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采取精准护理对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3.4-2023.11期间收治到院接受外科急腹症治疗的100名患者,基于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个小组50例患者。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普通组行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引入精准护理,比对护理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方案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有更短的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和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疼痛感更轻,且患者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为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采取精准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确保患者能够有更快的康复速度,同时降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速度。为此,建议在为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精准护理以契合患者的护理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脂肪肝患者中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分别是 2018 年 1 月和 2020 年 4 月,研究对象为研究期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中的 40 例,回顾与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数字随机分为原则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分组,组名依次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单组患者 20 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针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以此作为护理干预方法实施效果的判断依据。 结果: 护理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 95.00% ,对照组仅为 70.00% ,数据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脂肪肝患者中应用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从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干预和心理护理等多几方面实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针对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方法:挑选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99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工作的研究主体,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以上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及患病率均低于参照组,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成年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合并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桥医疗中心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疑似原发性HPS合并ANKL成年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1岁,持续发热,血细胞减少,脾大,纤维蛋白原低,铁蛋白显著升高,骨髓存在噬血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减低,可溶性CD25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达异常,存在家族性溶酶体转运调节因子(LYST)、UNC13D基因缺陷,疑似原发性HPS合并ANKL。给予4个疗程EPOCH+PEG-Asp(依托泊苷、地塞米松、长春地辛、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培门冬酶)方案化疗,西达苯胺20 mg、2次/周维持治疗,无关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35个月,疾病持续缓解。结论成年人HPS即使存在继发性病因,仍有必要行相关基因筛查以避免误诊。HPS合并ANKL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确诊后宜尽早采用EPOCH+PEG-Asp方案诱导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开展互联网平台下的运动训练对其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在居家康复中加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T)评分、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与照顾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FMA、UEFT、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FMA、UEFT评分及SS-QOL中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8.87 ± 6.64)、(72.38 ± 7.33)、(35.28 ± 4.13)、(36.55 ± 4.23)、(37.22 ± 3.84)、(38.23 ± 3.4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25 ± 6.20)、(61.24 ± 6.47)、(28.72 ± 4.56)、(30.85 ± 5.30)、(31.28 ± 4.63)、(31.02 ± 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16~9.482,P<0.01)。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总满意度分别为92.50%(37/40)、87.50%(35/40),均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541、4.588,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开展互联网平台下的运动训练对其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在居家康复中加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T)评分、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与照顾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FMA、UEFT、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FMA、UEFT评分及SS-QOL中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8.87 ± 6.64)、(72.38 ± 7.33)、(35.28 ± 4.13)、(36.55 ± 4.23)、(37.22 ± 3.84)、(38.23 ± 3.4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25 ± 6.20)、(61.24 ± 6.47)、(28.72 ± 4.56)、(30.85 ± 5.30)、(31.28 ± 4.63)、(31.02 ± 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16~9.482,P<0.01)。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总满意度分别为92.50%(37/40)、87.50%(35/40),均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541、4.588,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检测HBV DNA的682 331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481 159例,女性201 172例,年龄(41.34±16.13)岁。根据HBV DNA结果分为HBV DNA阳性组(219 879例)和HBV DNA阴性组(462 452例),收集其乙型肝炎5项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QN)、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与HBV患者的各年龄段、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82 331例HBV DN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32.22%(219 879/682 331)。各年龄段中以18~44岁青年人HBV DNA阳性率最高(40.34%,128 038/317 380)。HBV DNA阳性组的<1、45~59和≥60岁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而1~17和18~44岁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01)。2 291例检测HBV DNA的<1岁婴儿中,有71例HBV DNA阳性,其2017—2021年的HBV DNA阳性率依次为4.86%(27/556)、3.68%(14/380)、3.47%(17/490)、1.55%(6/386)和1.46%(7/479),呈逐年下降趋势(χ²=13.72,P=0.008)。其余680 040例HBV DNA检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最高(49.88%,208/417)。HBV DNA阳性组急性乙型肝炎(0.09%,208/219 808)和慢性乙型肝炎(80.44%,176 806/219 808)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0.05%(209/460 232)和65.45%(301 216/460 232)],而HBV相关性肝硬化(11.28%,24 793/219 808)、HBV相关性肝癌(6.72%,14 775/219 808)、肝癌术后(1.39%,3 055/219 808)和肝移植术后(0.08%,171/219 808)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22.99%(105 813/460 232)、7.25%(33 385/460 232)、3.50%(16 129/460 232)和0.76%(3 480/460 232)](P均<0.001)。同时,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HBsAg-QN、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FP及PT均高于HBV DNA阴性组,而年龄、男性比例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1)。此外,HBsAg、HBsAb和HBeAg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高于阴性患者,而乙型肝炎e抗体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低于阴性患者(P均<0.001)。结论HBV 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岁婴儿的母婴传播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V DNA是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阳性患者的HBsAg-QN值更高且更易出现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为(35.66±2.45)g/L,血清白蛋白(64.78±4.77)g/L,血清总蛋白为(124.89±8.67)g/L,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住院时间为(7.34±2.07)天,患者满意率为97.44%。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结论:在应用中医护理之后,危重症患者的身体营养得到补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率相对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1996年1月至2022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46例,年龄(53.15±17.15)岁,年龄范围为21~83岁。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4)与病死组(n=17),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计算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分析NLR、PLR、CAR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病死组患者的ANC、血红蛋白、NLR、CAR、LgCAR、LgNLR、CRP、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NLR和LgCAR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ρ=0.51,P<0.001)。总生存期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化的NLR最佳cut-off值为8.09、CAR最佳cut-off值为0.54(P<0.00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高风险NLR病死率[61.5%(8/13)]与低风险NLR病死率[13.2%(9/68)]比较,高风险CAR病死率[55.0%(11/20)]与低风险CAR病死率[9.8%(6/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NLR与较差的总生存率独立相关,因此,基线NLR水平可能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一个简单、经济有效的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