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继发性嗅觉缺失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缺失经常规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转入疼痛科治疗患者33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CSGB)注入治疗药液10 ml,注射后超声监测药液扩散距离(DD)、颈椎长度(CL)及DD占CL的百分比;记录治疗前(T0)、注药完毕即时(T1)、治疗后10 min时(T2)、治疗后1周时(T3)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治疗后嗅觉功能的恢复程度,及T0、T3时点嗅觉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本研究33例患者治疗前嗅觉功能评分均为0分,T3时嗅觉功能评分为(2.0±0.9)分,有效率为87.9%(29/33例),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优效、良效、可效、无效分别为10、18、1和4例。DD/CL值与T3嗅觉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54,P=0.392);病程≤1年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20/20例),病程>1年者治疗有效率69.2%(9/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50岁患者治疗有效率84.2%(16/19例),年龄>50岁患者治疗有效率92.8%(13/14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MAP、HR在T1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组33例患者CSGB后出现声音嘶哑8例(24.2%),未见臂丛神经阻滞导致的手麻、上肢无力,无呼吸困难、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C5水平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继发性嗅觉缺失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脉搏氧灌注指数(PI)结合鼻翼温度(AT)评价颈交感神经阻滞(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丧失患者,转入疼痛科行超声引导下CSGB治疗54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监测治疗前(T0)、治疗后10 min(T1)、治疗后1周(T2)时患者,治疗侧PI、同侧AT,记录PI、AT在T0~T1的差值绝对值ΔPI和ΔAT,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无出现Horner综合征等现象。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4例嗅觉功能评分0分患者中,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为(2.2±1.0)分,有效率为87.0%(47/54例),男女患者有效率比较、各原发病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4、0.154)。MAP、HR、SpO2在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7、0.955、0.981)。PI、AT 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时点T1、T2分别与T0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与ΔPI的直线相关系数r=0.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ΔAT的直线相关系数r=0.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本组54例患者CSGB后有42例(77.8%)出现了Horner综合征,声音嘶哑13例(24.1%),未见臂丛神经阻滞导致的手麻、上肢无力,未见膈神经阻滞导致的呼吸困难,未见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脉搏氧灌注指数、鼻翼温度可以有效评价临床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