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研究得知,配电网始终都是确保用户供电可靠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广大电力部门工作人员也就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工作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难以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根本性能,这给居民以及用电企业直接带来了不利影响。要想使得此类不利影响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也就应当做好基于供电可靠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工作。本文将会在接下来的部分对此展开详细分析。

  • 标签: 供电企业 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 整体思路
  • 作者: 黄从新 蔡衡 姚焰 钟敬泉 苏晞 高连君 陈明龙 王祖禄 程晓曙 韩冰 杨新春 郑良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湖北重点实验室 43006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 30007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济南 250000,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 43002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1604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10029,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1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330006,徐州中心医院心内科 2210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 100020,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亚洲人群中使用接触压力感知导管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消融的数据有限。SMART CHINA是使用压力感知技术评估中国药物难治PAF患者消融结果的登记研究。方法该登记研究(2015年6月23日至2017年9月29日)在12家医疗中心招募了患者。消融后3、6、9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的有效终点为首次消融后12个月内未记录到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房颤)/房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发作。次要结局包括即刻成功率、平均压力、手术参数和不良事件(AE)。结果共200例患者使用本研究导管进行了消融手术(安全分析人群)[年龄(61.2±9.3)岁,男62.5%]。在193例合格患者(意向性分析人群)中,166例有主要有效终点数据(符合方案人群)。96.0%(192/200)的患者接受了单次消融手术。压力为(12.9±3.8) g。中位手术时间和射频消融时间分别为135.0 min和22.4 min。99.5%(199/200)的患者达到了即刻成功。80.7%的患者在12个月时未记录到有症状的房颤/房速/房扑发作。出现了6例与手术或器械相关的严重AE(心包积液2例,心脏压塞1例,动静脉瘘2例,咯血1例)。结论该多中心观察登记研究显示,采用压力感知技术进行PAF消融可在中国患者中获得12个月的高成功率和良好的安全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登记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左心室心肌病(ALVC)室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的即刻结果与长期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射频消融术的ALVC室速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基本临床信息,记录术中电生理检查和三维标测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每6个月至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21年8月,记录患者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以及室速的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ALVC室速患者,年龄(42±15)岁,男性11例(11/12)。心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5)mm,左心室射血分数(61±5)%。电生理检查共在10例患者中诱发出12种室速,周期(298±67)ms。三维标测提示12例患者中有1例基质位于内膜,其余11例均在外膜(其中2例也累及内膜),心脏基底部近瓣环处是基质好发部位(10/11)。分别于内膜及外膜行射频消融后,所有患者达到完全手术终点(所有室速不再诱发)。中位随访时间65(25,123)个月,1例失访,其余11例患者均存活,且无室速复发。随访截止时的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5)mm比(51±5)mm,P>0.0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60±6)%比(65±5)%,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消融术后即刻,ALVC室速患者均达到完全手术终点。长期随访结果表明这些患者室速均未复发,且心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

  • 标签: 心肌疾病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随访 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器质心脏病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引起室心动过速(室速)加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86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33例有ATP事件的结构心脏病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对其1 056次ATP事件进行ATP治疗后室速加速发生率、临床特点、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3例患者,男28例,女5例,年龄(51.49±12.39)岁。11例患者存在由ATP引起的室速加速。通过分析其1 056次ATP事件,发现ATP所致的室速加速发生率为3.8%(40/1 056)。同时,ICD/CRT-D记录的室速的种类数可以作为预测ATP加速的相关因素,其最佳切点为1(AUC=0.791,敏感性72.73%,特异性77.27%,P<0.001)。此外,短室速周长(OR=0.981,P<0.001)和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OR=1.062,P<0.001)亦可预测ATP后室速加速。室速周长最佳切点为347 ms(AUC=0.665,敏感性82.50%,特异性47.64%,P<0.001),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最佳切点为7.33 ms(AUC=0.659,敏感性77.50%,特异性56.69%,P<0.001)。周长<347 ms的室速,脉冲数多的短阵快速刺激容易引起室速加速(OR=3.312,P<0.001)。结论器质心脏病ICD术后患者中,多种室速类型,室速的周长短及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可导致室速加速,其中室速周长<347 ms的室速在短阵快速刺激下易引起加速,甚至蜕变为心室颤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抗心动过速起搏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心房颤动(PAF)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12月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HFpEF-PAF的患者,分别于消融术前及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分析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内径(TVA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DI-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LS)。术后相应时间点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结果入选的30例患者中,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者7例,心房颤动复发4例,余1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右心结构及功能分析。与消融术前相比,心房颤动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上述右心室结构及功能(RVFAC、TAPSE、TVAD、TDI-S′、RVFLS)参数明显改善(均P<0.05)。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RVFLS、TDI-S′较低(P=0.039、0.019)。结论HFpEF-PAF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能够使右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室功能,右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合并持续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纳入2019年5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术的HFpEF-PAF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集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通过复查心电图是否为心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获取左心室压力-应变环,比较两组患者消融术前以及房颤未复发组消融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左心室应变及做功参数。结果研究共纳入30例HFpEF-PAF患者,其中4例术后3个月复查心电图提示房颤复发[复发组,年龄(63.25±6.40)岁,男2例];7例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房颤未复发且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19例[未复发组,年龄(61.88±8.50)岁,男8例]。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的整体纵向应变(GLS)较低(2.41±0.64对8.00±2.83,P=0.028)。与消融术前相比,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GLS、整体做功效率、有用功及做功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射频消融术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HFpEF-PA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压力应变环作为心肌做功评估的新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心肌做功 左心室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