dahuricus)的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结合不同授粉方式下这3种牧草的结实率,探讨这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交配系统,为披碱草属牧草杂交育种、丰产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这3种牧草的花粉-胚珠比(P/O值)均介于31.9~396.0之间,交配系统属于兼性自交;杂交指数OCI值均为2,交配系统也属于兼性自交;结实率统计表明,以自交为主,异交可育。因此,这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交配系统属于兼性自交类型。

  • 标签: 披碱草属(Elymus)牧草 交配系统 花粉-胚珠比 杂交指数 结实率
  • 简介:目的研究山苍子油对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给药后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并检测给药后小鼠肾脏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山苍子油明显延长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降低肾脏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论山苍子油对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具有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 标签: 山苍子油 模型 小鼠 白念珠菌
  • 简介:采用PCR法扩增来自国内5个不同产地的裂叶荆芥ITS全序列,测序后以产自河北的裂叶荆芥代表中国裂叶荆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裂叶荆芥ITS序列进行比较,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探讨国内5个不同产地及不同国家的裂叶荆芥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的裂叶荆芥ITS1和ITS2序列均有较高的G/C含量;5个产地的裂叶荆芥的扩增序列长度均为749bp,且序列完全相同;其中ITS1序列长231bp,5.8S序列长168bp,ITS2序列长236bp。中国裂叶荆芥与日本、韩国裂叶荆芥ITS序列一致性为100%,与美国裂叶荆芥ITS序列一致性为99.0%。与美国裂叶荆芥相比,中国裂叶荆芥ITS序列有7个碱基发生变异。来自不同国家的裂叶荆芥形成单系群和2个分支(中、日、韩3国为1个分支,美国单独形成1个分支)。ITS序列的一致性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为同一个种。

  • 标签: 裂叶荆芥 产地 ITS PCR 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
  • 简介:针对有机大米产量明显低于普通大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有机大米产业与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的关系,分析了野生稻优异基因利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在有机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提高有机水稻品种抗病虫性、抗逆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和光合效率等特性,从而推动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等问题。

  • 标签: 有机大米 产业化 野生稻种质 利用
  • 简介:在长期进化中,植物形成了抵御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染的精细防御系统。在病毒侵染、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其编码的一些蛋白,如外壳蛋白、运动蛋白、复制酶类等能够与植物基因编码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体外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有利工具,不但可以用于研究已知蛋白质的互作,还可以发现新蛋白,揭示特定蛋白互作网络与作用机制,在植物蛋白与病毒蛋白互作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利用。本文主要综述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植物与病毒蛋白相互作用的国内外进展。

  • 标签: 酵母双杂交 植物 病毒
  • 简介:1制定此策略的目的为广大皮肤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甲真菌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的指导意见;针对特殊患者的甲真菌病临床治疗指导意见;治疗失败情况下的临床治疗方案建议;对不具备真菌检查条件或者真菌学检查阴性的情况下,根据主要的临床诊断线索提供治疗指导意见。

  • 标签: 甲真菌病 诊疗 策略
  • 简介:目的本文就国内外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7年8月之前国内外报道的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域、早期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在免疫力健全和缺陷人群中均可发生,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主要致病菌为斑替枝孢瓶霉、麦氏喙枝孢、皮炎外瓶霉;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目前治疗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医务工作者常对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缺乏了解,且因缺乏特异性快速性的诊断手段,许多患者被误诊误治,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

  • 标签: 暗色真菌 暗色丝孢霉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癣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目的研究携载两性霉素B的聚乳酸纳米粒(AmB-PLA-NP)对大鼠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AmB-PLA-NP、PLA-NP(聚乳酸纳米粒)及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AmB组大鼠给药前及给药后1d、1周的RBC分别为(5.84±0.37)×10^12/L、(4.302±0.3)×10^12/L和(3.3±0.37)×10^12/L,AmB-PLA-NP组分别为(6.142±0.55)×10^12/L、(6.38±0.35)×10^12/L和(6.14±0.18)×10^12/L,溶血反应明显降低;AmB组给药后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59.2±119.22)μmol/L、(466.6±357.30)μmol/L(给药1d后)和(1755±175.39)μmol/L、(2684.2±494.74)μmol/L(给药1周后),而AmB-PLA-NP组、PLA组及聚山梨酯-80组的大鼠肝、肾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mB-PLA-NP能够显著降低AmB对肝、肾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 标签: 两性霉素B 聚乳酸 纳米粒 副作用
  • 简介:2018年6月22-25日,在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组织安排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行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编刘旭院士,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周云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等一行6人的调研组前往汉中和安康地区,对陕西省的“行动”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 标签: 种质资源 管理局 陕西省 普查工作 调研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