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43~65(53±7)岁。9例病理结果均为ITPN伴浸润癌,浸润成分为导管腺癌。8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部。6例主胰管型,3例混合胰管型。5例肿块型,4例管腔型。肿瘤呈实性肿块局限或填充于胰管内,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T1WI等或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增强后较均匀轻度强化。9例主胰管扩张,3例伴分支胰管扩张,6例胰管中呈“双色征”和“酒瓶塞征”。5例胆管扩张,8例胰腺实质萎缩,5例病灶侵犯十二指肠,2例伴钙化。“双色征”和“酒瓶塞征”是ITPN特征性影像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 标签: 胰腺 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胶样癌恶变的影像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样癌的患者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导管腺癌患者30例。分析患者术前CT和MRI影像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IPMN形态类型、最长径、成分、密度及信号、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内径、胰腺实质萎缩、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等。两组影像表现特征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IPMN胶样癌发生于胰头部16例、胰体尾部7例、全胰腺1例。22例有肿块形成,最长径54.5(29)mm。囊实性19例、囊性4例、实性1例,囊壁和内部分隔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5例T1WI有高信号。肿块内有钙化13例、气体2例。胰管扩张内径(13±5)mm。胰腺实质萎缩21例。8例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IPMN胶样癌肿块最长径大于IPMN导管腺癌[31(16),Z=-3.758,P<0.001]。IPMN胶样癌以囊实性为主,IPMN导管腺癌以实性为主(P<0.001)。IPMN胶样癌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点状高信号多于IPMN导管腺癌(P=0.001、0.031、0.034)。结论与IPMN导管腺癌相比,IPMN胶样癌更倾向于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呈点状高信号。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胶样癌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PASC)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8例)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ASC的171例患者(PASC组),以及2018年1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的100例PDAC患者(PDAC组)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由2名影像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S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PASC组病灶最长径大于PDAC组[35.0 mm(28.0 mm,45.0 mm)比29.5 mm(23.0 mm,36.0 mm)],影像表现为囊变坏死、环形强化、远端主胰管正常、远端胰腺实质正常的比例均高于PDAC组[分别为62.0%(106/171)比12.0%(12/100)、66.1%(113/171)比25.0%(25/100)、52.0%(89/171)比12.0%(12/100)、70.2%(120/171)比29.0%(29/10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Z=-4.001,χ2=72.183、42.612、43.284、43.221;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表现为囊变坏死、环形强化、远端主胰管正常、远端胰腺实质正常均为PASC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083、2.361、3.086、2.632,95%可信区间8.736~11.639、2.096~2.660、2.605~3.656、2.267~3.057,P均<0.01),诊断PASC的灵敏度分别为62.0%、66.1%、51.7%、70.3%,特异度分别为88.0%、75.0%、88.0%、7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3%、81.9%、88.1%、80.5%。结论PASC与PDAC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影像表现为囊变坏死、环形强化、远端主胰管正常、远端胰腺实质正常均为PASC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胰腺 癌,腺鳞状 导管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COGCP)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确诊为UCOGCP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记录肿瘤部位、长径、形态、边界、密度或信号、包膜、钙化、出血、囊变、强化程度,以及有无胰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有无周围血管侵犯、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结果4例UCOGCP中病灶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1例。病灶长径3.3~13.0 cm,平均8.8 cm;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状1例;边界清晰并见包膜2例,边界模糊2例。4例均为囊实性肿块,其中3例有囊腔分隔。CT平扫示4例肿块均呈不均匀低密度,其中1例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其中2例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示2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其中1例见小斑片高信号出血灶;T2WI呈混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弥散受限。2例主胰管扩张,1例胰腺实质萎缩。1例侵犯十二指肠降部,3例周围血管(包括门静脉、脾动脉、脾静脉)受侵,其中1例伴门静脉和脾静脉瘤栓形成,1例伴发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结论UCOGCP影像特征为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可伴出血及钙化,增强后实性成分轻度强化,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分析其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有望提高该疾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