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的单组观察性研究,入选2021年3至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外科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评估后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人工瓣膜植入后立即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计算即刻器械成功率。即刻器械成功定义为:(1)器械成功进入血管入路、被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2)植入瓣膜达到预期的疗效,即手术结束时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最大流速<3 m/s,且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术后30 d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致残性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8.1±6.3)岁,其中男性8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10例。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器械的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术后即刻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7.55±4.08)mmHg,峰值流速为(1.78±0.44)m/s,与术前相比平均跨瓣压差以及峰值流速均下降(P均<0.05)。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11例(11/11)患者均达到即刻器械成功。术后30 d,11例患者中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为(9.45±5.07)mmHg,峰值流速为(2.05±0.42)m/s,均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于中国人群中传统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且为传统内科治疗无法逆转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方法,可进一步开展第2阶段的临床研究。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股动脉入路是TAVR的首选入路,90%以上的患者可经股动脉完成TAVR,替代入路包括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颈动脉、经升主动脉和经心尖入路。对于常规经股动脉或上述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患者,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经腔静脉入路,但该入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具有明确TAVR指征,但股动脉入路和常规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主动脉瓣狭窄病例,通过建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成功完成TAVR,植入球扩式脉瓣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微助教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妇产科课堂教学的效果。方法将受试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学生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两组学生分别采用微助教结合PBL教学和传统演讲式教学方法。通过对比两组学生课堂考勤率和期末考试相关章节分数成绩,评价其在相同内容、相同课时授课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微助教结合PBL教学的评价,综合评估其教学效果及满意度。采用SPSS 17.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74/279)学生课堂出勤率高于对照组(61/90),且期末考试成绩相关章节得分较对照组更高(P<0.01)。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93人对微助教结合PBL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问卷回收93份,有效率100%;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该授课方法非常满意(90人/93人),并希望应用于更多的课程教学(89人/93人)。结论微助教结合PBL应用于妇产科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学生对该授课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现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中约40%为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式主动脉瓣这一主动脉瓣瓣叶形态,因其解剖特殊性,仍属于TAVR治疗的挑战解剖类型。近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撰写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中国专家建议》已发表,现对此专家建议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