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横结肠网膜弓淋巴结转移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7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71例横结肠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2例,女169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21~92岁。病人均由同一组外科医师施行全结肠系膜切除+网膜弓淋巴结清扫术。371例横结肠病人中,15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356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病人一般资料比较。(2)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病人随访及生存情况。(3)横结肠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转移及生存情况。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倾向评分匹配按1∶4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病人一般资料比较:371例横结肠病人中,55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44例、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11例)配对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人年龄,M分期(0期、1期),术前癌胚抗原分别为60岁(24~92岁),328例、22例,4.1 μg/L(0.2~343.7 μg/L),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7岁(21~79岁),11例、4例,5.0 μg/L (0.7~952.4 μg/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440,χ²=9.031,Z=-2.086,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58岁(45~67岁),40例、4例,4.0 μg/L(2.0~10.0 μg/L),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7岁(59~71岁),9例、2例,5.0 μg/L(8.0~19.0 μg/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80,χ²=0.105,Z=-0.821,P>0.05)。(2)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病人随访及生存情况: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横结肠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2~92个月和1~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30个月。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病人术后发生转移分别为3例和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44,P>0.05);术后发生异时性肺转移分别为1例和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870,P<0.05);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3%和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366,P<0.05)。(3)横结肠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pT分期、pN分期、M分期、网膜弓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横结肠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599,5.107,4.511,6.273,95%可信区间为0.467~5.471,1.867~13.971,1.385~14.694,2.052~19.17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M分期、网膜弓淋巴结转移是横结肠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6.399,6.163,4.024,95%可信区间为2.028~20.189,1.666~22.800,1.177~13.752,P<0.05)。结论横结肠网膜弓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术后发生异时性肺转移率高,预后较差。网膜弓淋巴结转移是横结肠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肠肿瘤 横结肠癌 结肠肝曲癌 网膜弓淋巴结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胃排空延迟是一种在排除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性因素的前提下,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结肠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为1.4%,以横结肠术后为主,多数为病例报道,缺乏系统研究。其诊断和治疗多数借鉴胰腺手术后胃排空延迟的经验。笔者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横结肠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结肠手术,为4.0%,网膜弓淋巴结清扫高于未清扫组(3.6%比0.8%)。网膜弓清扫和应激是横结肠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国际胰腺外科小组诊断标准加上泛影葡胺胃造影,用于诊断横结肠术后胃排空延迟更简单实用。胃肠减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激素、促胃动力药等可治愈多数术后胃排空延迟。严格掌握网膜弓清扫的适应证(选择cT3~4与cN+),有望减少横结肠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

  • 标签: 胃排空延迟 横结肠肿瘤 胃结肠韧带 幽门下淋巴结
  • 简介:摘要3D高清腹腔镜由于具有立体成像、空间定位和纵深知觉,为膜解剖时代结直肠癌精准手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3D腹腔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膜解剖的立体辨识、淋巴结清扫、对血管解剖的空间定位、腔镜缝合等精细操作方面。尤其适合于肥胖患者的高难度手术。3D腹腔镜可能有助于右半结肠根治术中膜解剖的辨识,包括:上界为横结肠后胰颈前间隙、胃与横结肠系膜间隙;下界为小肠升结肠间隙;内侧界为肠系膜上动脉(SMA)左缘;后界(膜床)为升结肠后间隙、横结肠后胰十二指肠前间隙。未来3D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可能需要通过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建立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相信随着技术的革新,结合特殊示踪成像、增强现实进行手术规划和导航,3D腹腔镜必将继续推动膜解剖理念的发展和微创外科的技术进步,使广大患者真正获益。

  • 标签: 结肠肿瘤 3D腹腔镜 右半结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预测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获取1组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的数据(GSE104645)作为训练集,其中FOLFOX方案疗效敏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31例,耐药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23例。将训练集样本按7∶3分为内部训练样本和内部测试样本。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采用FOLFOX方案一线治疗的30例mCRC患者的芯片数据集(GSE69657)作为外部验证样本,其中敏感组13例,耐药组17例。运用R 3.5.1软件Combat包对两套矩阵的表达值进行批间差校正。运用GEO2R平台对GSE104645中敏感组和耐药组的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且|log2FC|>0.33(FC为差异倍数)为阈值,筛选FOLFOX方案的耐药基因和敏感基因。采用多层感知器方法对GSE104645数据集进行FOLFOX方案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然后,以外部验证样本进行回代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基于GSE104645数据集,共筛选出2 076个差异基因,其中822个基因在耐药组上调,1 254个基因下调,下调基因为敏感基因。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所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共纳入39个基因,包含2个隐藏层。其在训练集中预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准确度分别为75.7%和76.