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ifePort灌注参数联合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对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随访3个月内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20例)和非DGF组(93例),对比两组应用LifePort进行灌注维护的参数指标、灌注液生物标志物浓度等指标,对DGF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肾移植受者中DGF发生率为17.7% (20/113)。在以DGF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末阻力[OR 1.879,95%置信区间(CI)1.145~3.56]和灌注液标志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OR 1.62,95% CI 1.23~2.46)分别是DGF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GST联合终末阻力预测DGF[曲线下面积(AUC)=0.888,95%CI 0.842~0.933]与单独应用终末阻力(AUC=0.756,95% CI 0.693~0.818)或GST预测DGF(AUC=0.729,95%CI 0.591-0.806),预测准确性提高(P=0.023);在以肾功能恢复时间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LifePort灌注参数及灌注液标志物均未表现出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联合应用LifePort灌注参数或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可提高对DGF的预测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298例接受供者年龄≥60岁的器官捐献供肾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年龄将其分为A组(<30岁,59例)、B组(30~39岁,125例)、C组(40~49岁,83例)和D组(≥50岁,31例),观察不同年龄层术后AR发生情况;同时根据供受者年龄差将其分为年龄差≥25岁组(166例)和年龄差<25岁组(132例),观察AR发生情况。结果A、B、C、D四组术后1年内AR发生率分别为15.3%(9/59)、8.8%(11/125)、7.2%(6/83)和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25岁组和年龄差<25岁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6)和5.3%(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周、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水平、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和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受者中可获得满意的移植效果;随着受者年龄的降低,AR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供受者年龄差≥25岁的受者AR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