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6.1-2017.5因丙肝肝硬化入住我院感染内科的 34例患者为病例组,健康者 18例为对照组。检测生化、血脂、血常规等基线资料。检测患者血清 HCV-RNA载量并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CD14、 CD16的表达。 结果 病例组 ALT、 AST、 TG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ALB、 WBC计数、 PLB 计数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CD14++ CD16 - 单核细胞亚群病例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CD14++ CD16 + 单核细胞较对照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单核细胞亚型在 HCV 相关肝硬化中有变化,其中 CD14+ + CD16 - 和 CD14++ CD16 + 的单核细胞可能与 HCV相关肝硬化的产生有关。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在应用 PD-1抑制剂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的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 56例接受 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 NSCLC患者的基线和治疗期间 NLR。选择了 NLR = 4的临界值进行分析,比较 NLR ≤4和 NLR> 4两组间疾病控制、疾病进展、中止治疗情况及 PD-1治疗前后 NLR值变化情况。结果 NLR ≤4组较 NLR> 4疾病控制率高( 72.7% vs 50.0%)、进展时间长( P< 0.01),中止治疗可能性小( P< 0.01)。 PD-1治疗前后疾病控制组 NLR呈下降趋势( P< 0.01),进展组 NLR呈上升趋势( P< 0.01)。结论 外周血 NLR≤4 在 PD-1治疗过程中可能与疾病控制和治疗反应相关,应作为潜在的疗效预测指标进行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中,利用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实时采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将解剖的科学依据提供给 经鼻内镜颅底手术。 鼻内镜下以翼管为标记对中线颅底及旁中线颅底区域进行解剖,探讨经鼻入路 。 方法:将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作为基础,对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进行成功地研制,选取干颅骨 20 具作为研究对象,男性 8 具,女性 12 具, 将干颅骨有关平面和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其一,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无论对于探针的方向角和俯仰角,还是针尖涉及的任意 2 点距离,都能够实时地读取;其二,对主要解剖标志测得的数据情况:鼻底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8.7±5.9 ) o ,女性为( 82.1±4.6 ) o ;法兰克福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7.8±4.8 ) o ,女性为( 80.7±4.6 ) o ;蝶窦开口至同侧鼻棘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40.6±9.2 ) o ,女性为( 46.4±6.9 ) o , 方向角,男性为( 2.2±1.9 ) o ,女性为( 3.7±2.7 ) o ,距离,男性为( 56.3±3.2 )毫米,女性为( 53.5±3.1 )毫米;破裂孔的前缘至同侧鼻棘的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61.4±7.7 ) o ,女性为( 65.7±7.2 ) o ,方向角,男性为( 7.1±2.7 ) o ,女性为( 7.2±1.9 ) o ,距离,男性为( 68.8±4.2 )毫米,女性为( 66.4±3.8 )毫米。结果:其一,根据双目视觉导航仪( Micron Tracker ),鼻内镜 以翼管为标记 手术实时采集解剖数据系统,对于快速空间定位和记录解误时标志能够有效地实现;其二,正中矢状面和额骨平面以及颅底和鼻腔结空间的关系恒定,对于定位前颅底和鼻腔解剖标志空间,可以作为基准平面 [1]。
简介:摘要:民族传统医药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涉及到档案整理、制药工艺等诸多方面内容。大连市非遗项目萨满轧染经贸高中传承基地针对古籍中涉及到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通过数字化保护进行分类整理,全方位直观展示其“基因式”信息,如实、立体地记录和再现其原生态风貌,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并将其成功经验推广到现代医学领域特别是放射科采集存档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 2015年 10月 -2018年 1月,选取在我院进行检查并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68例 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 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 48.52%( 33/68),其中 18、 19、 20及 21等外显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 12.23%( 9/68)、 17.64%( 12/68)、 8.82%( 6/68)、 7.35%( 5/68)。同时在 EGFR基因突变因子中,腺癌与鳞癌的检出率分别为 62%( 31/50)、 11.11%( 2/18)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 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联合逍遥散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 41例逍遥散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 11例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逍遥散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24周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值。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 CD3±、 CD4±、 CD8±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24周,两组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值差异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 P<0.05。治疗后 24小时治疗组中三小组患者的数值较治疗前均出现上升,对照组患者 CD3±数值下降, CD4±、 CD8±明显上升。结论 逍遥散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效果,使 T细胞亚群的状态呈现改善趋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的病理诊断特点。 方法 对13例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 分析 ,并复习相关 文献。结果 内窥镜活检粘膜下病变取材组织小、坏死重,易误诊,内镜病变有特征性改变,病理检查 可确诊。 结论 提高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诊断特点的认识,重视病理检查在淋巴瘤诊断中的重要性,早诊断,早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的新生乳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建立稳定方便的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索 KA在体外对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 24h以内的 SD乳鼠,分离海马后,不用机械剪碎组织块,直接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后,用含血清的 DMEM+B27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进行接种,接种 24h换用无血清 Neurobasal+B27持续培养。