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肥胖的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胰腺疾病(NAFPD)的临床意义愈加受到关注。相较于肝脏而言,虽然胰腺更易出现异位脂肪沉积,但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鲜有对NAFPD的深入报道。新近研究表明,NAFPD可诱发β细胞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及炎症状态,进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深入探索NAFPD对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及NAFPD与糖代谢紊乱的关联有助于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乳牙龋齿的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和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0例患儿共430颗患牙作为观察组,110例患儿共210颗患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依从性,手术后的满意程度以及总有效率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2%(P<0.05),观察组1月、3月、6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7.23%、98.21%、96.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2%、69.01%、75.32%(P<0.05)结论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儿童乳牙龋齿能够很显著的提升患儿的依从性还有术后满意程度,预后比较良好,可以临床推广1。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极低热量限制(very low-calorie restriction,VLCR)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疗效,结合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明确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VLCR临床疗效的机制。方法纳入14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进行9天VLCR(热量摄入300~600 kcal/d)。在VLCR前后,测量受试者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率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糖脂代谢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使用SPSS软件分析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收集受试者VLCR前后的粪便,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专业软件分析VLCR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9天VLCR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和尿素氮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酸、白蛋白、钙和磷无明显变化(P>0.05)。粪便中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无显著改变,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从11.79显著下降至4.20。组间差异分析得出狄氏副拟杆菌是关键的差异菌种。结论VLCR可显著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糖脂代谢,且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狄氏副拟杆菌可能是VLCR的标志肠道菌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酮饮食(KD)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db/db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3周后,分为正常喂养组(ND)、生酮饮食组(KD)、75%热量限制组(CR),另将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以标准饲料喂养。C、ND组自由进食标准饲料,KD组自由进食生酮饲料,CR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每日以ND组75%的热量进食标准饲料。不同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耐量及血β-羟丁酸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内胰岛的形态和结构;免疫荧光共染观察小鼠胰岛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饮食干预4周后,与ND组相比,KD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P<0.05);KD组胰岛形态和结构较规整,胰岛细胞数量增加;胰腺免疫荧光共染显示KD恢复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排列及胰岛β/α细胞比例,恢复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等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结论KD可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改善糖耐量,可能与其能够恢复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逆转胰岛β细胞去(转)分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GCs)、利妥昔单抗(RTX)以及GCs联合RT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Graves眼病(G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GO患者42例,分为GCs组(18例)、RTX组(7例)、联合组(17例)。GCs组,予甲泼尼龙500 mg静滴,每周1次×6周;随后250 mg静滴,每周1次×6周。RTX组,予RTX 100 mg静滴,每2周1次,共2次。联合组,即上述RTX联合甲泼尼龙脉冲治疗。治疗后12周、24周,评估各组患者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和NOSPECS分级;比较促甲状腺受体抗体转归情况;记录不良事件。结果GCs组、RTX组、联合组CAS评分下降2分及以上或评分小于3分的比例分别为88.9%、85.7%、100.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治疗后24周,3组患者CAS评分、NOSPEC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C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GCs组(-3.12±1.02对-2.39±1.02,P=0.036)及RTX组(-3.12±1.02对-2.14±0.90,P=0.034)。联合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24周出现视神经病变,余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小剂量RTX单药治疗活动性中重度GO的效果不劣于静脉GCs。GCs联合RTX治疗在改善患者的CAS评分方面比两药单用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Ig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IgG4-RTD)包括Riedel甲状腺炎(RT)、桥本甲状腺炎纤维样变型、IgG4相关性桥本甲状腺炎(IgG4-RHT)及伴高IgG4血症的Graves病。此外,IgG4可能与甲状腺癌发病有关。IgG4-RT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诊断主要依据血IgG4水平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糖皮质激素是RT一线治疗方案,对于糖皮质激素不能诱导缓解及存在治疗禁忌证者,可单独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及生物抑制剂治疗。IgG4-RHT和伴高IgG4血症Graves病的治疗,仍以甲状腺激素替代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合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Ⅳ期临床研究的亚组分析。该亚组分析共纳入基线期存在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评分总和≥4分]的受试者812例,其中对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持续14 d,随访至90 d,同时对两组均给予基于指南的常规治疗。有效性指标包括用药后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mRS评分≤1分及Barthel指数<95的受试者比例,安全性结局通过监测生命体征、不良事件、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异常等进行评估。结果最终共732例受试者被纳入全分析集(马来酸桂哌齐特组361例,对照组371例),基线期NIHSS运动功能评分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为(5.23±1.43)分,对照组(5.20±1.3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用药后第90天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6.0%(202/361)比44.2%(164/371),OR=0.60,95%CI 0.44~0.82,P=0.002];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用药后第90天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也高于对照组[43.3%(139/361)比35.2%(118/371),OR=0.69,95%CI 0.50~0.97,P=0.031];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第90天Barthel指数<95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45.2%(145/361)比55.2%(185/371),OR=0.64,95%CI 0.46~0.88,P=0.007];治疗和随访期内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的最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4%(199/395),发生率最高的是便秘和肝功能异常,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合并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90 d神经功能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残疾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为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MWA的PHPT患者12例,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磷变化;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病灶体积及体积缩小率。观察临床治愈率和技术成功率。末次随访时,PTH[66.60(42.21,80.03)ng/L比169.90(89.01,396.50)ng/L]和血钙[2.39(2.32,2.49)mmol/L比 2.75(2.57,2.96)mmol/L]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值均<0.05)。6例PTH和血钙水平在正常范围内,4例仅血清PTH轻度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2例血清PTH和血钙均未恢复正常。临床治愈率50%。所有患者病灶体积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技术成功率92.3%。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MWA治疗PHPT有效且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371例,检测其25(OH)D水平、糖脂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和性激素指标。根据25(OH)D水平采用四分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组间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25(OH)D与总睾酮及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患者占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人群的96.5%。25(OH)D较高的患者有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TG)则相对较低(P<0.0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25(OH)D与总睾酮(TT)呈线性正相关关系(β=0.116,P=0.006),在校正BMI后上述相关性消失(β=0.061,P=0.053)。结论在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呈普遍缺乏或不足的状态,维生素D与总睾酮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但受BMI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46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根据体重指数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体重人群和超重/肥胖人群,根据25-OHD水平采用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两种人群间以及组间糖脂代谢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25-OHD与血脂及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25-OHD、HDL-C水平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而三酰甘油、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则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或P<0.01)。以25-OHD水平分层,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更高的组有较低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更高的组有较低的三酰甘油(P<0.05或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仅超重/肥胖组的25-OHD与三酰甘油呈独立负相关关系(P<0.01)。正常体重组的25-OHD与三酰甘油的负相关关系在校正总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总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后消失。2组人群中,25-OHD与总胆固醇的负相关关系和与HDL-C的正相关关系,在校正血脂、ACR、总睾酮和SHBG后消失(P>0.05)。结论在住院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与三酰甘油呈独立负相关关系。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增加日晒,注重维生素D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