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医学影像学在肝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中国肝癌影像研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超高磁场、多核MRI、光子CT等影像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肝癌患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全程优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运用AI结合多维度组学(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将会进一步揭示肝癌的“临床-影像-病理-分子”核心关联机制,为无创性评估肝癌的病理特点、基因特征、免疫表型、分子亚型、疗效及预后带来新的机遇,为肝癌患者更加精细化和个体化的临床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影像技术为脉络主线,归纳总结了近年来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LI-RADS)的应用及肝胆特异性对比剂使用、扩散MRI技术、功能MRI技术、影像组学与AI、CT影像等在中国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成果,展现了这些年我国肝癌影像领域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同时也提出了当前肝癌影像研究的局限性,未来需要根据国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人群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建立涵盖人群广、代表性强的多中心研究队列,建设同质化、高质量的全国肝癌影像数据库;同时需要注重原创性影像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未来将运用AI结合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深入研究肝癌的病理特征、基因表型和预后转归,促进医学影像深度参与肝癌患者的全流程临床管理,为精准医疗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实现国民大健康的战略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和地氟醚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短期嗅觉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38例。S组和D组患者术中分别吸入1.0 MAC七氟醚和地氟醚维持麻醉,其他用药相同。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1)及在PACU当Aldrete评分≥9分时(T2):记录两组患者心率、MAP;采用康涅狄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嗅觉功能检查法对患者进行嗅觉记忆测试,记录嗅觉识别分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和褪黑素水平。结果T1、T2时两组患者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嗅觉识别分数、S100β蛋白、NSE和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S组嗅觉识别分数、褪黑素水平低于D组(P<0.05),S100β蛋白和NSE水平高于D组(P<0.05)。与T1时比较,T2时S组嗅觉识别分数、褪黑素水平降低(P<0.05),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升高(P<0.05);D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氟醚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短期嗅觉记忆无明显影响,而七氟醚影响了患者术后短期嗅觉记忆,这可能与七氟醚增加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和降低褪黑素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AHs)组分及来源暴露对成人血液促凝性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定群研究方法,共招募73名成年志愿者进行4次临床随访,对外周血样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CD62P)和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流能力(HDL-CEC)、白细胞(WBC)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进行测定。采集研究区域同期环境大气PM2.5样品,测定18种PAHs组分的浓度,应用正定矩阵因子法进行来源解析。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单污染物模型、双污染物模型和分层分析研究PM2.5中PAHs及来源暴露对血液促凝性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23.3±5.4)岁。研究期间PM2.5中总PAHs的浓度水平为(55.29±74.99)ng/m3,源解析提示交通来源贡献PAHs超过50%。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示,PAHs急性暴露对血液促凝性指标水平升高有显著影响。累积暴露5 d,总PAHs每升高四分位间距(60.33 ng/m3)浓度,sCD40L、sCD62P、FIB水平分别升高14.36%(95%CI:6.94%~22.28%)、9.33%(95%CI:1.71%~17.51%)和2.07%(95%CI:0.44%~3.74%)。sCD40L、sCD62P、FIB水平与PAHs的各来源,特别是汽油车排放、柴油车排放、燃煤在累积暴露1 d或5 d呈显著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污染物在斑块易损性高、HDL功能降低、炎症和氧化损伤水平高的人群中效应更强。结论大气PM2.5中PAHs,特别是交通排放的PAHs颗粒物急性暴露与成人血液促凝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在血管功能降低和全身炎症、氧化应激水平较高的成人中效应更强。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版B-Lynch缝合法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过程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参与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分组,30例产妇为一组。对照组:常规止血手术;观察组:改良版B-Lynch缝合法,对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时间更短;在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后24h出血量方面均为观察组指标更为理想,少于对照组,两组剖宫产产妇出血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B-Lynch缝合方法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十分显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产妇术后尽快康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