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求足癣彻底治愈最佳途径。方法将临床已确诊足癣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①特比萘芬试验组。②伊曲康唑试验组。③氟康唑试验组。④咪康唑霜试验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要求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措施,如更换新鞋、袜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对照组除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其他无特殊要求。结果4个试验组治愈率(停药2周后)分别比4个对照组治愈率(停药2周后)各提高27.1%、24.8%、26.6%、25.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x^2值均〉3.841,P〈0.05,试验组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改变皮损周围真菌生存环境,是足癣彻底治愈关键所在。

  • 标签: 足癣 治疗 环境
  • 简介:隐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因其有嗜中枢特性,常导致隐球菌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所以其穿过血脑屏障机制长期受到关注。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如单核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隐球菌荚膜、尿素酶CPS1基因等,该文就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研究进展影响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因素逐一详细介绍。

  • 标签: 隐球菌 脑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 简介:隐球菌是一种机会感染性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约占隐球菌感染80%,死亡率高。研究隐球菌如何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穿过血脑屏障,是揭示隐球菌嗜中枢性关键。许多因素影响了隐球菌穿越脑血管内皮细胞,如隐球菌毒性因子降解酶、尿素酶使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脑血管内皮细胞CD44分子、HIV-1gp41蛋白能提高隐球菌对大脑血脑屏障侵入能力等。现就隐球菌通过血脑屏障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隐球菌 脑血管内皮细胞 嗜中枢性
  • 简介:目的研究miR-146a是否参与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方法采用RT-PCR检测了6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6名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表达.以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刺激来自健康个体PB-MC,并加入Dectin-1抑制剂昆布多糖,采用RT-PCR检测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和昆布多糖对PBMC中miR-146a表达影响.结果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miR-146a表达较健康个体明显增高.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上调PBMC中miR-146a表达,昆布多糖可以削弱其上调miR-146a表达能力.结论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通过Dectin-1受体上调miR-146a表达.miR-146a参与了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ECTIN-1 MIR-146A
  • 简介: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真菌学杂志》共同举办全国首届真菌感染宿主免疫研讨会将于2014年9月19~21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会议目的是通过研讨各种致病真菌宿主相互作用,例如:念珠茵皮肤黏膜粘附机制、隐球菌血脑屏障相互作用曲霉和其他致病真菌感染人体机制,进一步揭示各种致病真菌感染发病机制,促进我国在真菌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为开发新治疗手段并提高我国真菌感染诊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以上内容进行演讲,同时也为国内真菌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学术平台,欢迎感染、呼吸、血液、ICU、器官移植、皮肤、妇科从事微生物研究学者踊跃投稿参会。

  • 标签: 真菌感染 宿主免疫 征文通知 中国微生物学会 发病机制 致病真菌
  • 简介:甲营养不良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指甲形态结构异常[1]。临床上部分甲营养不良是由于甲真菌感染所致,但大部分导致甲营养不良损害病因复杂,可以为先天性,也可能为获得性,多与系统性疾病、其他皮肤病或某些药物摄入有关。与此同时,很多甲营养不良损害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因为美学问题而就诊。甲营养不良病因复杂,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常常不佳。

  • 标签: 甲营养不良 真菌 非真菌性
  • 简介: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变幅分别为106.5~1472.0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培育。

  • 标签: 桑椹 花色苷 抗氧化 种质资源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Baicalin,BA)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对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形态转化影响机制。方法在菌丝诱导培养基(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上观察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影响;ELISA法检测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含量影响;回补实验验证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影响;qRT-PCR检测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cAMP相关基因RAS1,CDC35和PDE2表达影响。结果黄芩苷联合氟康唑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降低胞内cAMP水平;外源性cAMP能逆转两药联用所造成菌丝抑制;两药联用使RAS1和CDC35表达分别下调35%和27%,使PDE2上调1.21倍。结论黄芩苷协同氟康唑显著抑制白念珠菌形态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胞内cAMP有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黄芩苷 氟康唑 形态转化 CAMP
  • 简介: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真菌学杂志》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真菌感染宿主免疫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9月22~24日在浙江省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会议将通过研讨各种致病真菌宿主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各种致病真菌感染发病机制,促进我国在真菌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提高我国真菌感染临床诊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感染 宿主免疫 致病真菌 中国微生物学会 器官移植 真菌学
  • 简介: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真菌学杂志》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真菌感染宿主免疫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9月22~24日在浙江省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会议将通过研讨各种致病真菌宿主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各种致病真菌感染发病机制,促进我国在真菌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提高我国真菌感染临床诊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上述内容进行演讲,同时也搭建国内真菌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学术平台,欢迎感染、呼吸、血液、ICU、器官移植、皮肤、

