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已经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愈发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也在得到了完善与优化。目前电力系统运行中也已经开始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此情况下推动了电力培养系统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资源。因此,需要加大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电力配电自动化实现长久发展,使得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基于此,本文针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电力系统 配电系统 自动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颈胸段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手术策略,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14例,女9例,男5例。其中8例患者在术前行颅环弓牵引治疗。7例患者采用后柱截骨矫形融合手术,余7例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截骨矫形融合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Cobb角、T1倾斜角、锁骨角、颈椎倾斜角、双肩高度差、矢状位平衡、冠状位平衡、局部后凸角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手术矫形及随访丢失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并通过术前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完善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 naires-22,SRS-22)评估功能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85±1.79) h(范围5~11 h);术中出血量(685.71±265.61) ml (范围400~1200 ml),随访时间(37.28±13.75)个月(范围24~72个月)。主弯Cobb角术前为50.20°±15.19°,术后为10.91°±6.46°,术后1年为10.53°±6.42°,末次随访为10.1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5,P<0.001),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P<0.001),术后矫正率为78.32%±11.41%。T1倾斜角术前为16.08°±8.06°,术后为3.71°±2.40°,术后1年为4.05°±1.94°,末次随访为3.97°±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01),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P<0.001),术后矫正率为69.56%±25.86%。颈椎倾斜角术前为7.45°±3.72°,术后为2.45°±1.12°,术后1年为2.75°±0.89°,末次随访为3.10°±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5,P=0.008),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01),术后矫正率为57.92%±25.41%。术前双肩高度差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Shapiro-Wilk检验,P=0.017),术前为0.97(0.54,1.32) cm,术后为(0.53±0.4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P=0.001),术后矫正率为50.17%±27.38%。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个月完成SRS-22问卷,总分由术前(4.21±0.29)分提高至术后(4.81±0.17)分(t=7.35,P<0.001)。除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上肢麻木外,余13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及后路半椎体截骨矫形融合术均可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并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术者可根据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颈椎 胸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生长棒技术(dual growing rods,DG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DGR治疗EOS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初次手术时年龄为(9.0±1.4)岁(范围6.3~10.8岁);术前侧凸Cobb角为59.0°±16.8°(范围41.2°~103°)。主要观察指标为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T1~T12高度、T1~S1高度、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及坎贝尔空间供肺比(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28.07±14.30)个月。初次住院时间为(20.56±8.28)d,初次手术时间为(211.70±39.80)min,初次手术出血量为(255.00±149.50)ml,手术撑开为(1.60±0.51)次/例。主弯Cobb角自术前59.00°±16.80°降至初次术后的33.40°±11.80°,术后1年为29.67°±11.67°,末次随访时为29.40°±11.30°;术前胸椎后凸角为41.39°±6.06°,初次术后减少至31.72°±3.56°,术后1年为30.32°±4.26°,末次随访时为30.24°±4.23°;术前腰椎前凸角为45.90°±8.03°,初次术后减少至42.65°±9.05°,术后1年为41.55°±7.84°,末次随访时为41.53°±8.21°;术前T1~S1高度为(31.76±4.42)cm,初次术后增加至(34.64±3.96)cm,术后1年为(36.73±3.87)cm,末次随访时为(37.28±4.36)cm;术前T1~T12高度为(17.38±2.76)cm,初次术后增加至(19.39±2.86)cm,术后1年为(21.77±2.71)cm,末次随访时为(21.91±2.74)cm;术前冠状面平衡为(1.52±0.73)cm,初次术后减少至(0.87±0.38)cm,术后1年为(0.81±0.38)cm,末次随访时为(0.77±0.37)cm;术前矢状面平衡为(1.94±0.78)cm,术后减少至(1.42±0.56)cm,术后1年为(1.28±0.55)cm,末次随访时为(1.26±0.57)cm;术前AVT为(4.33±1.85)cm,初次术后减少至(2.16±1.47)cm,术后1年为(1.63±1.17)cm,末次随访时为(1.61±1.23)cm;SAL自术前0.88±0.05增加至初次术后0.94±0.03,术后1年为0.96±0.01,末次随访时为0.97±0.01;以上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仅SA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P=0.001),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25%(5/20),包括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2例横突钩脱钩及1例近端交界性后凸,均经翻修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双侧生长棒技术可有效控制EOS进展,保留脊柱纵向生长潜能,为患儿胸廓发育争取时间,能提供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生长和发育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外挂墙板施工技术将普遍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等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外挂墙板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子项目。随着中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学者对外挂墙板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外挂墙板施工技术的优势日益显现,成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研究重点。因此,文章重点就房建工程装配式建筑结构外挂墙板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 标签: 房建工程 装配式建筑 外挂墙板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当前的土木工程建设也在迅速崛起,深基坑支护技术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脱颖而出,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深基坑支护具有非常强的技术优势,也是一种难度更大、实用性更强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结合实例,重点就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展开分析。

  • 标签: 土木工程 深基坑支护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畸形复合椎截骨技术(deformed complex vertebral osteotomy,DCVO)治疗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9.5±15.0)岁(范围9~78岁)。病变主要累及节段:胸段14例、胸腰段16例、腰段3例。33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截骨治疗策略,20例采用DCVO技术治疗(DCVO组),13例采用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VCR)治疗(PVCR组)。DCVO技术将多个畸形融合的病椎定义为"病椎复合体",在病椎复合体内进行截骨,两截骨面交汇于病椎复合体前缘,形成截骨处的闭合铰链,完全闭合截骨区域使骨-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为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节段后凸角。采用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DCVO组手术出血量(1 315.00±462.57)ml,手术时间(293.00±83.8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5%;均明显低于PVCR治疗组(P< 0.05)。DCVO组术前节段后凸角为96.80°±6.32°,术后为29.10°±6.96°,较术前平均矫正67.7°,矫正率为69.9%,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77,P<0.05)。DCVO组矢状位参数:术前TK为96.96°±29.13°,术后为37.15°±4.88°,末次随访为37.00°±3.89°,TK术后矫正59.81°,矫正率为61.7%;术前LL为66.70°±21.21°,术后为42.25°±5.53°,末次随访为41.90°±4.98°,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97,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参数、脊柱骨盆参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矢状面及脊柱骨盆各参数(除PI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参数、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所有术前有神经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结核性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DCVO技术治疗安全、有效,与传统VCR技术相比其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结核,脊柱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 作者: 郭超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3期
  • 机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要如何来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综合能力呢?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各有各的见解,我汲取众人之观点,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GPS静态定位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大坝、桥梁、楼房等建筑的变形监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GPS静态定位测量技术相由于观测时间长,各种误差消除比较充分,因而定位精度高,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GPS静态测量技术原理,随后对该技术在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今后对于变形监测中GPS技术的应用提供帮助。

  • 标签: GPS技术 变形监测 水利大坝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