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视围术期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栓塞术,通过抽签法分组,即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可视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水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中采用可视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可视化围术期护理 脑动脉瘤 血管介入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动脉和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两组的治疗效果都相对较好,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全动脉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比较长,但是手术效果良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全动脉化 单根动脉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医学专业护理联合人性护理模式在核医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到我院接受核医学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核医学专业护理联合人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3.34%)高于对照组(8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专业护理联合人性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还能促使患者更加认可护理工作,值得广为运用。

  • 标签: 核医学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早期食管癌伴黏膜下层纤维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2018年2月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TD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病灶<1/3食管管周,且伴有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病例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纤维程度分成轻度纤维60例(ESTD 31例、ESD 29例)和重度纤维27例(ESTD 16例、ESD 11例),比较同一纤维程度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以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颈部皮下气肿和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整块切除率[96.8%(30/31)比82.8%(24/29),P<0.05]和完全切除率[96.8%(30/31)比75.9%(22/29),P<0.05]明显高于ESD,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ESD[6.5%(2/31)比17.2%(5/29),P<0.05],剥离速度、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和颈部皮下气肿发生。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剥离速度快于ESD[(12.3±2.8)mm2/min比(7.1±3.2)mm2/min],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相近,术中出血发生率[12.5%(2/16)比54.5%(6/11)]、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18.8%(3/16)比54.5%(6/11)]、穿孔发生率[6.3%(1/16)比27.3%(3/11)]、颈部皮下气肿发生率[6.3%(1/16)比27.3%(3/11)]低于ESD,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术后12个月2例行ESD和1例行ESTD患者局部复发,术后24个月1例行ESTD患者发生异时癌。结论ESTD能安全、有效切除伴有黏膜下层纤维的早期食管癌。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安全性方面。

  • 标签: 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黏膜下层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肺囊性纤维患者社区获得性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就诊于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的社区获得性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回顾1999-20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筛选并总结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46岁男性,合并有尘肺。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血液检查呈急性化脓性炎性改变。经淋巴结穿刺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确诊本病。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经过莫西沙星治疗,病情好转。结合相关文献和该病例,共20例患者,平均年龄50.7岁,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及全身的多发脓肿为常见的病理改变,痰、脓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高,对莫西沙星和头孢他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社区获得性非肺囊性纤维患者的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较为罕见。发病年龄较轻,与院内获得性感染相比,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的比例较低。大多数起病较为凶险,如未及时诊断处理,病死率达到35.0%。患者年龄、肺部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累及器官与该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病死率高达80.0%。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肺炎 脓肿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氧疗+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向探究。方法 选择90例患者,运用双色球法对患者进行均等分组,重点探究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气指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干预后,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H水平对比不符合统计学标准。(2)干预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结论 实施经鼻高流量湿氧疗+综合护理,改善了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同时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