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和预后,以指导产前咨询和诊断。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因早孕期胎儿NT≥2.5 mm而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或拷贝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测序]的非高龄单胎妊娠孕妇(n=1 658)。依据NT厚度(≥2.5~<3.0、≥3.0~<3.5、≥3.5~<4.5、≥4.5~<5.5、≥5.5~<6.5和≥6.5 mm)和胎儿超声异常进行分组(孤立性NT增厚、NT增厚合并软指标/非重大结构异常和NT增厚合并重大结构异常),比较不同组间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及出生结局。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2.5 mm或3.0 mm为NT增厚切割值时,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8%(262/1 658)和17.6%(252/1 431)。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随NT增厚而升高(χ2趋势=180.75,P<0.001),由NT≥2.5~<3.5 mm的6.6%(44/671)升至NT≥5.5 mm的45.6%(113/248);致病/可能致病CNV(pathogenic/likely pathogenic CNV,P/LP CNV)的检出率随NT增厚无明显升高趋势(χ2趋势=3.26,P=0.071),但以NT≥4.5~<5.5 mm检出率最高(9.0%,19/211)。染色体数目异常+P/LP CNV的检出率在孤立性NT≥2.5~<3.0 mm与NT≥3.0~<3.5 mm组分别为5.3%(10/188)和9.6%(36/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P=0.080),在孤立性NT≥3.5~<4.5 mm及NT≥2.5~<3.0 mm合并软指标/非重大结构异常检出率分别高达12.7%(52/410)及24.1%(7/29),检出风险分别是孤立性NT≥2.5~<3.0 mm的2.6倍(95%CI:1.3~5.2)和5.7倍(95%CI:2.0~16.4)。随NT增厚终止妊娠率逐渐升高(χ2趋势=304.42,P<0.001),由NT≥2.5~<3.0 mm的10.8%(23/212)升至NT≥6.5 mm的90.7%(117/129)。排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和P/LP CNV导致的妊娠终止,NT增厚胎儿活产率可达87.6%(862/984)。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随NT增厚而升高。非高龄单胎妊娠孕妇胎儿NT≥2.5 mm伴或不伴软指标/结构异常均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

  • 标签: 颈部透明带检查 DNA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畸变 产前诊断 出生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学筛查异常胎儿基因变异特征,探讨基因拷贝变异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清学筛查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单纯因唐氏血清学筛查异常,行羊膜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的单胎孕妇761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清学筛查结果分为高风险、临界风险、单项指标异常,采用CMA和CNV-Seq进行羊水细胞基因拷贝变异检测并结合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进行产前诊断,采用门诊复诊结合电话问询进行妊娠结局随访。结果7617例羊水标本中,CMA和CNV-Seq共检测出非整倍体138例(1.81%),羊水细胞核型分析额外检出9例非整倍体嵌合体,检出203例胎儿携带致病和可能致病CNV,437例胎儿携带意义不明拷贝变异(5.7%),总体异常检出率为10.33%。CMA和CNV-Seq在三间检出非整倍体分别为123例(2.0%)、13例(1.3%)、2例(0.4%),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χ2=7.469,P=0.024);致病和可能致病CNV在3间分别检出163例(2.6%)、24例(2.6%)、16(3.3%),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0.764,P=0.682)。CMA与CNVseq两种方法P/LP CNV检出率分别为2.9%(108/3729)、2.4%(95/3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4,P=0.22)。检出率较高的致病和可能致病CNV分别为Xp22.31微缺失、16p13.11微缺失/微重复、22q11.21微缺失/微重复。妊娠结局随访,携带致病和可能致病CNV胎儿,59例终止妊娠,112例出生的胎儿中有32例出现异常临床表现;携带意义不明CNV胎儿,11例发生了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322例出生的胎儿中4例出现异常临床表现。结论拷贝变异检测技术与核型分析相比可提高致病和可能致病CNV的检出率,针对唐氏血清学筛查异常群体,CMA或CNV-Seq可作为首选的产前诊断方法。

  • 标签: 唐氏血清学筛查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核型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生育史女性妊娠再发风险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阐明新发突变家系DMD基因突变规律,并探讨此类家系遗传咨询的模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DMD家系64例,首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DMD家系患者及其母亲DMD基因79个外显子进行缺失或重复分析,选取患者DMD基因突变而其母亲DMD基因未见突变的新发突变家系纳入本研究,然后利用MLPA技术联合短片段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连锁分析对新发突变家系女性再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结果64个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均为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家系;共对65例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其中性别决定基因(SRY)阴性26例,SRY阳性39例,DMD基因无突变63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2例,产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外显子突变主要表现为外显子的缺失突变,集中在45~55外显子区域,对于新发突变家系,有DMD患者生育史的女性,即使DMD基因外显子未见突变,仍建议其孕期进行DMD产前诊断。

  • 标签: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基因 突变 生殖细胞系突变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