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将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一并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以此构成实验组的实验参与者,同时再挑取40名同时期的身体健康人员组成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均进行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指标。 结果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水平较高,其空腹血糖也明显偏高,P<0.05。在血脂的四项主要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除高密度脂蛋白的指数偏低外,其余三项指标的指数都有所偏高,P<0.05。结论 将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一并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公众对此疾病进行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在社区医院进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的患者120例,分析其治疗用药及治疗效果。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及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及用餐2小时后血糖值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规律服药、饮食及运动情况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控制血压,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出院患者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出院宣教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CCM)进行持续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2个月后血糖水平、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查时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M干预糖尿病合并RA出院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分析并研究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该院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进行干预,并观察两组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餐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餐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科学护理操作,能够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教育中采用教育工具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9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予以足部护理教育)、工具组(予以应用教育工具足部护理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情况、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工具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工具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教育工具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教育中效果理想,可以提升患者认知水平,预防患者出现跌倒等情况,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护理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4%,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质量,临床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肌病中心,经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NEB基因检测,并对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1例杆状体肌病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有6例分别来自2个家系。患者就诊年龄为11~52岁,发病年龄为6~23岁,病程为5~35年。神经系统检查:11例患者中8例有高腭弓长脸型,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低,近端肌力Ⅲ~Ⅴ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近端肌力Ⅱ~Ⅳ级,远端肌力Ⅲ~Ⅴ级。均无吞咽困难和呼吸肌受累。11例患者中有7例行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有萎缩肌纤维和代偿性肥大纤维,偶见变性坏死肌纤维。7例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杆状体聚集。5例患者行电镜检查,均发现肌原纤维间有杆状体聚集,且多位于Z带附近,未发现有核内杆状体。11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均发现致病基因NEB,并且共检测到9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其中外显子区域突变位点8个,内含子区域突变位点1个。其中c.21522+3A>G位点突变10例,c.1623delT位点突变3例,c.17611C>T位点突变3例。其余位点c.4417C>T、c.2549delA、c.21065dupA、c.3520G>A、c.20943G>A、c.192G>A突变各1例。结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的临床表型有较大的异质性,肌肉病理检查发现杆状体聚集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内含子区域的c.21522+3A>G位点是本组NEB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c.17611C>T、c.2549delA、c.3520G>A、c.21065dupA、c.20943G>A和c.192G>A为NEB基因新的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