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单纯放疗(R组84例)、同步放化疗(R+C组67例)、术前放疗(R+S组34例)、术前同步放化疗(R+C+S组37例)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44%、51%、52%(R+C+S组:R组P=0.04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8%、49%、61%(R+C组:R组P=0.081,R+C+S组:R组P=0.035),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5%、65%、73%(R+C组:R组P=0.064,R+C组:R+S组P=0.016)。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趋势。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总生存的最佳综合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4-2016年间收治的61例无远处转移的OMM病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颈部预防治疗疗效,失败模式及预后因素。结果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5.7%。Ⅰb区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其次是Ⅱ区和Ⅲ区。对于cN0患者,接受至少同侧Ⅰ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和未接受的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52.4%(P=0.036),接受至少同侧Ⅰ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能将区域失败率由46%降至6%(P=0.035)。发生区域失败患者中93%发生在Ⅰb区,50%发生在Ⅱ区,36%发生在Ⅲ区。结论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引流具有一定规律性,最常见转移和复发部位均为Ⅰb-Ⅲ区。对于cN0的OMM,推荐至少包括同侧颈部Ⅰb-Ⅲ区的预防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60岁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心理痛苦情况。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85例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IMRT前、后心理痛苦程度和痛苦问题前瞻性调查。IMRT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全组中位年龄为66岁(60~85岁)。调查显示IMRT前、后有73%、87%患者出现心理痛苦(P<0.001),显著痛苦分别为6%、35%(P<0.001)。IMRT前主要痛苦问题(>10%发生率)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担忧、口腔疼痛、经济问题、紧张、睡眠问题和鼻腔干燥,IMRT后显著增加的痛苦问题为口腔疼痛、便秘、进食、恶心和鼻腔干燥。性别(OR=5.520,95%CI为1.437~21.212,P=0.013),疗前PG-SGA评分(OR=1.220,95%CI为1.048~1.421,P=0.010)和是否有医疗保险(OR=0.230,95%CI为0.053~0.995,P=0.049)是IMRT前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职业(OR=2.286,95%CI为1.291~4.050,P=0.005)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OR=0.089,95%CI为0.029~0.276,P<0.001)是IMRT后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痛苦发生率高,IMRT后痛苦加重,主要为治疗相关的痛苦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亚组患者在同期放化疗中的生存分析,寻找适宜同期放化疗的患者人群。方法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2—2012年间一项术前同期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进行分析。222例患者接受中位剂量69.96 Gy放疗(27.56~76.00 Gy),同期顺铂化疗中位剂量250 mg (100~570 mg)。接受调强放疗者98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同期放化疗组104例,单纯放疗组118例。两组局部复发率、区域失败率相近(均P>0.05),同期放化疗有降低远处转移趋势(14.4%∶24.6%,P=0.058)。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期化疗对N早期患者增加了无局部复发生存(P=0.009),而对年龄≤55岁、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趋势(P=0.052、0.066);对T4期、N3期、非调强放疗治疗、下咽癌患者增加了无远处转移生存(P=0.048、0.005、0.001、0.004),而对男性、高中分化鳞癌、非手术治疗有提高的趋势(P=0.064、0.076、0.063)。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对年龄≤55岁、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以及非调强放疗患者提高了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P=0.017和0.039、0.041和0.039、0.006和0.022、0.001和0.017、0.007和0.033、0.030和0.024);而对下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可提高无进展生存(P=0.022)。结论同期放化疗对年轻、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非调强放疗患者可以积极给予同期放化疗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手、足创面患者共112例,其中手指78例,虎口11例,手掌5例,手背6例,足部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21.0 cm×12.0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修复。应用皮瓣种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带前臂后侧皮神经)30例,皮瓣面积5.0 cm×2.0 cm~13.0 cm×6.0 cm;吻合血管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未带腓浅神经)15例,皮瓣面积2.5 cm×2.0 cm~9.0 cm×6.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带腓肠外侧皮神经上段)26例,皮瓣面积2.5 cm×1.8 cm~7.0 cm×5.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动脉穿支皮瓣(带腓肠神经中下段)41例,皮瓣面积2.5 cm×1.8 cm~23.0 cm×14.0 cm,修复足部、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其中40例做CTA的观察,分别测量桡侧副动脉、腓浅动脉、腓肠外侧浅动脉、腓动脉的出现率和起始处血管口径。缝接皮神经97例,未缝接皮神经15例(均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41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0例),两种皮瓣穿支出现率是100%;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0.0%,穿支利用率为80.8%(21/26),有19.2%(5/26)因血管太细改为腓肠内侧浅动脉;腓浅动脉穿支出现率为90.0%,可利用率为60.0%(9/15),其中40.0%(6/15)改为腓动脉穿支皮瓣。除1例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有101例获得随访,其中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0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36.6个月。修复手部者功能优40例,良45例,可5例。缝接手部皮瓣皮神经者78例,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未缝接手部皮瓣皮神经者12例,感觉功能达到S3级3例、S2级9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均缝接了皮神经,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比较臃肿,需要去脂、修薄处理,其他3种皮瓣不臃肿。结论腓动脉穿支和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口径较粗,容易切取成活;腓浅动脉和腓肠外侧浅动脉因血管口径比较细,且腓浅动脉变异很大。4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较臃肿。腓肠外侧皮神经上段、前臂后侧皮神经及腓肠神经中下段均有感觉神经支配皮瓣,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伴行腓浅神经没有发出皮支到皮瓣内,腓浅神经上段仅仅是过路神经,可以修复神经缺损,皮瓣本身没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