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是指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3个月后出现的迁延反复的肠道损伤。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出现肠道大出血、梗阻、穿孔、肠瘘等晚期并发症后,均需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标准的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手术方式。本文将从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病理机制和损伤范围角度,阐述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手术难点,并结合文献资料及本中心诊治经验,探讨相应手术对策。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进行性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间质纤维化;损伤范围包括小肠、末端回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慢性放射性损伤患者组织愈合能力差、盆腔纤维化和多器官受累以及机体条件差,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确定性的病变肠管切除是常规的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放射性损伤肠管,以保证吻合口一端没有放射性损伤,是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慢性 并发症,晚期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体成分分析方法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人体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断为慢性放射性肠炎的57例患者作为慢性放射性肠炎组,其中放射性小肠炎18例,放射性直肠炎39例。同时选取同期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评估其营养状况,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各种人体成分。比较慢性放射性肠炎和正常对照组人体成分的差异,以及放射性小肠炎和直肠炎之间人体成分的差异。结果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放射性小肠炎患者细胞内液[(15.42 ± 2.21)L比(17.14 ± 2.21)L]、总液量[(24.75 ± 3.69)L比(27.14 ± 3.08)L]、外液比值(0.37 ± 0.01比0.35 ± 0.02)、蛋白总量[(7.54 ± 1.45)kg比(8.53 ± 1.75)kg]、脂肪总量[(9.72 ± 4.53)kg比(15.15 ± 5.86)kg]、瘦组织[(34.59 ± 4.95)kg比(38.12 ± 4.40)kg]、手臂肌肉围度[(19.52 ± 1.40)kg比(21.06 ± 2.00)kg]、体质量指数[(19.39 ± 3.51)kg比(20.50 ± 3.10)kg]均显著低于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体成分分析可以提供简便和准确的人体测量,适用于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放射性肠炎,慢性 营养不良 人体成分分析 放射性小肠炎 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sRLRI)严重影响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预测sRLRI发生风险能够为指导手术决策和围手术期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探讨直肠癌放疗前后磁共振特征对发生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科接受长程放疗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年龄≥18岁的患者;(2)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且进行前切除术;(3)随访时间≥3年;(4)既往无其他肿瘤性疾病。排除未在放疗前2周内及放疗结束后8周内接受MRI检查、图像较差无法评估者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或存在严重胃肠道疾病者。根据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RTOG/EORTC),需要手术的3~4级严重并发症定义为sRLRI。观察放疗前后T2WI图像测量无肿瘤部位的直肠壁厚度、膀胱壁厚度、直肠骶骨间距,以及直肠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sRLRI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直肠癌患者中,sRLRI者34例(37.8%)。放疗前,sRLRI者与非sRLRI者的直肠壁厚度中位数分别为4.530 mm和4.355 mm,膀胱壁厚度中位数分别为3.962 mm和3.868 mm,直肠骶骨间距中位数分别为15.557 mm和12.433 mm,直肠壁ADC值中位数分别为1.620×10-3 mm2/s和1.653×10-3 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MRI测量结果中,与非sRLRI者比较,sRLRI者的直肠壁厚度(中位数:8.239 mm比6.223 mm,Z=-3.512,P=0.001)更厚,直肠骶骨间距(中位数:17.728 mm比13.885 mm,Z=-2.247,P=0.025)更长,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中位数:98.106%比49.584%,Z=-4.169,P<0.001)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两组间膀胱壁厚度及其变化率、直肠壁ADC率及其变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放疗后直肠壁厚度和直肠骶骨间距预测sRLR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722和0.642,灵敏度分别为85.3%、70.6%和76.5%,特异度分别为64.3%、71.4%和57.1%。结论观测基于MRI的放疗后直肠壁厚度、放疗前后直肠壁厚度变化率以及放疗后直肠骶骨间距,有助于评估直肠癌放疗后发生sRLRI的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M(P25,P75)表示。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标签: 放射性直肠损伤,慢性 微创外科 Parks手术
  • 简介:摘要由于肿瘤放化疗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慢性放射性肠炎可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临床症状、影像等方面与肠道肿瘤复发转移鉴别困难,容易误诊。我们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误诊为直肠癌复发转移的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一例。

