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老年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11月选取温州市3所三甲医院置入PICC且需带管出院的老年患者的家属14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导管维护相关认知调查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143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143名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为60.14%(86/143)。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得分在家属工作状态、患者ADL评分、是否卧床、居住地导管维护是否方便、是否有信心进行导管观察处理、是否担心居家维护效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导管维护是否方便、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和是否担心维护效果是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PICC带管出院患者家属居家维护接受度尚可,应加强对居住地导管维护不方便、患者自理能力差的家属的维护知识教育及操作技能培训,帮助其提升维护效果,从而更好地进行居家维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每天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以及高危患者243例,每天用药前服用100mg阿司匹林,7天后采用比浊法使用二磷酸腺苷(APD)作为诱导剂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从而判断是否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并分析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年龄呈负相关,而与ACS、体质指数以及糖尿病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ACS、糖尿病以及体质指数超过24kg/m2是影响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反应性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高龄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性更强,用药前后检测血小板活性的高低对于预测阿司匹林反应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的镇静效果。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丙泊酚组(P组)和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R1组、R2组和R3组)。麻醉诱导:P组经30 s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待BIS值≤60时,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2 mg/kg和芬太尼4 μg/kg,行气管插管术;R1组、R2组和R3组分别经30 s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和0.4 mg/kg,待BIS值≤60时,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2 mg/kg和芬太尼4 μg/kg,行气管插管术。麻醉诱导过程中若BIS值持续>60,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1·次-1进行补救镇静,R1组、R2组和R3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5 mg·kg-1·次-1进行补救镇静,直至BIS值≤60,2次给药间隔时间>1 min。记录丙泊酚或瑞马唑仑起效时间;记录麻醉诱导过程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和补救镇静情况。术后1 d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1组补救镇静率升高,R1组和R2组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R1组、R2组和R3组起效时间延长,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补救镇静率降低(P<0.05);与R1组和R2组比较,R3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升高(P<0.05);R1组、R2组和R3组低血压、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未见高血压和术中知晓的发生。结论瑞马唑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镇静,其适宜剂量为0.3 mg/kg。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强化健康教育对自我效能与安全用药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120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均于2020年6月-2021年12月入院诊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0)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健康健康教育,n=60),观察两组安全用药效果、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出院当日、出院后8周、12周,观察组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评分较对照组高,用药安全认知及态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自我效能显著提升,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标准化检测技术对全国多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调研,分析我国表观健康老年人群血小板聚集功能特点及与年龄相关参考区间,以促进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纳入全国6家三甲医院≥60岁表观健康老年人共5 658名,通过标准化的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对纳入对象分别进行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并分析60~69、70~79和80~90岁年龄段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根据CLSI C28-A3使用的非参数方法定义参考区间(以P2.5和P97.5确定95%置信区间)。结果采用标准化的血小板检测技术,各医院间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 658名中2 633名(46.54%)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70~79、 80~90岁老年人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60~69岁[(72.35±11.67)%、(72.67±11.45)%比(70.65±12.57)%,P均<0.001],而70~79岁与80~90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0);3 025名(53.46%)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各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60~69岁人群建议参考区间为37.12%~88.47%,70~90岁人群建议参考区间37.45%~88.97%。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建议参考区间为47.95%~92.11%。结论使用标准化检测系统的各医院实验室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具有一致性。建议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60~69岁和>70岁老年人群单独建立血小板聚集率参考区间,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不需单独建立老年血小板聚集率参考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中心静脉压的调控在顽固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疗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顽固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为95.00%、并发症发生率1.67%、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和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顽固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来评估患者循环容量,综合各项因素为患者进行指导治疗,其不良反应较少,说明该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且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早期活动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OVID、CINAHL、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对进行早期活动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出37个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早期活动必要性感知及获益、早期活动阻碍因素、对支持系统的渴求。结论早期活动在ICU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中面临着许多障碍,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ICU患者早期活动方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栓( catheter-relatedthrombosis, CRT)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 CRT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取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 212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 CRT的危险因素,并采用 ROC曲线评价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果。结果:入组的 212例患者,在诊断乳腺癌早期( 3个月内)发生血栓的例数为 193例,发生率为 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c2=8.502; P< 0.05)及体重指数( c2=5.909; P< 0.1)与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 CRT有关。而预防性抗凝、入院的全身炎症水平及是否行乳腺癌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 CRT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和肥胖为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 C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所有患者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并无明显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thrombosis,CRT)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RT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12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果。结果入组的212例患者,在诊断乳腺癌早期(3个月内)发生血栓的例数为193例,发生率为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2=8.502;P<0.05)及体重指数(c2=5.909;P<0.1)与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有关。而预防性抗凝、入院的全身炎症水平及是否行乳腺癌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CRT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和肥胖为静脉置管化疗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生C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所有患者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并无明显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胃癌患者术后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63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群组管理护理干预方法。结果B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得分为(11.93±0.44),与A组睡眠质量得分(12.18±0.2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得分为(1.01±0.89),优于A组(3.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干预前疼痛程度得分为(4.21±0.38),与B组(4.53±0.0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得分为(1.02±0.01),优于A组(4.6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膳食营养配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的膳食营养配比情况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认知功能(34.12±2.31)、角色功能(28.39±1.38)、社会功能(19.38±0.88)、情绪功能(42.39±3.11)、身体功能(27.32±2.49)、总体健康状况(38.34±1.07)得分显著低于B组认知功能(84.32±2.14)、角色功能(85.74±1.63)、社会功能(89.63±1.88)、情绪功能(91.34±2.37)、身体功能(87.39±2.46)、总体健康状况(84.97±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能够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症状,促进患者合理膳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性抑郁症(anxious depression,AD)患者与非焦虑性抑郁症(non anxious depression,NA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差异,及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招募抑郁症患者150例,同时招募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2例。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估抑郁症患者的严重程度,按照HAMD-17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是否≥7分,将抑郁症患者分为AD组(n=80)与NAD组(n=70)。对所有被试进行3.0 T静息态结构磁共振扫描。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结构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rest工具包计算三组被试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在SPSS 19.0软件中使用post-hoc t test进行组间事后比较。对AD组与NAD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脑区的脑灰质体积与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NAD组比较,AD组右侧额中回(MNI:x=28.5,y=21.0,z=48.0,t=-4.83,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P<0.05/3)、左背外侧额上回(MNI:x=-18.0,y=27.0,z=43.5,t=-6.08,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P<0.05/3)灰质体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AD患者右侧额中回体积与焦虑/躯体化因子分的自知力评分呈负相关(r=-0.36,P=0.001,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结论与NAD相比,AD患者的前额叶体积下降,与AD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其中右侧额中回体积减小可以作为自知力受损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记。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微生物检验和鉴定结果。方法对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56例采取细菌培养和微生物检验,并对病原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培养菌株共124例,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念珠菌分别为75株、32株、1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是革兰阴性菌的代表菌株,屎肠球菌是革兰阳性菌的代表菌株,白假丝酵母菌为念珠菌的代表菌株。(2)药敏试验结果ESBLs的结果最明显的为大肠埃希菌。(3)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尼他培南的敏感率高,金色葡萄糖球菌对利奈唑胺、达福普汀、万谷霉素的敏感率高,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结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抗菌药的选择要依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降低菌株耐药性的发生率,对药物的有效性产生提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