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54例恶性血液病首次合并IFD患者采用国产两性霉素B及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两性霉素B组、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组、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组有效率分别为76.2%(16/21例)、96.4%(27/28例)、100%(5/5例)。本组患者以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吸烟史为主要易感因素(P<0.05)。肺部CT多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63.0%(34/54例)、实变11.1%(6/54例)、结节14.8%(8/54例)。本研究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肝脏损害。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仍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经典药物,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可增强疗效,虽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予治疗则可以控制,从而达到更积极的抗真菌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细菌感染对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排除影响G试验结果的干扰因素后,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血培养细菌阳性及血培养阴性患者各40例,采集血清进行G试验检测。结果40例血培养细菌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22例,革兰阴性菌18例,其中只有1例大肠埃希菌的G试验结果为阳性,4例在灰区,其余为阴性。40例血培养阴性标本3例G试验结果在灰区,其余为阴性。血培养细菌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G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细菌感染对G试验检测干扰较小。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3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治疗效果、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327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410株,主要为念珠菌属(80.73%)和曲霉菌属(9.76%),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80.81%),治疗总有效率为61.77%,死亡率为12.84%.抗真菌治疗疗效与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抗真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为治疗时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剂量不合理及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老龄化、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都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不合理使用中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简介:目的寻找一种在最短时间内能为假丝酵母菌的鉴定提供最多信息的简易培养方法。方法在同一个平板内用分区划线法、多点接种法及小培养对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假丝酵母菌。结果一个平板内同时使用三种方法接种培养。可从分区划线法、多点接种法观察到菌落的全貌(如颜色、质地、形态)、种类、数量及生长特性等。可用显微镜从小培养中看到假丝酵母菌的孢子和菌丝的结构。结论由于假丝酵母菌种类繁多导致假丝酵母菌临床感染表现不同,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因此寻找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至关重要。一个平板内同时用三种方法接种标本进行培养,可大大提高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及鉴定效率,并能判定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是目的菌株还是污染菌。
简介:目的研究携载两性霉素B的聚乳酸纳米粒(AmB-PLA-NP)对大鼠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mB、AmB-PLA-NP、PLA-NP(聚乳酸纳米粒)及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定时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AmB组大鼠给药前及给药后1d、1周的RBC分别为(5.84±0.37)×10^12/L、(4.302±0.3)×10^12/L和(3.3±0.37)×10^12/L,AmB-PLA-NP组分别为(6.142±0.55)×10^12/L、(6.38±0.35)×10^12/L和(6.14±0.18)×10^12/L,溶血反应明显降低;AmB组给药后ALT及AST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59.2±119.22)μmol/L、(466.6±357.30)μmol/L(给药1d后)和(1755±175.39)μmol/L、(2684.2±494.74)μmol/L(给药1周后),而AmB-PLA-NP组、PLA组及聚山梨酯-80组的大鼠肝、肾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mB-PLA-NP能够显著降低AmB对肝、肾及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和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覆盆子提取物单用及联合唑类药物对不同念珠菌的MIC值和FICI指数。结果覆盆子不同溶液提取物与氟康唑均表现出协同关系,以覆盆子醇提物为例,单用对念珠菌的MIC80测定值范围主要集中在0.16~1.25mg/mL,与氟康唑合用后表现出协同关系(FICI≤0.5),且MIC80测定值范围降至0.01~0.04mg/mL;合用后的氟康唑抗真菌活性也明显增强。另外,覆盆子醇提物与不同唑类药物合用后均有协同关系,其MIC80测定值由单用时大于10mg/mL降至0.04mg/mL。结论覆盆子醇提物和唑类药物单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较弱,但二者合用后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关系,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
简介:目的从常用免疫抑制剂、降血脂药、抗抑郁药、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筛选出可能与氟康唑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方法将5类28种药物配制成相同浓度(100μg/mL)后分别单独及与低浓度氟康唑联合加入白念珠菌耐药菌株(l00、103)及敏感菌株(sc5314、y0109)菌悬液中,24h(敏感菌)及48h(耐药菌)后观察菌液澄清情况,菌液完全澄清为“+”,混浊为“-”,并重复上述实验3次.结果舍曲林等7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即可抑制所有实验菌株生长,与氟康唑合用后抑菌作用更加显著;利福喷丁等6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只能抑制敏感菌株生长,但与低浓度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舍曲林、利福喷丁等药物与氟康唑联合后对白念珠菌可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简介:目的探寻提高足癣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疗法。方法应用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2周连续疗法进行治疗,与特比萘芬系统治疗及1%特比萘芬乳膏局部治疗作同期对照,比较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停药时联合治疗组、系统治疗组、局部治疗组3组的痊愈率分别是51.85%、35.19%、31.48%,χ2=6.32,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85.19%、72.22%,χ2=12.31,P〈0.05。临床治愈时间(d):联合治疗组7.54±1.09,系统治疗组8.41±1.93,局部治疗组8.70±2.63,F=4.85,P〈0.01;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后2组比较,P〈0.01。复发率:联合治疗组5.56%,系统治疗组18.52%、局部治疗组22.22%,χ2=6.64,P〈0.05。结论1种口服抗真菌药物加1种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足癣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Baicalin,BA)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对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菌丝诱导培养基(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上观察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回补实验验证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的影响;qRT-PCR检测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cAMP相关基因RAS1,CDC35和PDE2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联合氟康唑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降低胞内cAMP水平;外源性cAMP能逆转两药联用所造成的菌丝抑制;两药联用使RAS1和CDC35表达分别下调35%和27%,使PDE2上调1.21倍。结论黄芩苷协同氟康唑显著抑制白念珠菌形态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胞内cAMP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灰黄霉素、克霉唑及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在体内、外活性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应用灰黄霉素、地塞米松、克霉唑、灰黄霉素:克霉唑:地塞米松=5:5:1联合药物的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红色毛癣菌,确立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联合药物的分数抑菌浓度(FIC);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皮肤癣的豚鼠动物模型,根据豚鼠用药部位分成四组,对豚鼠皮疹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体外实验联合药物的MIC小于单药的MIC,且联合药物起协同和次协同作用;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组对动物受损局部皮肤给药后,对红色毛癣菌所致皮损积分为(1.89±0.68),与对照组(3.33±0.69)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该药优于克霉唑组(2.33±0.69)、灰黄霉素组(2.11±0.58)。结论短期内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有较强的抗红色毛癣菌和抗炎作用,其抗菌活性强于单独药物的灰黄霉素和克霉唑。
简介:目的探索利福喷丁(rifapentine)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白念珠菌菌悬液与利福喷丁和(或)氟康唑共同培养12h,碘化丙啶(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空白对照组、利福喷丁组、氟康唑组及利福喷丁与氟康唑联合用药组DNA含量,分析利福喷丁及其联合氟康唑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利福喷丁组及氟康唑组相比,联合用药组G0/G1期DNA含量均减少(P〈0.01),G2/M期D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说明利福喷丁与氟康唑合用时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结论利福喷丁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能阻断耐药白念珠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