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回代验证显示,外部验证样本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结论基于芯片数据成功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稳定性好,预测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疗效的效能强。与奥沙利铂耐药相关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转移性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FOLFOX方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预测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获取1组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的数据(GSE104645)作为训练集,其中FOLFOX方案疗效敏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31例,耐药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23例。将训练集样本按7∶3分为内部训练样本和内部测试样本。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采用FOLFOX方案一线治疗的30例mCRC患者的芯片数据集(GSE69657)作为外部验证样本,其中敏感组13例,耐药组17例。运用R 3.5.1软件Combat包对两套矩阵的表达值进行批间差校正。运用GEO2R平台对GSE104645中敏感组和耐药组的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且|log2FC|>0.33(FC为差异倍数)为阈值,筛选FOLFOX方案的耐药基因和敏感基因。采用多层感知器方法对GSE104645数据集进行FOLFOX方案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然后,以外部验证样本进行回代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基于GSE104645数据集,共筛选出2 076个差异基因,其中822个基因在耐药组上调,1 254个基因下调,下调基因为敏感基因。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所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共纳入39个基因,包含2个隐藏层。其在训练集中预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准确度分别为75.7%和76.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回代验证显示,外部验证样本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结论基于芯片数据成功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稳定性好,预测FOLF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疗效的效能强。与奥沙利铂耐药相关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物质代谢的调控过程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转移性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FOLFOX方案 疗效
  • 简介:摘要直肠癌治疗有3个目标,一是通过治疗,最大程度降低盆腔局部复发率,降低至5%以下更佳;二是尽可能减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三是保留良好的括约肌功能和生命质量。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直肠手术作为一个新理念,在施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争议,包括筛选标准、新辅助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并发症、肿瘤学预后及生命质量等。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旨在为新辅助治疗后行保直肠手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化疗 局部切除 保直肠手术 等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间歇期巩固化疗(强化nCRT)或全程新辅助治疗(TNT)保直肠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实施nCRT后临床完全缓解(cCR)或接近cCR(near-cCR)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1)低位直肠腺癌,肿瘤距肛缘≤6 cm。(2)nCRT后,表现为显著消退的、≤2 cm的黏膜结节或异常、浅溃疡、瘢痕样改变或黏膜红斑;直肠腔内彩超、盆腔MRI和PET-CT均未见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MRI提示原肿瘤部位明显纤维化;血清癌胚抗原在正常范围。(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坚持实施经肛门全层局部切除手术。(4)nCRT后,残余病灶难以发现,未能实施局部切除者,则选择等待观察。排除标准:(1)nCRT前,病理提示为低分化癌或印戒细胞癌;怀疑侧方淋巴结转移者。(2)nCRT后,残余病灶范围> 3 cm,难以实施局部切除者。强化nCRT采用长程放疗(适形调强放疗,总剂量50.4 Gy)开始联合3~4个周期CAP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6次m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联合CAPOX方案化疗≥5次或mFOLFOX6方案8次者定义为TNT。放疗结束后8~33周按照改良MSKCC标准评估,对near-cCR患者建议行局部切除术。对于near-cCR、PET-CT结合MRI判定其为ycN0期者,局部切除后ypT0者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对局部切除术后病理分期为ypT1以上、切缘阳性、脉管瘤栓者,建议行挽救性根治手术;而部分病理分期为ypT1、切缘阴性、无脉管瘤栓、原拟行切除肛门者,若家属拒绝根治手术,需谨慎选择随访。结果全组32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14例男性。23例强化nCRT,9例TNT。治疗后经过初步评估,cCR者19例,near-CR者13例。采用局部切除29例,3例患者因病灶无法探及而选择等待观察。有4例(12.5%)行挽救性根治手术,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局部切除后有3例(2例强化nCRT者,1例TNT者)即行挽救手术,最终病理分期分别为ypT3N0、ypT2N0和ypT2N0;其中1例为初始分期cT3的患者,强化nCRT后局部切除病理评估为ypT1且切缘阴性,行挽救根治手术后病理发现系膜内肿瘤碎片化残留(ypT3)。还有1例(TNT者)为等待观察7.4个月出现肠腔内肿瘤再生长,行挽救性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强化nCRT患者局部切除术后42.5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还有1例(TNT者)等待观察者10个月出现脑转移,但盆腔未发现局部复发,故行脑转移瘤切除手术。全组平均随访23(5~51)个月,3年累计局部再生率为5.0%,总生存率85.7%,括约肌保留率由原计划25.0%(8/32)升高为87.5%(28/32)。全组3年无病生存率89.7%,3年累计器官保留生存率85.7%,3年累计无造口生存率82.5%。目前31例患者均存活。结论低位直肠癌nCRT后巩固化疗或TNT后cCR者,PET-CT结合MRI判定为ycN0以及局部切除后判定为ypT0者,可进入等待观察。严格选择near-cCR者行局部切除为主的保直肠治疗策略,可减少肿瘤局部再生,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器官保留 局部切除术 等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1 097例,术后发生早期(术后14 d内)吻合口漏46例(4.2%),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具体方法为:经腹骶前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吸引;用32~34号硅胶管与内套管8号硅胶管制作成双套管,经肛灌洗负压引流:经肛双套管负压(-50 mmHg)应超过经腹骶前双套管的负压(-25 mmHg),每1 h间断全速冲洗同时脉冲式挤压防止粪便堵塞,保持引流通畅。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后,中位随访169 d,保守治愈39例(84.7%);再手术7例(15.2%),其中1例因黏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治愈),1例因出现直肠阴道瘘行回肠袢式造口和择期修补手术(治愈,造口已关闭),1例行回肠袢式造口(因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灌洗引流(1例治愈,1例因肺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1例复诊时择期行漏口修补(治愈),1例因造口闭合后再发骶前脓肿而行清创手术及再次转流性肠造口(未愈合)。结论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者,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具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接近85%。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化疗 直肠癌手术 吻合口漏 负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