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时,在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体温复常时间,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因此具体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1例。根据假性动脉瘤瘤颈形态分成两组:其中瘘管型55例,裂隙型16例。分别测量并记录瘤腔最大径线、瘤颈直径。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根据瘤颈形态采用不同注药方法),首次治疗及复发后二次治疗均采用常规注药方法,对于2例裂隙型二次复发患者,第三次注药时采用交叉注射、向瘤颈逐渐推进的方法,并在瘤腔内血流信号消失后适当延长加压时间。术后24 h、1周复查超声,观察瘤腔内血流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55例瘘管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54例一次注药成功,1例术后24 h复查超声发现复发,第二次注药成功;16例裂隙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10例一次注药成功,6例术后24 h复查超声发现复发,4例第二次注药成功,2例第三次注药成功。瘘管型假性动脉瘤的复发与瘤颈直径大小无相关性(rs=0.103,P=0.455),而裂隙型假性动脉瘤的复发与瘤颈直径大小密切相关(rs=0.870,P<0.001)。最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疗效显著,但术前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瘤颈形态、测量瘤颈直径,以便采用合理有效的注药方法,提高首次治疗成功率,减少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疾病状态时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早产儿90例,其中合并疾病状态的早产儿48例为观察组,无合并症早产儿4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26例和非危重组22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胎龄(31.17±1.44)周,出生体质量(1 449±255)g。于早产儿出生后第7天(第1次)和第14天(第2次)分别检测各组早产儿血清游离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比较各组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第1次检查FT3为(3.36±0.68)pmol/L,第2次检查为(3.49±0.75)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80±0.75)pmol/L、(3.94±0.60)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FT4、TSH第1次、第2次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重组第1次FT3为(3.15±0.64)pmol/L,第2次为(3.30±0.80)pmol/L,非危重组分别为(3.60±0.65)pmol/L、(3.73±0.63)p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重组早产儿第1次FT4为(15.08±3.19)pmol/L,低于非危重组的(17.21±3.7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与非危重组第2次FT4分别为(17.57±3.15)pmol/L和(19.10±2.27)pmol/L,TSH分别为(6.24±2.02)mU/L和(6.58±2.10)mU/L,虽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同组第1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疾病状态时早产儿FT3减低,严重病例可同时出现FT4下降。甲状腺激素降低与早产儿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FECD患者25例(32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1年。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F=122.14, P<0.001);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 P=0.25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183.87±401.79)个/mm2,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 896.84±377.56)个/mm2及(1 740.23±396.12)个/mm2,均较术前明显减少(t=7.22,15.16;P=0.002,0.001);术后各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6, P=0.124)。随访期内无角膜并发症出现。结论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但术前需详细评估角膜内皮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贺氏火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60例,在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2个队列,分别暴露在2种不同的干预措施中,其中对照组30例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火针点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健康状况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27、5.16、3.93、4.69、4.28,P值均<0.05),随访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3、3.22、4.03、3.04,P值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值分别为2.97、4.05、4.22、3.05,P值均<0.05),随访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7、4.23、3.85、3.15、3.25、6.15、3.85,P值均<0.05)。结论贺氏火针结合莫沙必利片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上腹痛及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 COX-2)在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80例GA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缓解期(Ⅰ组)29例,急性发作期轻度(Ⅱ组)31例、重度(Ⅲ组)20例,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常规实验室指标和血清中IL-1β、COX-2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1β、COX-2与尿酸(uric acid,UA)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和不同疗效的急性发作期GA患者(Ⅱ、Ⅲ组)血清和滑液中IL-1β和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Ⅰ、Ⅱ、Ⅲ组患者IL-1β、COX-2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Ⅲ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Ⅰ组,Ⅱ组显著高于Ⅰ组;IL-1β、COX-2与U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入院时和治疗3 d、7 d、10 d时,Ⅲ组血清和滑液中IL-1β、COX-2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显效组相比,非显效组治疗14 d时血清和滑液中IL-1β和COX-2水平均显著高于显效组(P<0.05)。结论GA患者血清和滑液中IL-1β、COX-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群体,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二者的监测有助于临床疗效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103例PFO患者。在术前完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在术后1、3、6和12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复查c-TCD。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时记录患者头痛症状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评分。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30例(29.1%),平均年龄(44±22)岁,93例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0.3%。其中88例用常规方法通过卵圆孔,5例经由SWARTZ鞘通过卵圆孔。10例未成功病例原因均为导丝或导管不能通过卵圆孔。2例术中发生心脏穿孔,1例行急性心包穿刺,1例少量心包积液未处理。术后1例咳血,1 d后自愈。术后平均随访(7.6±2.9)个月,随访中77例达到治愈标准,10例明显缓解,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5%。其中2例偏头痛患者治疗无效,2例晕厥患者治疗无效,2例非特异性症状患者治疗无效。围术期及1年期随访过程中无封堵器脱落、严重心律失常、股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结论PFO患者行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肺癌与良性肿瘤应用不同放射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90 例良性肿瘤与肺癌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 X 线胸片诊断,观察组采用 CT 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 :观察组影像学表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诊断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临床诊断肺癌与良性肿瘤患者的过程中,采用 CT 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真实性,且能为患者的临床指导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替加环素治疗 ICU 重症腹腔感染的有效性 。 方法: 抽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入我院治疗的 70 例 ICU 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当做研究对象, 遵照治疗 方法的 不同 分为参照组( n= 35 ) 与研究组( n= 35 ) 。前组选择 常规西药治疗 ,后组 添加 替加环素 治疗 ,比较两组 的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CD4 + 、 CD8 + 、 CD4 + /CD8 + 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ICU 重症腹腔感染患者 实施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明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