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影像征象,对其进行分析鉴别。方法:本研究收集在 2016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于我院接受诊断检查的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支气管肺囊肿各 50 例,对选取到的所有病例实施 X 线检查和 CT 检查,对比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区分。结果: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在影像显示的腔内积液、周围组织是否出现炎症、周围器官是否移位等方面具有差异, p<0.05 。结论:对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进行鉴别,可以观察病灶大小、腔内积液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来进行判断。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 ; 多发先天性支气管 ; 肺囊肿 ; 影像鉴别    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具有相同的起源位置,因此在许多影像学诊断当中两者具有极其相似的表现,很难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X 线、 CT 检查常用于这两种支气管疾病的检查中,具有各自的影像优势 [1] 。本文主要分别收集我院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病例展开影像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在 2016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于我院接受诊断检查的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支气管肺囊肿各 50 例病例数展开分析。支气管扩张症组病例中男性 27 例、女性 23 例,年龄均在 10 岁至 70 岁间,年龄中值为( 30.2±2.7 )岁 ; 多发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病例中男性 28 例、女性 22 例,年龄分布于 10 岁至 72 岁间,年龄中值为( 32.7±3.1 )岁。     1.2 方法 对本研究收集到的病例展开 X 线诊断和 CT 检查,其中 X 线胸片诊断检查参数设置如下:正位(焦片距离在 150cm 至 180cm 之间,管电壓在 110 ~ 125kV 间) ; 侧位(焦片距离为 180cm ,管电压为 125kV )。 CT 检查:扫描范围为患者肺尖部位置至两侧肋隔角,其参数设置如下:螺距选取 1mm ,层厚选取 10mm ,层间距选取 10mm[2] 。     1.3 观察指标 [3] 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病例影像学资料,观察内容包括空腔位置、大小、形状、壁厚、是否存在壁结节、是否存在炎性渗出、是否存在组织结构变化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取得的数据实施统计学软件 SPSS20.0 分析, % 表示计数数据, x2 检验, p<0.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X 线和 CT 影像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组出现腔内积液、积液面形状为弧形、周围组织出现炎症、肺纹理紊乱、纵膈患侧移位的数量分别为 47 例( 94% )、 47 例( 94% )、 21 例( 42% )、 40 例( 80% )、 7 例( 14% ) ; 多发先天性肺囊肿组出现腔内积液、积液面形状为弧形、周围组织出现炎症、肺纹理紊乱、纵膈患侧移位的数量分别为 7 例( 14% )、 5 例( 10% )、 3 例( 6% )、 3 例( 6% )、 0 例( 0% )。在以上各项影像学征象中,支气管扩张症出现例数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具有显著差异 x2=20.183 , p=0.000 。    影像表现:支气管扩张症出现的空腔大都在下肺位置,直径通常小于 1cm ,内部存在积液,液面大都为弧形,周围组织经常存在炎性,少部分为结核病变,部分病例出现纵膈移位 ; 多发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病灶平均分在上、下肺,很少出现腔内积液,极少数存在积液,也为水平,壁厚均匀,不存在纵膈转移的情况。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主要是因为支气管管壁弹性组织先天不足或者是后天被破坏,降低管壁的稳定,在支气管内部会淤积分泌物以及进行长期剧烈咳嗽,导致支气管内压升高,支气管扩张症也可以由肺不张、肺纤维化导致的支气管外力牵拉导致的,后天性支气管扩张主要的因素为支气管反复感染和阻塞 [4] ,这两个因素相互促成相互影响。多发先天性肺囊肿则是因为胚胎的发育出现障碍,索状支气管在演变过程进行不完全,无法形成贯通的中空管状结构,而使得远端位置已经发育完好的支气管中的分泌物无法排出,从而会不断积聚、膨大,出现含液囊肿,囊肿具有很薄的囊壁,没有弹力组织,单独发育会出现孤立性囊肿,多支发育则为多发性囊肿,该类囊肿通常为含气囊肿。    临床中,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具有极其相似的症状,且一般的检查表现也相同,因此在两者疾病鉴别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特将 X 线检查和 CT 影响检查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的影像鉴别中,进行分析如下: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都要具有局部薄弱、膨大的支气管管壁,因此其病变位置都会出现薄壁类环形透亮影,在腔内有些存在积液,有些没有。除了囊腔大于 3cm 的患者,其他患者囊腔比较小,积液会因为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的作用出现弧形凹面,因此存在下壁厚、上壁薄的情况 [5] 。