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检查在局灶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并在检查结束10日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计算(18)F-FDGPET/CT诊断宫颈原发部位肿瘤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18)F-FDGPET/CT检查诊断的宫颈原发部位肿瘤的敏感度为79.25%,特异度为86.79%,准确度为84.9%;以病人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5.71%,特异度为97.87%;以淋巴结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4.61%,特异度为99.00%。结论:PET/CT显像对宫颈癌诊断,分期诊断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极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一时期随机选取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叶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Spearman的秩相关分析发现,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肺部炎性假瘤诊断呈正相关关系(r=0.738,0.829,0.763,均P〈0.05),分叶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5)。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中的刀切征、分叶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对肺部炎性假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肺部炎性假瘤的重要影像学资料。
简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应用瑞济生物羊膜这一新型材料进行鼓膜修补术的可行性,为临床鼓膜修补术探索新的、更为理想的修复材料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临床筛选18例(24耳)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患者,在耳内镜下进行手术,修补材料应用瑞济生物羊膜作为移植材料,全部采用内植法行鼓膜修补术。移植材料内外均有明胶海绵支撑,术后10天取出外耳道填塞物。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除2例(2耳)术后感染而穿孔未愈外,其余16例(22耳)全部一期愈合,鼓膜形态完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成功率97.1%。结论:内镜下经外耳道鼓膜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瑞济生物羊膜来自同种异体,成分单一,抗原少,免疫排斥小,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手术应用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可作为鼓膜修补术较为理想的移植修复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及72小时的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及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运用手托法对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34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手托法组、常规组。手托法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处理,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按新生儿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误吸(GER-A)以及轻度窒息的发生率。结果:手托法组1680例中无一例发生GER-A,常规组1780例中有6例发生GER-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托法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2.86%,常规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4.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即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GER-A的发生,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是有效治疗新生儿轻度窒息的一种手段。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meoboxB7,HOXB7)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OXB7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共12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蛋白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HOXB7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在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卡方检验分析HOXB7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HOXB7在胃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B7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OXB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HOXB7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提示HOXB7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HOXB7的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HOXB7低表达患者组(P〈0.01)。结论:HOXB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的恶性表型有关,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可作为判断胃癌患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可吸收棒治疗,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4周后,采用X射线复查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HH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2年内骨折均愈合,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3.86±2.0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5.54±2.71)周(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HHS评分为(95.32±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8±5.27)分(P均〈0.05);③研究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对照组患者中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2例骨折位移、1例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7.85%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损伤严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能取得与微型钛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双线排龈法在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拟行烤瓷冠修复的96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48例(56颗牙)采用双线排龈法,对照组48例(52颗牙)采用单线排龈法,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排龈效果及随访24周的基牙与游离龈是否完全排开,龈沟宽度是否合适,牙体预备后肩台的边缘是否清晰、连续,印模肩台是否清晰、连续,有无气泡,模型是否清晰、光滑,牙龈有无渗血等。结果:观察组基牙与游离龈排开不全、印模肩台不清晰不连续或有气泡、模型不清晰不光滑、牙龈渗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24周,两组的修复体边缘隐蔽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牙数为52颗(92.9%),对照组0级牙数为41(80.8%),观察组的牙周组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烤瓷冠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法的排龈效果较单线排龈法更好。
简介:目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询证医学(EMB)模式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学习的普通外科专业学生7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PBL结合EBM教学模式)以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各37例,对比两组考试成绩,课程相关指标,以及评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基础知识得分、主观题考试得分、个案分析得分以及总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课前准备时间、课堂发言次数及授课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药物选择合理、患者状态评估准确以及符合临床实际上的评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EBM模式应用在普通外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效果明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成绩,还可提升学生的评优率,值得给予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轮转实习的五年制医学生6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名医学生分为PBL组(n=32)和结合教学组(n=32)。PBL组采用PBL教学,结合教学组采用医学模拟结合PBL教学。分别在入科时和轮转实习结束时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记录成绩并比较。