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工业化进程有了明显的加快,在工业生产的过程当中,无疑都需要加强PLC电气系统的广泛使用。通过PLC电气系统能够实现工业生产高效化。工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为了促使PLC电气系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切实保障电气系统实现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避免由于系统故障问题而影响到工业生产,应当要求工作人员针对于PLC电气系统加强维护和管理,这样才能够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科学化。本文主要是关于PLC电气系统当中故障及维护技术的应用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 标签: PLC电气系统 故障分析 维护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筑业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阶段建筑业一直处于粗放型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转变传统的施工理念节约能源和控制污染方面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更好的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成为当今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绿色施工技术是以环境保护为原则,以高效利用资源为核心,追求环保、高效、低耗三者统筹兼顾的,是未来施工管理的主要趋势,为传统的施工理念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绿色施工 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防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有着相当多的影响因素和变量,因而对其进行防水施工控制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须根据有关的专业技术,应用的施工材料和相关的防水工程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建设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建筑防水的效果,确保能高质量地控制有关工程具体情形。

  • 标签: 防水工程,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施工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社团招募青年学生体验式参加“熊探”测试,收集和分析重复测试者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重复测试2次者393人和自愿参与满意度调查者750人。“熊探”包括角色自我判定、自我测试、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生成与后台管理5个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55项;评估报告生成模块包括角色诊断类型、艾滋病性健康知信行雷达图和干预处方。393名重复测试者中,对艾滋病是严重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疫情趋势/传播途径、主动寻求HIV检测服务、感染者关怀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0.05)。对“熊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接受率为75.7%(568/750)、认可结果判断为86.5%(649/750)、认为问题难易适中为83.1%(623/750)、认为学到知识为93.3%(700/750)、对页面设计满意为84.1%(631/750)。“傻白甜”“好奇宝宝”和“老司机”3种角色类型中,“傻白甜”类型认为问卷填写时长较长、问题难度稍大(P<0.05);“好奇宝宝”认为学到更多的知识(P<0.05)。结论“熊探”将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融入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为青年学生提供个性化、具象化的HIV感染风险评估和自我干预,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纠正自身知信行和风险认知误区,获取安全套、检测等干预服务的链接,获得体验者的认可,但“熊探”的大规模应用及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检验。

  • 标签: 青年学生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性健康 自我分类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学生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对相关问题求助意愿的影响,为精准实施青年学生性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3-4月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测试期间的青年学生使用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性健康知信行的自我分类和系统分类结果差异划分为3组,包括分类一致组、自我分类偏低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少、性态度更传统、性经历更少)和自我分类偏高组(自评比实际性资讯获取更多、性态度更开放、性经历更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性健康相关问题求助意愿差异。结果2 00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19.2±1.1)岁,女性占54.7%(1 099/2 009),大专及以上者占98.4%(1 976/2 009)。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一致、偏低和偏高者分别占49.0%(984/2 009)、10.9%(219/2 009)和40.1%(806/2 009)。与分类一致者相比,自我分类偏低青年学生的HIV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接受意愿更低(aOR=0.65,95%CI:0.43~0.99),自我分类偏高青年学生的性相关疾病求助意愿更低(aOR=0.76,95%CI:0.59~0.98)。结论性健康知信行自我分类偏差会降低青年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求助意愿,尤其自我分类偏低会使青年学生低估HIV感染风险,接受咨询检测意愿下降,引起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加速扩散。在性健康教育中需加强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群体自我评估能力、客观感知和应对风险。