选用海马神经细胞特异抗体 MAP2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纯度。用 MTT测相对存活率,研究 KA在体外对海马神经细胞的致死效果。结果:接种 24h后细胞完全贴壁,并长出突起,之后突起延长交错成网络, 7~8天神经细胞达到成熟顶峰,之后逐渐老化, 21天后老化已非常明显。海马神经细胞纯度达 96%以上。 KA在体外同样能有效诱导海马神经细胞死亡, 4、 8h时间对比效果明显, 2、 12、 24h差异不大。结论:改良的方法能稳定便捷地在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细胞纯度好,可用于神经疾病体外研究。 KA受体在体外同样能被 KA激活,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后续研究可进行体外实验,最佳研究时间在给药后 4~8h。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呼吸锻炼配合卡铂和多西他赛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28例老年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呼吸锻炼配合卡铂和多西他赛治疗,静脉滴注。结果 28例患者均可疗效评价:完全缓解 (CR)O例,部分缓解 (PR) 15例,微效 (MR)1例,疾病稳定 (SD)8例,疾病进展 (PD)4例,总有效率 (RR)为 53.6%( 15/28) ,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乏力、脱发等。结论 呼吸锻炼配合卡铂和多西他赛三联多样化治疗是一种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毒副反应轻,对延长生存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鼠乳腺癌 MCF-7细胞株分为对照组(普通培养液)、紫杉醇组(培养液 +紫杉醇)、观察组 1(培养液 +葡萄籽原花青素),观察组 2(培养液 +葡萄籽原花青素 +紫杉醇),采用 MTT法检测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依据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参照 IC50值进行后续实验 ;采用划痕实验检测 4组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4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lutahione transferase,GST )和 P-糖蛋白( P-glucoprotein,Pg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 IC50值为( 106±17)μmol/L;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在紫杉醇组 [(45.50±4.30)%]和观察组 2[(37.50±3.43)%1均低于对照组 [(84.60±6.88)%,且观察组 2低于紫杉醇组( P<0.05), GST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247.69±59.67)和观察组 2( 253.70±60.03)均低于对照组( 12.31±76.53),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gp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139.09±18.82)和观察组 2( 141.53±19.25)均低于对照组( 224.63±33.89)(P<0.05),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 0.05)。结论 盐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具有抑制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GST、 Pgp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鼠乳腺癌 MCF-7细胞株分为对照组(普通培养液)、紫杉醇组(培养液 +紫杉醇)、观察组 1(培养液 +葡萄籽原花青素),观察组 2(培养液 +葡萄籽原花青素 +紫杉醇),采用 MTT法检测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依据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参照 IC50值进行后续实验 ;采用划痕实验检测 4组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4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lutahione transferase,GST )和 P-糖蛋白( P-glucoprotein,Pg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 IC50值为( 106±17)μmol/L;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在紫杉醇组 [(45.50±4.30)%]和观察组 2[(37.50±3.43)%1均低于对照组 [(84.60±6.88)%,且观察组 2低于紫杉醇组( P<0.05), GST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247.69±59.67)和观察组 2( 253.70±60.03)均低于对照组( 12.31±76.53),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gp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139.09±18.82)和观察组 2( 141.53±19.25)均低于对照组( 224.63±33.89)(P<0.05),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 0.05)。结论 盐葡萄籽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具有抑制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GST、 Pgp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在不同免疫组化亚型乳腺癌组织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 Stromal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sTI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90例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癌症患者,在未经放化疗治疗情况下取得患者手术切除或穿刺组织,经常规石蜡包埋制作芯片后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两步法检测 PD-L1在不同免疫组化亚型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为 35.56%( 36/90), PD-L1在 sTIL中的阳性率为 51.11%( 46/90),在管腔型、 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乳腺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 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 P>0.05); PD-L1在 sTI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 PFS( X2=14.364, P=0.011), OS( X2=12.112, P=0.006)呈明显相关性;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 P<0.05),结论: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均有所表达,且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最为显著, PD-L1与组织学分期、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且 PD-L1在 sTI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 PFS、 OS具有相关性,因此通过对 PD-L1的研究可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