在本次研究中支气管扩张症病例中有腔内积液的含多数,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只有 7 例,进行推测,主要是因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支气管管壁没有足够的弹力组织,收缩比较困难,很难将分泌物完全排出,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患者管壁膨胀,进行收缩可以排出分泌物。同时,支气管扩张症会出现支气管反复感染和阻塞的情况,会使得肺间质增厚、纤维化,可以在影像图像中发现存在明显的支气管柱状以及囊状扩张,本研究数据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组别并发周围炎症、肺纹理变化、纵膈等周围组织移位的例数比较多,支气管肺囊肿只出现 3 例周围炎症。    综合本次研究可以得出,支气管扩张症和多发先天性肺囊肿的病理成因具有一定的差异,进行检查形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在实质上却不同,可以观察病灶大小、腔内积液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来进行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李晓华 . CT 影像诊断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作用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 2 ( 20 ): 33-34.    刘炫,张国明 . 常规 CT 与多层螺旋 CT 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对比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 2 ( 16 ): 50-51.    王新强,柴修山 .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 CT 表现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 11 ( 05 ): 529-531.    谢岗 . 支气管扩张症与多发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影像鉴别 [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 , 34 ( 01 ): 70-72.    刘春萍 . 支气管灌洗治疗肺炎性不张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征并感染 [J]. 中外医疗, 2008 , 27 ( 12 ): 20-20.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彩超影像毛刺征对射频消融乳腺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我院予以乳腺彩超予以乳腺扫描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 98 例( 150 个结节),将其中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探究组,射频消融时间及功率均由结节毛刺数量控制 ; 另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对比组,射频消融时间及功率均由结节实际大小控制。比较两组完全消融次数及治疗后 3 个月、 6 个月结节直径大小情况。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完全消融次数明显少于对比组( P<0.05 ) ; 且两组治疗后 3 月结节大小无明显差异( P>0.05 ) ; 治疗后 6 月探究组结节大小显著小于对比组( P<0.05 )。结论:在射频消融乳腺增生结节治疗中依照彩超影像毛刺征控制射频消融时间及功率可效改善远期疗效,具备适用性及科学性,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彩超影像毛刺征 ; 射频消融 ; 乳腺增生结节    乳腺癌均由乳腺增生、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而来,其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对女性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目前因超声具备无放射性、无创、患者易接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林临床中。伴随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彩超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逐步受到医务人员及广大患者的认可与青睐 [1] 。该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对时间及功率要求均较高,在操作时需避免反复,治疗不能过度,若过度治疗可对患者极易健康造成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彩超影像毛刺征对射频消融乳腺增生结节的价值,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我院予以乳腺彩超予以乳腺扫描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 98 例( 150 个结节),将其中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探究组,另 49 例( 75 个结节)设置为对比组,探究组年龄 18-76 歲,平均年龄( 46.50±29.50 )岁 ; 对比组年龄 19-76 岁,平均年龄( 47.50±29.50 )岁 ; 将两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并无明显差异( P>0.05 ),存在比较价值。     1.2 方法 彩超设备选择 Siemens Acuson S2000 超声诊断仪,且以 RFI-Ⅱ 型多极射频消融电极(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射频消融设备。    对比组:功率及时间依照结节实际大小控制,若结节直径 >1cm 时,时间设定为 5min 、功率设定为 28W; 若结节直径处于 0.5-1.0cm 之间时,时间设定为 4min 、功率设定为 26W; 若结节直径 <0.5cm 时,时间设定为 3min 、功率设定为 24W 。    探究组:功率及时间依照毛刺征多少控制,若结节边缘存在 1 个毛刺时,时间设定为 0.5min 、功率设定为 4W; 若结节边缘存在 2 个毛刺时,时间设定为 1min 、功率设定为 4W; 若结节边缘存在多个毛刺时,时间设定为 1.5min 、功率设定为 6W 。