  • 标签: 青年学生 性健康 知信行 自我分类 求助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评HIV感染风险高的青年学生接受HIV检测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及相关文献设计学生HIV检测服务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采用阶段模型分步骤对2019年3-4月使用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工具(“熊探”)自评HIV感染风险高的学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526名研究对象,年龄(19.30±1.19)岁,其中96.2%(506/526)知道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寻求HIV检测;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比例为56.7%(298/526),HIV检测率为11.0%(58/526);发生过和未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的学生HIV检测率分别为13.42%(40/298)和7.89%(18/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倾向性特征模块中的性取向为其他(与异性恋相比,OR=7.88,95%CI:3.98~15.61)、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较高(与知晓程度较低的相比,OR=2.05,95%CI:1.07~3.93),需要因素模块中的有危险性行为(与未发生过危险性行为的相比,OR=2.66,95%CI:1.41~5.03)、在医院确诊感染过STD(与未感染者相比,OR=6.35,95%CI:2.21~18.27),能力因素模块中的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与未接受的相比,OR=0.29,95%CI:0.11~0.76)、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宣传(与未接受的相比,OR=3.67,95%CI:1.71~7.90)是HIV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学生的检测行动力亟待提高,其知识得分和性取向等倾向因素,以及是否有高危性行为和感染过STD等需要因素对HIV检测服务的利用均有较大的影响。但相比之下,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和咨询检测服务相关知识政策教育等能力因素显得更重要,提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政策的教育,尤其是重点关注女生、有危险性行为者的教育。

  • 标签: Andersen模型 学生 艾滋病病毒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聚类分析识别青年学生群组,探索不同群组的特征和需求差异,为预防艾滋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教育部门组织的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需求调研,对使用方便抽样法获得3 884份网络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两步聚类分析,结合专业领域认识判断确定纳入分析的变量和群组数,比较群组间的性健康、人口学特征、性教育内容与形式需求的差异。结果经聚类分析确定聚类变量共6个,分别包括自慰行为认知和发生率、性行为发生率、性资讯获取频率、接纳性伴开放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根据以上性健康知信行特征、HIV感染风险将学生分为3个群组,其中高风险组1 810人(46.6%)、中风险组1 549人(39.9%)、低风险组525人(13.5%)。人口学特征,高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男生(65.9%)、性取向为非异性恋(15.2%)、来自城镇(58.2%)、独生子女(30.8%)和在读本科(54.7%)的比例最高;中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女生(82.7%)、在读高职(34.0%)的比例最高;低风险组中位年龄18岁,来自农村(52.4%)、非独生子女(80.6%)、在读高中(41.3%)、非寄宿(17.5%)、无实习/打工经验(43.2%)的比例最高。在教育内容需求方面,高风险组对自我认同、性安全、性决定、避孕流产和STD/AIDS防治的需求高,中风险组则更关注婚恋观、性侵害,低风险组更需要了解青春期生理知识。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对同伴教育、互联网/多媒体、匿名咨询等性教育形式需求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群组的青年学生自身特点、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教育需求存在区别,应分类开发教材和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群组特点施教,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积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

  • 标签: 青年学生 性健康 艾滋病 聚类分析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青年学生HIV感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估个体HIV感染风险和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选择19位专家经过3轮专家咨询,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并综合考虑专家建议,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在0.887~0.945之间,协调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79、0.329和0.248(均P<0.001),第3轮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0.25,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研究结果可靠性高。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和5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青年学生HIV感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应权重。结论应用德尔菲法建立青年学生HIV感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用于开发青年学生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个性化的预防干预,但其信度和效度及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的评估。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青年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7年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网络的分布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7年广州市新确证的注射吸毒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进行pol区基因扩增及测序后,利用Cluster Picker 1.2.3软件识别系统进化树中的分子簇,使用HyPhy 2.2.4中TN93模型计算成簇序列间的基因距离,通过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8.2构建分子网络,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成簇分析和中心性分析。结果成功扩增获得pol区基因片段586条(73.9%,586/793),共产生80个分子簇,成簇率为46.6%(273/586)。成簇样本与未成簇样本比较,汉族(48.4%,260/537)、广东籍(52.7%,146/277)和CRF55_01B(93.3%,14/15)的成簇比例更高。分子网络度值范围为1~7,度值≥3的节点占12.8%(24/187),其与网络中另外81个节点相关联(43.3%,81/187)。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HIV-1感染者职业为家务/待业者在高程度中心性(19.0%,19/100)、高中介中心性(22.0%,22/100)和高亲近中心性(32.0%,32/100)的比例更高。结论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成簇风险较高,应将具有本地及广西籍、家务/待业特征的注射吸毒人群作为重点干预目标,并实施精准干预,降低该人群HIV-1感染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注射吸毒人群 分子网络 成簇分析 中心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