  • 标签: 真菌感染 宿主免疫 致病真菌 中国微生物学会 器官移植 真菌学
  • 简介:黍稷是起源于中国最古老作物,糯者为泰,粳者为稷。长期以来对黍稷称谓一直不能统一,特别是对稷称谓在农史界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定论。本文从黍稷起源演化过程、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黍稷是人类最早驯化作物、我国甲骨文和古农书记载等方面,论证了黍稷起源早于粟。并以此为据,进一步辩证了稷不是粟,同时指出将黍稷称为软糜和硬糜、糜黍、糜子、黍子等不同称谓不足之处,进而认为以黍稷作为规范称谓为好。

  • 标签: 黍稷 称谓 考证 规范
  • 简介:利用88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我国东北三省35份杂草稻和36份栽培稻遗传基础籼粳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地鉴别稻属资源籼粳属性,共检测到15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a)为1.773。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当地栽培稻,其中杂草稻等位基因数(Na)、杂合度(He)、基因多样性(Hsk)以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659、0.006、0.076和0.085,东北栽培稻分别为1.557、0.004、0.060和0.067。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栽培稻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均存在一定程度籼粳分化。进一步对籼粳血缘进行相对量化分析发现,杂草稻籼型基因型频率(F_i=0.050)略高于当地栽培稻(F_i=0.043)。东北三省籼型基因型频率变化趋势为:辽宁杂草稻(0.062)〉辽宁栽培稻(0.058)〉吉林栽培稻(0.048)〉黑龙江杂草稻(0.041)〉吉林杂草稻(0.024)〉黑龙江栽培稻(0.020)。

  • 标签: 杂草稻 栽培稻 分子标记 籼粳分化 籼型基因型频率
  • 简介:目的从新生隐球菌基因组中扩增出STE12α基因,并构建相应表达载体,以进一步研究STE12α基因对隐球菌生长特性致病性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以及基因重组方法扩增并克隆新生隐球菌基因组中STE12α基因,建立具有表达野生型STE12α基因表达载体。结果从新生隐球菌基因组获得STE12α全基因,建立重组子pUCm—STE12α/NovaBlue以及重组表达载体质粒pGAPZ—STE12α,实现了STE12α基因转化并获得表达。结论成功地克隆了新生隐球菌STE12α基因并构建了可表达野生型STE12α基因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TE12α基因功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STE12α基因 克隆 表达 质粒
  • 简介:暗色真菌(dematiaceousfungi)是指菌丝和(或)孢子细胞壁具有黑色素样颜色一组真菌,可引起人类皮肤甚至多种组织感染。迄今尽管有的学者仍在使用“着色霉菌病(chromomycosis)”来命名所有的暗色真菌感染,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共识是将暗色真菌感染主要分为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两类独立疾病。本文主要就暗色丝孢霉病命名、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类型分子生物学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 标签: 暗色丝孢霉病 临床 研究 现况
  • 简介:由于高危人群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提出应根据患者危险因素高低不同,采取相应治疗策略,包括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临床诊断治疗和确诊治疗。肺部是真菌最常受累器官,所以本文拟从循证医学角度,就目前在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在肺部真菌感染中各种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肺部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治疗
  • 简介:近年,人们对毛霉毛霉病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不仅由于毛霉感染发生率快速上升,更因为其临床诊治尚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加之分子分类学技术巨大进步,毛霉相关种系发生、分类鉴定、新种变种等方面开始出现不少新甚至使人困惑意见或争议,值得医学真菌学领域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予以重视。为此,本文就近期毛霉相关分类命名变化、新出现病原菌、实验室快速诊断鉴定、毛霉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毛霉体外药敏实验联合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和动态结合笔者自己观点做一简要评述。

  • 标签: 毛霉 分类 体外药敏 诊断鉴定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