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完全消融次数及治疗后 3 个月、 6 个月结节直径大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 SPSS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并以()表示,若( P<0.05 )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探究组( n=49 ),完全消融次数( 1.68±0.32 )次 ; 治疗 3 月大小( 1.55±0.71 ) cm; 治疗 6 月大小( 0.70±0.19 ) cm; 对比组( n=49 ),完全消融次数( 2.59±0.61 )次 ; 治疗 3 月大小( 1.82±0.84 ) cm; 治疗 6 月大小( 1.06±0.43 ) cm; ( t=9.247 , P=0.000;t=1.718 , P=0.089;t=5.360 , P=0.000 ),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完全消融次数明显少于对比组( P<0.05 ),具统计学意义 ; 且两组治疗后 3 月结节大小无明显差异( P>0.05 ),不具统计学意义 ; 治疗后 6 月探究组结节大小显著小于对比组( P<0.05 ),据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3 讨论    射频消融术属于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方式,其以微创性肿瘤原位治疗为基本机制。治疗过程中电子发生器在发生射频电流时,可确保患者治疗局部及周围组织离子及极性分子产生超声摩擦与振动,进一步完成热能转化,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2] 。据临床研究可知大多数肿瘤在温度达到 45-50℃ 时即可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射频消融技术温度可达 60℃ ,可将患者机体内肿瘤组织予以完全损毁。射频消融技术在使肿瘤失去生长能力的同时可强化机体抗肿瘤能力。患者肿瘤结节存在毛刺征是其向恶性肿瘤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良性结节治疗期间,可进一步对消融强度予以增加 [3] 。本研究在患者治疗 6 月后使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对消融情况予以检查,结果显示消融病灶部位不存在微泡,进一步证明结节消融完全。就存在毛刺征的乳腺增生接结节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均会因为毛刺征而对消融完全性造成不利影响。故依照毛刺征的实际情况对消融轻度予以适当增加,可达满意消融效果。本研究中探究组以结节毛刺数量控制消融时间及功率相较于对比组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综上所述,依照患者良性结节毛刺征情况对消融强度进行增加,可保障治疗效果,预防乳腺癌。    参考文献     . 吴忠亮, 刘岩山, 启明星 . 他莫西芬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疗效评价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 38 ( 12 ): 1451-1454.     . 张翠平 . 中药联合超声刀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疗效观察 [J]. 光明中医, 2016 , 31 ( 16 ): 2404-2405.     . 么安亮, 赵海军 . 追踪 <1cm 乳腺增生结节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 37 ( 8 ): 916-919.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应用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8 年收治的 90 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病人为对象,对其先行常规检查,之后再选择超声诊断,分析常规检查和超声诊断的效果。结果:常规检查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是 80.00% ( 72/90 ),超声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是 94.44% ( 85/90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检查中采取超声诊断方法,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 超声诊断 ; 甲状腺占位性病 ; 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根据其特点,良性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症状观察方式往往难以得到确诊,在病变体积增大的进程中,可能会伴随呼吸、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进而形成恶性病变,引发恶性肿瘤等,而恶性病变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1] 。因此,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性质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超声诊断应用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所具有的临床价值,现对本院 2018 年收治的 90 例患者进行研究,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 2018 年全年间收治的 90 例经病理学证实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病人,其中,男性有 31 例,女性有 59 例 ; 年龄介于 29 岁至 70 岁之间,平均年龄是( 46.31±2.58 )岁 ; 甲状腺病史介于 1 年至 26 年之间,平均是( 15.22±4.34 )年。