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后采取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形式获得学员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轮转实习结束时,两组理论考试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合教学组技能操作考核成分数显著高于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在教学方法接受度高、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提升和临床诊疗水平提高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合教学组学员在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与人文关怀提高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所占比例高于P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PBL教学相比较,医学模拟教学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重症医学教学对学员技能操作的掌握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学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且受到学员的认同与喜爱,应在重症医学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赋分诊断(HER-2、ER和PR)三阴性乳腺癌(TNBC)并腋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CDU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的CDU征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DU赋分诊断与TNBC的相关性。将CDU描述性指标纳入赋分(0-15分),赋分〉10分者为NTNBC,8-10分为疑似TNBC,〈8分为倾向TNBC。结果:本组乳腺癌CDU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0.96%(785/863),删除不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78例(9.04%)。NBC组(105例)与NTNBC组(680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48.57%vs10.70%)、最大径〉5.0cm(21.90%vs15.30%)、无微钙化灶(87.62%vs74.12%)、境界清楚(56.19%vs41.47%)、边缘无毛刺征(74.29%vs41.62%)、周边无高回声晕环(74.29%vs46.76%)、后方回声无衰减(72.38%vs46.76%)、ALNM(61.90%vs37.35%)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块数目、纵横径比、回声程度、回声分布和血流分级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CDU赋分〉10分为NTNBC与病理符合率93.93%(680/724);8-10分疑似诊断TNBC符合率11.51%(16/139);〈8分倾向诊断TNBC符合率64.03%(89/139),TNBC总诊断符合率为75.54%(105/139)。在CDU诊断785例乳腺癌中,ALN肿大319例(40.64%),其中TNBC组61.90%(65/105),NTNBC组37.35%(254/68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无衰减和ALNM等与TNBC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貌似良性肿块并腋淋巴结肿大,CDU赋分〈8分,同时年龄≤50岁或未绝经,或有乳腺癌家族易感史者,可作为CDU诊断TNBC并ALNM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在3.0T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刀锋伪影较正(BLADE)技术在克服关节扫描中运动伪影方面的的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例行四肢关节MR扫描检查的患者(肩关节10例,腕关节10例),在常规行T2WI常规扫描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然后引入BLADE技术,扫描T2WI.,以能否清晰显示韧带肌腱而无重影为标准,对比常规序列扫描来评价BLADE技术在消除关节扫描过程中图像运动伪影方面的价值。结果:常规T2扫描出现运动伪影,用BLADE技术序列扫描出来的图像运动伪影消失,对比度明显提高。结论:应用BLADE技术进行扫描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细微运动造成的运动伪影,获得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理想的图像。
简介: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联合诊断高尿酸肾病(HUA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92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PHUA组)、162例HUAN患者(HUAN组)和3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尿β2-MG水平、二维超声检测结果及ARFI技术检测的肾皮质、髓质和肾窦SWV值,分析HUAN患者的SWV值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其肾实质、肾窦SWV值与尿β2-M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62例HUAN患者中,肾实质回声增强76例(46.91%),肾窦增宽89例(54.94%),肾皮质髓质结石49例(30.25%);192例PHUA患者和360例健康体检者肾皮质和髓质回声均无明显异常,肾窦结石分别为3例(0.83%)和5例(2.60%)。HUAN组肾皮质、髓质和肾窦SWV值分别为3.32±0.45m/s、3.02±0.51m/s和1.58±0.45m/s;PHUA组分别为2.92±0.64m/s、2.51±0.51m/s和1.41±0.35m/s;对照组分别为2.73±0.58m/s、2.26±0.43m/s和1.21±0.21m/s;三组SWV值均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窦(P〈0.05)。HUAN组尿β2-MG水平明显高于PHUA组和对照组(P〈0.05)。HUAN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的表达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依据临床症状收集经冠脉造影显示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其中临床症状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包含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0例)。同期收集对照组20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正常。ELISA方法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CD4^+CD28~-CX3CR1+T细胞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趋化因子CX3CL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相比较,不稳定型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组(P〈0.05);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X3CL1表达水平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即刻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血清中CX3CL1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血清中的表达含量。冠心病患者CD4^+CD28~-CX3CR1+T细胞受体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趋化因子CX3CL1可能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并且可能成为外周血中预测不稳定型斑块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简介: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l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巢蛋白(Nestin)和SOX2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21例患者(研究组),另选黑色素痣患者21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和SOX2,并比较两组Nestin和SOX2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和转移的关系。结果:研究组Nestin和S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estin、SOX2阳性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Nestin、SOX2阴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stin、SOX2阳性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与Nestin、SOX2阴性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stin和SOX2表达阳性与恶性黑色素有关,且与恶性黑色素瘤的生存期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70例VMC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入院后第2d、第3d、第5d、第7d、第9d和第11d分别测定所有儿童血清CK-MB、cTnI和hs-CRP水平,分析比较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和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TnI、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K-MB、cTnI和hs-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12%、93.62%,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高于hs-CR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显示,hs-CRP阳性率最高,但在血清中也最先消失,CK-MB次之,cTnI最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K-MB、cTnI和hs-CRP的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VMC患儿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survivin在肺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P53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survivin和P53在65例肺鳞癌、腺癌组织及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53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8/65)、53.8%(35/65),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的0(0/15)、0%(0/15);survivin表达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O5);P53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并且Survivin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正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survivin和p53的协同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的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