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打击型高危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探讨高危细胞核型对MM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73例高危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染色体核型,根据梅奥mSMART 3.0分期系统的定义,将患者分为双打击组(28例)和非双打击组(45例)。结果15例双打击型与26例非双打击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8.0和22.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0.0个月和未达到。10例双打击型与12例非双打击型患者接受RV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化疗,中位PFS分别为12.0和24.0个月,中位OS分别为14.0个月和未达到。无论接受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或RVD方案化疗,双打击组患者的OS和PFS均短于非双打击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细胞遗传学异常、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β2微球蛋白和钙与高危MM患者的PFS有关(均P<0.05),细胞遗传学异常、R-ISS分期和β2微球蛋白与高危MM患者的OS有关(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细胞遗传学异常是高危MM患者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双打击型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非双打击型患者的3.160倍(95% CI:1.364~7.318),死亡风险是非双打击型患者的2.966倍(95% CI:1.205~7.306);钙是高危MM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钙≥2.75 mmol/L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2.75 mmol/L患者的2.667倍(95% CI:1.209~5.883)。结论双打击型患者是高危MM中预后很差的一个特殊群体,易早期复发和进展,患者生存时间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打击型高危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探讨高危细胞核型对MM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73例高危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染色体核型,根据梅奥mSMART 3.0分期系统的定义,将患者分为双打击组(28例)和非双打击组(45例)。结果15例双打击型与26例非双打击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8.0和22.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0.0个月和未达到。10例双打击型与12例非双打击型患者接受RV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化疗,中位PFS分别为12.0和24.0个月,中位OS分别为14.0个月和未达到。无论接受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或RVD方案化疗,双打击组患者的OS和PFS均短于非双打击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细胞遗传学异常、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β2微球蛋白和钙与高危MM患者的PFS有关(均P<0.05),细胞遗传学异常、R-ISS分期和β2微球蛋白与高危MM患者的OS有关(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细胞遗传学异常是高危MM患者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双打击型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非双打击型患者的3.160倍(95% CI:1.364~7.318),死亡风险是非双打击型患者的2.966倍(95% CI:1.205~7.306);钙是高危MM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钙≥2.75 mmol/L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2.75 mmol/L患者的2.667倍(95% CI:1.209~5.883)。结论双打击型患者是高危MM中预后很差的一个特殊群体,易早期复发和进展,患者生存时间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8月至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9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6~55岁 [(38.1 ± 12.7)岁]。左侧11例,右侧8例。患者均于外院接受过手术,其中17例行内固定术,1例行外固定术,1例行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置入术。19例患者均于我院手外科接受桡神经探查手术,其中行高位桡神经松解手术8例,行高位桡神经缝合或移植修复手术11例。患者均于术前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桡神经的神经外膜连续性、桡神经横截面内部的巢状结构、神经纵轴的神经瘤样结构、桡神经外部的骨痂或瘢痕或金属固定物卡压情况等4项桡神经损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将桡神经损伤分型:Ⅰ型神经形态正常,Ⅱ型神经水肿,Ⅲa型神经小段卡压,Ⅲb型神经瘤样结构,Ⅳ型神经断裂,并判断其神经连续性是否存在。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数据,计算高频超声诊断高位桡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将桡神经高位损伤分为4型5类。经手术证实,Ⅰ型0例,Ⅱ型1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Ⅳ型13例,桡神经高位损伤的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85%。高频超声诊断高位桡神经连续性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形态学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
简介:摘 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的医疗人员、被确诊和隔离的患者、高度警惕的普通大众,都有可能陷入到心理危机,出现心理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疫情初期就部署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互联网 +心理咨询”服务紧急上线,在避免社会情绪失稳、群体心态失衡、个人行为失控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简介: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就体育参与者结构现状对晋江13个乡镇13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揭示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参与者的结构特征,推进区域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侨乡乡镇居民体育参与人口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结构和文化程度的乡镇居民体育活动参与状况呈现不均衡分布;繁荣经济基础、优良体育文化传统等是侨乡乡镇体育蓬勃发展的环境条件,乡镇人口特征是侨乡体育人口比率偏低和体育活动参与间断性、随意性大的主要原因,家庭制度、生理差异、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工作环境、健康程度等是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