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的位置进行具体量化,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腮腺改良术切口,对 5具( 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的腮腺咬肌区进行精细解剖,分离修洁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各项数据并运用表盘技术在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的定位观察,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面神经分叉前宽度为( 3.49±0.52)mm,出茎乳孔部至分叉处长度为( 19.37±0.70)mm,平乳突尖平面面神经距乳突外缘深度为( 20.84±1.45)mm,面神经走行位于表盘的 7-8点之间( 36.5±4.4)。结论 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面神经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定位,为临床腮腺手术中循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及其分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的位置进行具体量化,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腮腺改良术切口,对 5具( 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的腮腺咬肌区进行精细解剖,分离修洁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各项数据并运用表盘技术在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的定位观察,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面神经分叉前宽度为( 3.49±0.52)mm,出茎乳孔部至分叉处长度为( 19.37±0.70)mm,平乳突尖平面面神经距乳突外缘深度为( 20.84±1.45)mm,面神经走行位于表盘的 7-8点之间( 36.5±4.4)。结论 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面神经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定位,为临床腮腺手术中循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及其分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从临床医学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 3D打印与解剖学教学相结合模式对提升医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影响。方法 招募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在校医学生 66名,分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 33人。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学习时长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传统教学组由教师主导,采取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学习; 3D打印模型教学组结合基于人体影像学数据制作的三维重建文件以及 3D打印模型进行学习。结果 两组教学模式解剖学理论考核成绩比较显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学员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P<0.001);两组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及学习满意度调查显示, 3D打印模型教学组的学习兴趣( P<0.001)及学习满意度( P<0.001)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解剖学教学能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效果,值得发展。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的解剖恒定标志 ,了解颈内动、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提高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病变、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3月,对 10具( 20侧)灌注新鲜尸头先行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咽旁间隙等咽旁结构,然后应用内镜口内径路行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CT 图像上,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的外侧,呈低密度三角形,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位于咽旁间隙的外侧,呈中密度阴影,茎突位于咽旁间隙的前部阴影,咽旁间隙后部颈内动脉呈中密度阴影。解剖发现,经口进路可以良好暴露翼内肌外侧至咽上缩肌的咽旁间隙区域。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在这一解剖路径中具有关键的解剖标识作用。在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的后方,咽上缩肌的外侧能清楚的暴露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 IX-XII对颅神经。 结论 内镜口内进路咽旁间隙解剖中咽上缩肌、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颈内动脉位于咽上缩肌的外侧,靠近咽上缩肌内侧能够保护颈内动脉。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中,利用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实时采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将解剖的科学依据提供给 经鼻内镜颅底手术。 鼻内镜下以翼管为标记对中线颅底及旁中线颅底区域进行解剖,探讨经鼻入路 。 方法:将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作为基础,对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进行成功地研制,选取干颅骨 20 具作为研究对象,男性 8 具,女性 12 具, 将干颅骨有关平面和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其一,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颅底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无论对于探针的方向角和俯仰角,还是针尖涉及的任意 2 点距离,都能够实时地读取;其二,对主要解剖标志测得的数据情况:鼻底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8.7±5.9 ) o ,女性为( 82.1±4.6 ) o ;法兰克福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7.8±4.8 ) o ,女性为( 80.7±4.6 ) o ;蝶窦开口至同侧鼻棘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40.6±9.2 ) o ,女性为( 46.4±6.9 ) o , 方向角,男性为( 2.2±1.9 ) o ,女性为( 3.7±2.7 ) o ,距离,男性为( 56.3±3.2 )毫米,女性为( 53.5±3.1 )毫米;破裂孔的前缘至同侧鼻棘的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61.4±7.7 ) o ,女性为( 65.7±7.2 ) o ,方向角,男性为( 7.1±2.7 ) o ,女性为( 7.2±1.9 ) o ,距离,男性为( 68.8±4.2 )毫米,女性为( 66.4±3.8 )毫米。结果:其一,根据双目视觉导航仪( Micron Tracker ),鼻内镜 以翼管为标记 手术实时采集解剖数据系统,对于快速空间定位和记录解误时标志能够有效地实现;其二,正中矢状面和额骨平面以及颅底和鼻腔结空间的关系恒定,对于定位前颅底和鼻腔解剖标志空间,可以作为基准平面 [1]。
简介:[摘要]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临床远期效果可靠,是当前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高度不足研究的热点。但上颌后牙区相关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文旨在对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术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因素及并发症的处理三方面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自己参与的研学活动的反思,总结了研学目的地选择要遵循就近 原则、省钱原则、典型性原则等六条原则。
简介:摘要:研学旅行课程具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样态,其目的就是通过依托旅行实践让学生进行体验性的研究性学习。通过研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和课题调研,让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从学校课堂走向更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把学生从束缚于书本和禁锢在课堂之中解放出来,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人生体验。在这种实践性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优秀教育理念,扩展学科教育的空间,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研学教育撬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新支点,将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亮点,为核心素养综合实践育人的学习注入了新内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突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确保了实践育人目标的实现。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民用建筑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人类出现至今,建筑学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就从未停止过,而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其利用自然来建造居所的方法不断变化改良。人们建造和使用的建筑物从最开始的洞穴、茅草屋、土工砌体等,一直发展到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形成,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人们不仅对建筑物的构造要求再也不是简单的防风避雨,还对建筑的美观、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近现代以来,全球人民环保意识越来越重,因而建筑设计中必须融入生态、绿色的理念,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简介:摘要: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的时候 ,多元函数微分学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而且偏导数又是多元函数微分学中的重难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极值与最值在经济学和实际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探讨在经济学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多元函数偏导数求解极值,特别是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最值等方面的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以 PBL 教学模式开展《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 此次研究时间范围确立于 201 9年 9月 -201 9年 12 月,抽选 08 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 80 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进行平均分组,均有工作 5 年以上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实施带教,对照组采取传统病理分析模式教学,观察组采取 PBL 模式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理论知识、 SP 病人分站考试成绩,并评估各组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病员对学生的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评分( 48.43±1.05 )、 SP 病人分站考试成绩( 47.95±1.1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同时观察组学生主观能动性评估结果( 8.14±0.33 )、病员对学生满意评分结果( 95.11±2.04 )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开展《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活动时采取 PBL 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提升主动性及患者满意度,值得运用且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非外伤性隐裂牙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锥形束 CT( Conebeam Compu Ted Tomo-graphy, CB 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对 105名患者的 105颗明确冠隐裂牙的临床特征及 CB CT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同时对其 CB CT上牙根折裂情况,牙槽骨及根尖周骨质吸收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 105例患者中,男性 49. 52%,女性 50. 48%;在 50岁之前,随着年龄增加,隐裂牙发生比例增加,其中 41~ 50岁发生率最高( 34. 29%),之后下降。 105例隐裂牙中有 5例发生在前磨牙区,其余均发生在磨牙区,其中第一磨牙发生率最高( 59. 05%)。 105颗隐裂牙, CB CT检查有 16颗( 15. 24%)可观察到牙根存在不完全折裂,仅 4颗( 3. 81%)可见牙根完全折裂。其余 85颗( 80. 95%)隐裂牙牙根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隐裂牙好发于上下颌第一磨牙, CB CT检测下大多数的冠隐裂牙并没有发生牙根折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