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规律化疗2年余,因“间断发热、走路不稳”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提示多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加用更昔洛韦及膦甲酸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意识好转,但患儿脱机困难,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罕见,预后较差,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可能改变预后。
简介:摘 要:现如今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自然资源的使用量逐渐趋近上限,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整个居住环境也遭受着严重的污染,人们的生态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不断加强对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视程度,并探索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不可置否的是现如今国土空间下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所能发挥的功效依旧有限,很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以至于传统的措施逐渐丧失优势。故而需要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机制的相关特征,调整原有的布局战略,加强生态修复的技术创行和理念创新,以满足新发展背景下对生态修复的新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针对人工智能在宫颈液基细胞片病理图像自动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开展多中心的实际应用研究,并与细胞学医师的诊断进行比较及分析。方法采用深度分割网络提取5 516张细胞学病理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618 333个,结合医师的经验训练出具有分析能力的深度分类网络,利用其分类结果构建特征,使用决策模型完成细胞病理图像的分级。结果该方法对4 908例宫颈液基细胞片进行病理图像自动筛查,灵敏度为89.72%,特异度为58.48%,阳性预测值为33.95%,阴性预测率为95.94%。在4种不同制片或染色方法的细胞片中,本算法对于巴氏染色自然沉降片效果最佳,灵敏度为91.10%,特异度为69.32%,阳性预测值为41.41%,阴性预测值为97.03%。结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可初步应用于宫颈细胞学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向和正向两种导丝置入方式在小体重婴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体重≤5 kg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导丝置入方式,分为导丝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每组按体重分为3个亚组,其中Ⅰ组:体重≤2 kg;Ⅱ组:2 kg<体重≤3 kg;Ⅲ组:3 kg<体重≤5 kg。比较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体重亚组婴儿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儿均穿刺成功。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置入组,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正向置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Ⅰ组和Ⅱ组两个亚组中的反向导丝置入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均高于正向置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组中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向置入组相比,反向置入组近期出现局部血肿、远期出现血栓等并发症较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血气胸、误穿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体重≤3 kg的婴儿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丝反向置入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向和正向两种导丝置入方式在小体重婴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体重≤5 kg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导丝置入方式,分为导丝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每组按体重分为3个亚组,其中Ⅰ组:体重≤2 kg;Ⅱ组:2 kg<体重≤3 kg;Ⅲ组:3 kg<体重≤5 kg。比较正向置入组和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体重亚组婴儿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儿均穿刺成功。反向置入组首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总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置入组,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正向置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Ⅰ组和Ⅱ组两个亚组中的反向导丝置入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均高于正向置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组中两种导丝置入方式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3次总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向置入组相比,反向置入组近期出现局部血肿、远期出现血栓等并发症较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血气胸、误穿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体重≤3 kg的婴儿行超声介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丝反向置入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