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移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移动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评估患者心绞痛情况、再入院危险因素控制评价指标达标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评估患者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0.53±0.18)次/周和(0.64±0.15)次/周,t=3.079,P=0.003],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72±0.40)min和(3.06±0.55)min,t=3.278,P=0.002];观察组再入院危险因素LDL-C(90.7%比72.1%,χ2=4.914,P=0.027)、静息心率(95.4%比81.4%,χ2=4.074,P=0.044)、收缩压(86.1%比60.5%,χ2=7.182,P=0.007)、舒张压达标率(88.4%比67.4%,χ2=5.472,P=0.019)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个月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构建移动健康管理模式并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利于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再入院危险因素,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糖尿病患者2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出院1周时进行电话随访;采用用药偏差评估工具(MDT)评估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情况,并分为用药偏差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以及用药管理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发生用药偏差162例(至少发生1项用药偏差),发生率58.27%;用药偏差发生组家庭关怀度指数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78,P<0.001);用药偏差发生组出院医嘱药物数量高于未发生组,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合理服药自我效能量表(SEAMS)评分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971、6.077,t=5.947、14.105,均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医嘱药物数量多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OR=4.128,P<0.001),家庭关怀度指数、MMAS-8评分、SDSCA评分、SEAMS评分高是其保护因素(OR=0.343、0.523、0.922、0.568,均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发生率较高,且其可能的保护因素为MMAS-8、SDSCA、SEAMS评分高,危险因素为出院医嘱药物数量多,可据此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用药偏差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SA)水平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形成的关系,评价其预测老年NVAF患者LAT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180例老年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左心房是否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2例)和非血栓组(13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老年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老年NVAF患者LAT形成的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房颤病程长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PLT)高于非血栓组(P<0.05),SA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则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左心房内径(LAD)高于非血栓组(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显示,房颤病程和CRP是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A和INR是LAT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SA预测LAT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711~0.837,P<0.001)。结论SA与老年NVAF患者LAT形成密切相关,可将其视为1种LAT形成的预测因子,应监测患者SA水平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对75岁及以上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68例75岁及以上难治性心衰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左西孟旦及重组人脑钠肽。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加用托伐普坦15 mg,1次/d。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心衰改善效果。随访3个月,心衰再住院率、急诊干预次数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老年患者心衰症状均有减轻;实验组患者24 h尿量、体重较基线改变量高于对照组,(1 470.5±200.6)ml比(972.5±201.7)ml、(-6.4±2.1)kg比(-2.8±1.9)kg;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基线改变量亦优于对照组,(189.3±13.7)m比(151.3±12.5)m(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变化值高于对照组,(5.2±2.1)μmol/L比(-1.1±2.4)μmol/L、(10.1±4.1)%比(7.0±4.0)%(均P<0.05),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6 670±1 815.7)ng/L比(-5 025.3±1 876.7)ng/L(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急诊干预次数、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托伐普坦可增加75岁及以上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尿量,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钠血症,缩短住院天数,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衰弱对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时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患者中征集到60岁及以上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231例,受试者分为衰弱组和对照组,每组最初人数分别为116例和115例。在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数据后,两组均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49/51 mg)治疗,1年后重复基线指标检查并比较两组或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衰弱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例和11例中途退出。衰弱组患者心血管原因病死率13.0%(13/100)、首次住院率18.0%(18/100)、全因死亡率16.0%(16/100),高于对照组的6.7%(7/104)、11.5%(12/104)、8.6%(9/104)(χ2=6.437、4.458、3.875,P=0.027、0.043、0.039)。治疗后衰弱组的NT-proBNP水平为(2 253±144)ng/L,血清肌酐水平为(137±24)μmol/L,高于治疗前的(2 094±136)ng/L和(125±23)μmol/L(t=3.674、2.893,P=0.017、0.026);eGFR治疗后为(49.2±5.9)ml·min-1·1.73 m-2,低于治疗前的(56.7±6.3)ml·min-1·1.73 m-2(t=2.068,P=0.029)。治疗后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1 828±123)ng/L,低于治疗前的(1 945±128)ng/L(t=1.896,P=0.043);血清肌酐水平和eGFR治疗后分别为(120±22)μmol/L、(59.8±6.5)ml·min-1·1.73 m-2,与治疗前的(117±19)μmol/L、(61.6±6.8)ml·min-1·1.73 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9、2.444,P=0.650、0.173)。结论衰弱对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和肾功能有负面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心衰)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情感症状的影响,以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伴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抗抑郁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及安慰剂治疗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抑郁症状的改变。结果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后,最终抗抑郁组64例、对照组67例纳入分析。与同组治疗前水平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均P<0.05);且抗抑郁组NT-proBNP水平(1 869±176) ng/L低于对照组(2 257±161)ng/L;LVEDD(46.8±5.9) mm低于对照组(48.6±5.3) mm,LVEF水平(55.2±3.1)%高于对照组(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7、-2.751、4.603,均P<0.05)。治疗8周后,抗抑郁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HAMD-24、HAMA-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抗抑郁组HAMD-24、HAMA-14评分分别为(13.58±4.91)分、(8.76±3.88)分,低于对照组(21.80±6.82)分、(15.28±4.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2,-7.787,均P<0.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老年患者的近期心功能及抑郁症状,且疗效好、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传统利尿剂及托伐普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伴低钠血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老年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老年心衰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伴低钠血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2例,两组均停用口服袢利尿剂,对照组46例在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呋塞米40 mg、1次/d,试验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15 mg、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心衰治疗有效率,利尿效果和心、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钾、钠的变化及口渴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心衰治疗有效率85.7%(36/42),明显高于对照组65.2%(30/46)(χ2=17.855,P<0.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24 h平均尿量治疗后较基线变化量增多[(787.4±219.6)ml比(388.6±179.6)ml](t=322.588,P<0.001),体重较基线变化量减轻[(-2.4±2.1)kg比(-1.7±1.6)kg](t=6.942,P=0.009),同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较基线变化量明显降低[(-897.6±432.1)ng/L比(-578.4±476.9)ng/L](t=539.400,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变化量明显升高[(6.5±5.6)%比(1.5±5.7)%](t=3.966,P=0.048);试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血清肌酐较基线变化量明显降低[(-8.6±12.4)μmol/L比(9.6±11.3)μmol/L](t=87.161,P<0.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变化量明显升高[(1.4±1.8)ml·min-1·1.73 m-2比(-4.1±5.6)ml·min-1·1.73 m-2](t=63.856,P<0.001),血清钠较基线变化量明显升高[(6.2±2.1)mmol/L比(1.4±1.9)mmol/L](t=234.065,P<0.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口渴、口干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6.7%(7/42),与对照组10.9%(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626,P=0.429)。结论托伐普坦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肾功能、纠正低钠血症,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