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与不伴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特征及不同睡眠障碍主诉与患者临床情况及脑灰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46例及体检中心招募的健康对照者38名。根据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PDSS总分≤82分或任何一项评分<5分被认为存在睡眠障碍)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伴睡眠障碍(PD-S,n=26)和不伴睡眠障碍(PD-nS,n=20)两组。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患者的认知、运动、焦虑抑郁、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对所有受试者的灰质体积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其与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nS组较对照组双侧边缘叶、海马旁回、杏仁核、扣带回、海马、右侧小脑、双侧额颞叶、双侧枕叶及左侧顶叶灰质体积萎缩;PD-S组较对照组双侧边缘叶、海马旁回、杏仁核、右侧小脑、双侧额颞叶及双侧顶枕叶灰质体积萎缩。PD-S组较PD-nS组的焦虑抑郁[(HAMA评分:(12.04±5.32)分与(7.25±4.68)分,t=-3.18,P=0.003;HAMD评分:(12.19±5.59)分与(6.95±3.19)分,t=-4.01,P<0.001]及非运动症状评分[NMSQ评分:(12.92±5.18)分与(9.90±4.10)分,t=-2.14,P=0.038]更高,生活质量更差[PDQ-39评分:(35.31±22.01)分与(22.40±9.00)分,t=-2.71,P=0.010],左侧岛叶及左侧额顶叶灰质体积减小(P<0.001,未校正,体素>100)。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与右侧颞中回(β=0.006,95%CI 0.002~0.010,P=0.003)、左侧额中回(β=0.006,95%CI 0.002~0.010,P=0.002)、右侧小脑(β=0.014,95%CI 0.005~0.023,P=0.003)和右侧枕中回(β=0.017,95%CI 0.011~0.024,P<0.001)灰质体积具有相关性。帕金森病患者夜间不宁状态与左侧边缘叶、双侧枕叶、右侧小脑及顶叶灰质体积减小有关(β=0.008,95%CI 0.006~0.010,P<0.001),夜尿症状与双侧边缘叶、右侧顶下回、双侧额叶体积减小有关(β=0.010,95%CI 0.008~0.013,P<0.001),白天过度嗜睡与右侧枕叶、左侧颞叶体积减少有关(β=0.014,95%CI 0.010~0.019,P<0.001),部分脑区(双侧额叶、左侧边缘叶及扣带回)代偿性增大(P<0.001,未校正,体素>60)。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与其焦虑抑郁状态、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相关。伴有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改变,可能与其睡眠质量、夜间不宁状态、夜尿及白天过度嗜睡症状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主观认知减退(SCD)患者的特点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99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一部分中的第一个问题,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有SCD组(57例)和无SCD组(42例)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Hoehn-Yahr分级、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的评定;对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患者进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收集患者自我报告的受正规教育的年限。结果本组帕金森病合并SCD占57.58%(57/99)。有SCD组与无SCD组在MoCA评分[分别为28.00(27.00,29.00)分和28.00(27.00,29.00)分,Z=-2.28,P=0.023]、HAMD评分[分别为6.00(5.00,8.50)分和5.00(2.00,8.00)分,Z=-2.23,P=0.026]、HAMA评分[分别为7.00(6.00,11.00)分和6.00(3.00,8.25)分,Z=-2.70,P=0.007]、PDQ-39-情感健康评分[分别为2.00(0,5.00)分和1.00(0,3.00)分,Z=-2.03,P=0.042]和PDQ-39-认知评分[分别为4.00(2.00,5.00)分和2.00(0,4.00)分,Z=-3.42,P=0.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D与MoCA(r=-0.23,P=0.022)、HAMD(r=0.23,P=0.025)和HAMA(r=0.27,P=0.006)评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当控制HAMD和HAMA评分2个因素后,SCD与MoCA(r′=-0.18,P=0.084)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SCD在认知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很常见,与较差的认知表现、较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存在关联。在本组患者中,SCD与情感症状的关系可能比客观总体认知功能的关系更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植入式心室辅助系统EVAHEART Ⅰ治疗重症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人外科病房接受EVAHEART Ⅰ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的重症急性心衰患者,对EVAHEART 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安全性指标包括EVAHEART Ⅰ植入前及植入后1周、1月、3月的游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有效性指标包括采用Swan-Ganz导管测量围术期(术前及术后72 h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以及术后3个月内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入组1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8)岁(范围27~59岁),所有患者术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5%。在EVAHERAT Ⅰ辅助期间,泵转速1 700~1 950 r/min,泵流量3.95~5.0 L/min,无机械故障、停泵、泵血栓形成、电源线脱落等。植入装置后,患者游离血红蛋白波动在10~40 mg/dL之间,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术后1周内下降,术后1月恢复正常水平;而白细胞计数及肌钙蛋白I术后1周内显著增加,1周后逐步降低,1月内恢复正常水平。同术前相比较,术后24 h的CI、MAP均明显增加(P均<0.05),术后48 h和72 h维持该水平。但术后24 h的PCWP、PAP及CVP均显著降低(P均<0.05)。同术前比较,15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减小(P<0.05);LVEF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术后1~3月NYHA心功能分级恢复到Ⅰ~Ⅱ级。本组15例患者均携带EVAHERT Ⅰ心室辅助系统出院,围术期死亡0例,术后早期因出血二次开胸1例,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左心辅助系统EVAHEART Ⅰ植入术是治疗重症急性心衰患者安全有效的外科策略之一。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氟康唑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痛消失时间、白带异常消失时间、腰腹疼痛消失时间、外阴瘙痒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心电图表现为Brugada综合征合并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仍反复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后予奎尼丁(10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0个月无发作;停用奎尼丁后再次反复发作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触发ICD放电,再次服用相同剂量奎尼丁后随访1年余无心律失常发作。Brugada合并右束支阻滞可能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风险高有关,低剂量奎尼丁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