所有病人对于本组研究均知情并且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病人实施常规的诊断方法,即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分析其基本临床症状。接着对所有病人实施超声检查,具体方法如下:选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所生产的 GE 730 与日本西门子公司生产的 SIEMENS3000 两种型号超声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所有病人在接受超声检查过程中,去枕平卧取仰卧位,将颈部充分保留,并嘱咐病人尽可能保持自然的呼吸状态,使颈部和胸部肌肉充分放松,检查时不可吞咽和深呼吸。接着把探头频率调至 11MHz 左右,先从整体上观察病人的甲状腺,包括活动程度、内部回声、所处位置、峡部厚度、上下径、前后径及左右径等。最后重点观察病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情况,记录好病变所处的位置、波及的范围、病变的大小、形态、数量、内部回声、钙化情况以及边缘规整、边界清晰程度等,同时观察周围情况,得出结果。     1.3 诊断标准    对本组研究所选择的所有病人经过检查后评价其甲状腺良性、恶性病变情况,其中,良性病变的表现为:甲状腺病灶存在多发性特点,且病灶的周围晕环比较完整,形态比较规则,边缘比较清晰,甲状腺内部回声较均匀,且钙化影像显示粗大,血流并不丰富。恶性病变的表现为:大多数表现为单发性病灶,甲状腺外部形态规则性差,边缘不清,内部回声不均,钙化影像中表现为砂砾样,血流较丰富。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研究的结果数据用 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对比差异以 P<0.05 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情况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常规检查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是 80.00% ( 72/90 ),其中,检出恶性病变者 11 例,检出良性病变者 61 例 ; 良性病变中,检出为甲状腺炎者 13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者 9 例,甲状腺腺瘤者 15 例,甲亢 24 例。超声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是 94.44% ( 85/90 ),其中,检出恶性病变者 15 例,检出良性病变者 70 例 ; 良性病变中,检出为甲状腺炎者 16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者 7 例,甲状腺腺瘤者 15 例,甲亢 32 例。病理学结果中,检出恶性病变者 16 例,检出良性病变者 74 例 ; 良性病变中,检出为甲状腺炎者 17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者 8 例,甲状腺腺瘤者 17 例,甲亢 32 例。     2.2 超声诊断的影像学特点    在本组研究中,病人多数结节内存在砂砾样钙化情况,表现为点状强回声或者针尖样强回声,常可汇集为簇状,其后无声影 ; 结节的回声减弱 ; 结节内紊乱、血流丰富,呈现中央型血供状态 ; 结节边界并不规则,且向周边呈浸润发展 ; 横截面的前后径比左右径大。以上指标表示恶性病变特异性比较高。     3 讨论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发生的原因比较多,临床表现无典型性,以往多依赖于触诊来诊断,不但容易漏诊,还无法准确判断病变的良恶性质。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其不仅可以发现 <2mm 微小病变,还可以准确判断良恶性质 [2] 。临床通过超声、 CT 和磁共振等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均能较好的明确病变位置、范围、大小、数量、边缘及周围情况等,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 。和 CT 、磁共振等诊断方法相比,超声诊断的操作更加简便,且无辐射、无创伤、价格低、可重复检查等,因此,其更适合用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筛查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可以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包含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以及甲亢等,恶性病变即甲状腺癌。不同的病变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超声图像表现,其中,甲状腺炎:甲状腺体积增大,探头加压有痛感,有多个回声减弱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 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有均匀低回声或等回声,病变为椭圆或圆形,边界清楚,晕环征明显,病变内有囊变或者出血可探及不规则液性暗区 ; 甲状腺腺瘤:病变为圆形或者类圆形,大小不一,有均匀低回声或等回声,有包膜,边界清晰 ; 甲亢:甲状腺的对称、弥漫及均匀程度加深,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偶增强或者降低,周围组织不受侵袭,只有受压移位情况,血流信号丰富 [4] 。甲状腺癌:病变的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形状不规则,钙化较多,呈砂礫样或者簇状,坏死组织有液性暗区,后方有声影,对邻近组织产生侵袭,呈蟹足样变化 [5] 。    综上,超声诊断应用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检查中具有操作方便无辐射、无创伤、价格低、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可作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竹筠 .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J]. 实用医技杂志, 2018 , 25 ( 04 ): 365-367.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