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数码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8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90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接受常规牵引疗法,后者则同时接受多功能数码治疗仪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与传统组总有效率相比,责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责任组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积分分别为(3.18±0.74)分、(1.85±0.36)分,传统组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积分分别为(3.14±0.80)分、(2.16±0.43)分,治疗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应用多功能数码治疗仪治疗,效果理想,提高了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放疗同期联合肿瘤治疗电场(TTF)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时,TTF阵列对放射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使用胶片和MatriXX平板电离室,分别在表面贴和不贴TTF阵列与无乳胶海绵的情况下测量不同组织深度(<1、3、5 mm、1、1.5、3、5、10、15 cm)的吸收剂量,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对10例GBM患者的VMAT计划,利用Sun Nuclear公司ArcCheck三维剂量验证系统进行深部剂量验证,评估肿瘤和危及器官的D99%、Dmean和D1%。结果贴TTF阵列与无乳胶海绵比不贴时表面剂量增加了173%,密度较低的无乳胶海绵使表面剂量增加61.7%,随着深度增加,剂量偏差逐渐减小,在1.5 cm以下时稳定在4%左右。VMAT计划验证结果显示,贴TTF阵列与无乳胶海绵比不贴时,PTV和CTV的D99%、Dmean和D1%下降1.1%~1.2%;危及器官如脑干、垂体、视交叉、视神经、眼球和眼晶状体的Dmean和D1%下降0.7%~1.5%。结论TTF和放疗同步进行时,会造成靶区和危及器官吸收剂量降低,且影响较小,但皮肤表面吸收剂量上升,建议在进行放疗计划设计时,尽可能降低头皮剂量,以减少患者头皮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8年间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PVPI)或开放手术治疗的114例脊柱转移癌患者资料,应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得到32例PVPI组与32例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状态评分(KPS)、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时间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PVPI组和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KPS评分均不同(均P<0.05)。预后分析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为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PVPI和开放手术均可改善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疼痛症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但PVPI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于Frankel分级为D、E级与无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者手术治疗优先推荐PVPI。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因素主要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Tomita评分及修正Tokuhash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