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的弹性评分法及应变率比值法在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7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黑色素瘤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8±12)岁]及同期就诊的脉络血管瘤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7±13)岁]。对脉络黑色素瘤、血管瘤患者患眼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利用5分法对病变组织的硬度进行弹性评分,并测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两种方法在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脉络黑色素瘤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4、5分者分别为3、8、13、1例,脉络血管瘤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分者分别为18、7例。脉络黑色素瘤弹性评分高于脉络血管瘤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0.77)分与(2.28±0.46)分比较;t=6.694,P<0.01]。脉络黑色素瘤及脉络血管瘤应变率比值分别为42.97±15.83及12.2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2,P<0.01)。以弹性评分3分作为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弹性评分法临界点,弹性评分法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2.0%,AUC为0.80(95%可信区间:0.663~0.900,P<0.01);以21.67作为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应变率比值临界点,应变率比值法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AUC为0.92(95%可信区间:0.808~0.978,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可发挥一定作用,其中应变率比值法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弹性评分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6-680)

  • 标签: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血管瘤 诊断,鉴别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 作者: 杨默迟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现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PRT)对葡萄黑色素瘤(U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因UM行PRT的共819例患者资料,包括术前视力、眼压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彩色多普勒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情况,PRT次数、时间、并发症、随访时间,敷贴器取出后半年UM瘤体的基底最大直径和瘤体高度,末次随访肿瘤转移率、病死率及视力变化情况。UM控制标准: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瘤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较,瘤体高度增加2.0 mm或肿瘤任一边界扩展2.5 mm视为瘤体增长,反之则定义为敷贴治疗有效。采用配对t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19例UM患者中男性408例,女性411例;年龄13~85岁,平均数为47岁;均为单眼发病,9例为睫状体黑色素瘤,43例为脉络黑色素瘤累及睫状体,767例为脉络黑色瘤。819只患眼中,中等大小肿瘤697只眼,大肿瘤110只眼。所有患者接受1次PRT,放射治疗时间6~50 d,平均数为15 d。81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无感染,无邻近组织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半年后瘤体基底最大直径为(12.41±3.20)mm,与治疗前瘤体基底最大直径(12.82±3.2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1);治疗半年后瘤体高度为(6.18±2.55)mm,与治疗前瘤体高度(7.21±2.5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1)。随访时间为(34±24)个月(1~125个月),至随访期末25例患者在PRT术后2年失访,71例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PRT的有效率为88.3%(723/819),眼球保留率为91.1%(723/794);视力不变393只眼,视力下降344只眼,视力提高82只眼。60例患者发生全身转移(肝脏、骨、乳腺转移),2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生存曲线分析显示5年肿瘤转移率为12.8%,病死率为5.8%;10年肿瘤转移率为20.6%,病死率为5.8%。结论PRT对UM安全、有效,保眼率高且能保存部分有用视力,可以作为控制中等大小UM的主要治疗方式。(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0-675)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 作者: 张举 魏文斌 李彬 顼晓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蕈伞形葡萄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1年6月至2013年4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因葡萄黑色素瘤行眼球摘除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葡萄黑色素瘤患者102例102只眼的病理切片纳入研究。根据肿瘤切片最大截面外形,将切片分为蕈伞形葡萄黑色素瘤(A组),扁平形、半球形、球形葡萄黑色素瘤(B组),分别为30、72只眼。计算肿瘤高度-基底比值。根据美国眼黑色素瘤多中心研究组标准将肿瘤分为小、中等、大肿瘤。依据改良Callender分类法将肿瘤细胞类型分为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和其他。应用麦克奥迪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Motic Med 6.0 )软件行图像采集和测量。A组、B组视网膜薄变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A组30只眼中,大肿瘤19只眼(63.3% ),中等肿瘤11只眼(36.7% );B组72只眼中,大肿瘤49只眼(68.1% ),中等肿瘤16只眼(22.2% ),小肿瘤7只眼(9.7% )。A组、B组平均瘤体基底直径分别为(14.2±5.1)、(18.7±6.4)mm;平均瘤体高度分别为(10.0±2.1)、(7.6±3.9)mm;肿瘤高度-基底比值分别为0.77±0.29、0.44±0.28。A组30只眼中,梭形细胞型24只眼(80.0% ),上皮样细胞型1只眼(3.3% ),混合细胞型5只眼(16.7% );视网膜薄变22只眼(73.3% )。B组72只眼中,梭形细胞型52只眼(72.2% ),上皮样细胞型5只眼(6.9% ),混合细胞型11只眼(15.3% ),其他4只眼(5.6% );视网膜薄变21只眼(29.2% )。两组视网膜薄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00 )。结论蕈伞形葡萄黑色素瘤瘤体高度增加快,视网膜薄变率高。

  • 标签: 葡萄膜肿瘤/病理学 黑色素瘤/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成人眼球内葡萄黑色素瘤与非黑色素瘤性肿块的MRI征象,寻找最佳联合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3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54例成人眼球内肿块患者的MRI资料,包括128例葡萄黑色素瘤和126例非黑色素瘤性肿块。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肿块的MRI征象,包括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特征及均匀度、高度、基底径、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有无伴发视网膜脱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MRI征象,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参数,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黑色素瘤与非黑色素瘤间肿块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信号均匀度、强化程度、伴发视网膜脱离,肿瘤高度、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及伴发视网膜脱离是诊断黑色素瘤的有效指标,其中肿块的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优势比(12.237)最大,准确率为86.2%。与脑灰质相比T2WI呈低信号和T1WI呈高信号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与玻璃体相比(Delong检验,P<0.001)。肿块的高度、强化程度、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联合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92.1%和96.1%,高于任何单一指标(P<0.001)。结论综合分析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和伴发视网膜脱离情况可提高鉴别诊断葡萄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性肿块的准确率,以脑灰质为参照物评估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优于玻璃体。

  • 标签: 黑色素瘤 眼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