  • 标签: 肠炎 放射性 慢性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对比转流性肠造口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RLRI)晚期并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病变肠管切除手术与转流性肠造口手术治疗RLRI严重并发症比较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放射性肠损伤、放射性肠炎、手术"。英文检索词为:"Radiation-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Bowel injury from radiation、Radiation Proctitis、Surgery、Colostomy"。文献纳入标准:(1)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病变肠管切除手术与转流性肠造口手术对RLRI合并晚期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影响的试验设计、有对照组或临床描述性研究文献;(2)各文献中研究开展的年代清晰;(3)研究对象为术前诊断为RLRI合并顽固性出血、狭窄、梗阻、瘘、穿孔等晚期并发症患者;(4)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包括:Hartmann、Dixon、Bacon、Parks。转流性肠造口手术包括:回肠造口、结肠造口;(5)若同一机构或作者发表的研究开展时间相同的文献,选择其中研究样本量最大的一篇,但如果研究开展的时间不同(即研究对象不同)则可以都入选;(6)预后观察指标中至少包括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病死率、关瘘率中的一种。关瘘率的定义为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及转流性肠造口手术患者术后分别成功实施肠造口关闭的比率。其中,率的计算采用直接计算法或可以转化为直接计算法。排除标准:(1)无对照组的单臂研究;(2)研究对象包括首次手术非病变肠管切除或造口手术的患者;(3)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4)统计学处理方法不合理;(5)资料不完整,如研究中缺少预后观察指标。按以上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对研究结果的稳定性进行检验,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均为回顾性研究,共计426例RLRI晚期并发症患者,其中病变肠管切除手术组174例,转流性肠造口手术组252例。与转流性肠造口手术组相比,虽然病变肠管切除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35.1%比15.9%,OR=2.67,95% CI:1.58~4.53,P<0.001),但在缓解术后症状(缓解率:94.2%比64.1%,OR=6.19,95% CI:2.47~15.52,P<0.001)和术后关闭瘘口(关瘘率:62.8%比5.1%,OR=15.17,95% CI:1.21~189.74,P=0.030)方面更具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比18.8%,OR=0.74,95% CI:0.21~2.59,P=0.640)。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症状改善率以及关瘘率方面与未排除前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未发生大的变化,结果较为稳健可信。漏斗图分析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RLRI晚期并发症患者行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术后病死率与转流性肠造口手术相当,但前者在术后症状改善及关瘘率方面优于转流性肠造口手术。

  • 标签: 放射性直肠损伤 并发症 手术 结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收治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盆腔肿瘤,接受过盆腔放疗;(2)肠镜提示直肠有炎性反应或溃疡。排除标准:(1)放射治疗前有心身疾病史;(2)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阅读和理解手机展示的问卷中的问题;(3)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主客观管理分析(SOMA)自评量表、躯体症状健康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来设计《放射性直肠损伤心理调查》电子问卷。通过微信群将该问卷发给编委管理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本研究观察指标:(1)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采用SOMA自评量表,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轻度(≤3分)、中度(4~6分)和重度(≥6分);(2)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分别采用GAD-7、PHQ-9和PHQ-15自评量表进行评估;(3)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结果共回收71份合格问卷,41份(56.9%)来自广州。71例患者中,男6例,女65例;年龄(55.7±9.3)岁,<60岁者48例(67.6%),确诊放射性直肠损伤中位病程2.0(1.0,5.0)年。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轻度18例(25.4%)、中度27例(38.0%)、重度26例(36.6%)。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无合并症的患者共12例(16.9%);发生焦虑、抑郁或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共59例(83.1%),其中2例患者只合并焦虑、1例患者只合并抑郁、9例合并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焦虑+抑郁、4例合并焦虑+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三者并发者40例。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轻-中度组患者相比,重度患者的焦虑和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程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Z=-2.045,P=0.041);但两组患者间抑郁程度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1.176,P=0.24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分与患者的焦虑(r=0.300,P=0.013)、抑郁(r=0.287,P=0.015)及躯体症状障碍(r=0.344,P=0.003)程度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率极高。有必要加强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以减轻患者盆腔会阴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放射性直肠损伤 焦虑 抑郁 躯体症状障碍 心身疾病 调查问卷
  • 简介:摘要盆腔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难以避免造成放射性损伤。2021年,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放射性肠损伤诊治专家组更新制订了2021版《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与《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相比,该版本有较大的改动,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放射性直肠损伤名称:将"放射性直肠炎"这一称谓调整为"放射性直肠损伤";(2)倡导盆腔整体性损伤概念和多学科诊治模式;(3)提出疾病临床分型:慢性期损伤分型包括毛细血管扩张型、溃疡型、狭窄型和混合型;(4)根据上述疾病分型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并调整非手术治疗的推荐等级;(5)提出手术治疗的具体指导原则与细节:"损伤控制"原则和"扩大切除"原则等方面。新版"共识"对疾病分析及治疗策略等进一步细化,提高了临床实践指导价值,为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放射性直肠损伤 诊断 治疗 多学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