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问题和对策。方法对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检验进行调查。结果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发生微生物检验问题机率为34%高于实施后,微生物检验问题发生率6%,实施前、后,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各项不良因素存在一定差距(P<0.05)。从而也得知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仪器因素、标本因素、检验操作因素是导致微生物检验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结论为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应定期对检验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对仪器进行维修和校准,多次对标本进行检验,改善生物检验环境,从而可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精准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88例重症肺炎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4例,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和实验组(44例,加强早期营养支持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就两组的胃肠道功能、血气分析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参照组短,P<0.05。干预前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相匹配,P>0.05。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指标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显著,可加速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及血气指标。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变化,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生物学作为一门涉及生命科学技术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中生物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生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生物素养提升。在生物课堂上,借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丰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重点围绕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且以新课标为指导,深入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以及创新能力,促进高中生物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简介:摘要:“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基于“选考科目”的“多元录取”模式,能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这种新型高考模式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改变传统生物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是在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生物学习水平的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本文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简介: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开展实验,能够为高中的生物教学增添光彩,也能够让学生在一些的实验当中,更好的把握生物原理和生物知识。由于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特别是后期的生物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必然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但是通过实验的创新,既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对提高教学教学效果。同时实验课作为学生学习探究和认知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中生物实验进行相应的探究,实现实验创新,通过利用正确的生物实验不断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需要。
简介:摘要: 高中生物教学的课程改革已蓬勃发展。目前最受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 , 对这两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同时 , 在教学中 , 教师应对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 ,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 推动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对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为2组,观察组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比较治疗周期后2组的胃肠功能和肺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和肺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夏厚朴汤加减对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相关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肺功能,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干预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对方式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幻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晨僵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转变应对方式,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疾病状况,提高关节活动度,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