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丙酸血患儿的治疗现状和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治的82丙酸血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措施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患儿中,男50(61.0%),女32(39.0%);59(72.0%)为临床发病后确诊;22(26.8%)为新生儿筛查确诊,其中8未发病;1(1.2%)为同胞确诊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但未发病。73临床发病患儿初次发病年龄为4.5个月(2 d~5岁),其中28(38.4%)为早发型(≤3月龄发病)。(2)共26进行了MRI检查,其中19(73.1%)存在异常影像学表现。(3)53.3%(16/30)患儿乳酸升高,水平为3.5(2.1~4.3) μmol/L;87.5%(35/40)患儿血氨升高,水平为105.4(34~907)μmol/L。(4)28早发型患儿中,16(57.1%)死亡,12(42.9%)存活。存活与死亡患儿血丙酰肉碱水平、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以及尿3-羟基丙酸和甲基枸橼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5(91.5%)患儿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34.7%(26/75)检测到PCCA基因突变,64%(48/75)检测到PCCB基因突变;1(1.3%)在PCCA和PCCB各检测到1种已报道致病突变,所有突变均来源于父母。(6)随访至2020年6月,82患儿中,57(69.5%)患儿存活,25(30.5%)死亡。死亡患儿均为严重酸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6为早发型,9为晚发型。结论丙酸血患儿多在临床发病后确诊,治疗方法以饮食控制为主。经治疗,部分新生儿筛查确诊的患儿未发病,但部分发病后确诊的患儿仍有发病,可能出现发育落后。建议积极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丙酸血症 串联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 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甲基戊烯二酸尿临床特征、基因变异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科诊治的63-甲基戊烯二酸尿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资料、基因测序结果及治疗情况,并对患儿进行发育评估。结果6患儿中男2、女4。4为3-甲基戊烯二酸尿Ⅰ型,2为3-甲基戊烯二酸尿Ⅵ型伴感音性神经耳聋、脑病及Leigh样综合征。5患儿通过新生儿筛查确诊,1为发病后临床诊断。4患儿尚未发病,2已发病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1和2日龄,均在新生儿期出现黄疸及呼吸异常等症状。6患儿尿3-甲基戊烯二酸浓度为22.38~77.09 mmol/molCr,均高于正常切值。检测到2种基因11种变异,其中10种变异未被报道。4患儿检测到7种AHU基因变异,分别为c.656-2delA、EX5-EX6 Del、c.942+3A>G、c.373C>T p.(R125W)、c.895-3C>G、c.667C>T p.(R223X)和c.894+5G>A,均未报道;2患儿检测到4种SERAC1基因变异,包括c.548G>A p.(R138Q)、c.442C>T p.(R148X)、c.1339C>T p.(R447X)和c.973dupA p.(M325Nfs*5),仅c.442C>T p.(R148X)为已报道变异。经限制亮氨酸饮食及左卡尼汀治疗后,4AUH基因变异患儿效果较好,2SERAC1基因变异患儿治疗效果较差。2已发病患儿运动发育落后和(或)智力落后,其余患儿发育正常。结论3-甲基戊烯二酸尿患儿临床异质性明显、病情轻重不一,基因变异多为剪接变异,其次为无义变异、错义变异及移码变异,无亮氨酸饮食及口服左卡尼汀治疗对部分患儿有效,新生儿筛查有助于此病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

  • 标签: 氨基酸代谢障碍,先天性 基因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2008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PT1A缺乏患儿6,男5,女1,年龄1~8岁。2由新生儿筛查发现,无临床症状,另4均以“发热或呕吐、腹泻”为诱因,以“抽搐”为突出症状。患儿血游离肉碱(C0)升高,十六碳酰基肉碱(C16)、十八碳酰基肉碱(C18)降低,C0/(C16+C18)升高。6患儿均检测到CPT1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种为已报道突变(c.281+1G>A和c.968-8C>T),10种为新报道突变。新报道突变包含6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及2种剪切突变。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与酰基肉碱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串联质谱法 游离肉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