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诺卡菌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4例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治与转归。结果24例诺卡菌病患者中,男18例(75.0%),中位年龄为54.5岁。23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最多见的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6.7%(4/24)]。共鉴定出9种诺卡菌属,最常见的为皮疽诺卡菌(7例)。受累部位主要为肺部[70.8%(17/24)]、皮肤软组织[42.0%(10/24)]、颅脑[25.0%(6/24)]和血液系统[17.0%(4/24)],有12例(50.0%)患者受累部位≥2处。2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经病原学检查后确诊。19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包含了复方磺胺甲噁唑,其中2例因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用。经治疗后19例(79.2%)好转,5例(20.8%)死亡。结论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累及多个器官,尽早、准确的识别和快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改善诺卡菌病患者总体预后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儿童与成人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耐药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儿科病房的28株CRKP菌株以及58株来自成人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CRKP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K-B法和琼脂扩散梯度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WHONET 5.6进行数据分析;m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CRKP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分析其同源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检测KPC、NDM、IMP、OXA-48、VIM五种耐药基因。结果药敏结果显示86株CRKP均呈多重耐药;儿科、EICU、RICU三个科室在喹诺酮类、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上存在较大差异;儿科菌株以KPC-2(15/28)为优势基因,EICU和RICU 98.2%(57/58)的CRKP菌株携带KPC-2基因。86株CRKP经MLST共分出7种STs,儿科STs分散,以ST11(57.1%,16/28)为主;EICU和RICU出现单一STs(ST11)的流行(100%)。本研究通过REP-PCR同源性分析发现7种型别,最常见的类型为A型,儿科REP-PCR分型多样,而RICU和EICU只发现一种。结论儿科与成人病房流行的CRKP菌株对某些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研究中的CRKP菌株以携带KPC-2的ST11型为主。不同于成人重症监护室,儿科CRKP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多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子测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轻微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进而优化PHES。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发起,参与单位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家医院,包括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等。连续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门诊和住院无显性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相同顺序接受数字连接试验(NCT)-A、NCT-B、数字符号试验(DST)、轨迹描绘试验(LTT)、系列打点试验(SDT)共5项PHES子测试,并计算分值。以PHES总分<-4分作为诊断MHE的界值。比较MHE组与非MHE组子测试得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HES各子测试单独、2项联合、3项联合检测对MHE的诊断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DeLong检验。结果共纳入581例肝硬化患者,457例诊断为MHE,MHE患病率为78.7%。MHE组NCT-A、NCT-B、SDT、LTT、DST测试结果分别为60.00 s(47.01 s, 88.00 s)、90.45 s(69.32 s, 125.35 s)、74.00 s(57.65 s, 96.60 s)、74.72分(60.00分,98.61分)和27.00分(20.00分,36.00分),与非MHE组的34.00 s(29.15 s, 44.48 s)、50.00 s(40.98 s, 60.77 s)、50.00 s(41.07 s, 63.03 s)、46.23分(38.55分,59.42分)和42.00分(34.00分,50.75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37、12.98、9.83、11.56、10.66,均P<0.001)。PHES单项子测试NCT-B、NCT-A、LTT、DST和SDT诊断MHE的AU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80(0.849~0.910)、0.862(0.828~0.896)、0.838(0.799~0.877)、0.812(0.772~0.851)和0.788(0.743~0.832)。子测试两两组合显著提高了对MHE的诊断效能,其中NCT-B+LTT诊断效能最优,AUC(95%置信区间)为0.924(0.902~0.947),特异度为91.9%,灵敏度为79.2%,优于PHES单项子测试(NCT-A、NCT-B、SDT、LTT和DST),且优于《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推荐的NCT-A+DST[AUC(95%置信区间)为0.879(0.847~0.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8、3.83、5.57、5.51、5.38、2.93,均P<0.01)。将NCT-B+LTT与PHES 3项子测试联合对比,仅有NCT-B+LTT+SDT[(AUC(95%置信区间)为0.936(0.916~0.956)]诊断效能优于NCT-B+L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20)。结论综合PHES各项子测试及其组合的诊断效能和可执行性,推荐使用NCT-B+LTT组合用于诊断MHE。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与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及交通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而诊断OSA的金标准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的广泛开展存在较多局限,通过问卷筛查高危OSA患者是简便、快捷的方法,有利于OS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成人OSA筛查问卷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重要鉴别意义。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开展本次研究,将入院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有50例进行观察,入选对象均接受动态增强CT诊断,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诊断准确率以及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在CT值上的变化差异。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动态增强CT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与漏诊率较低,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检查结果上看,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在CT值上有较大差异,恶性结节在CT平扫值、增强值上均比良性结节更高,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经过动态增强CT检查后,可有效区分良性肺结节与恶性肺结节,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