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ANGPTL6)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2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35例同时段于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6水平,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病史等临床特征参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ANGPTL6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将MHD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疾病远期预后的风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与该疾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MHD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和ANGPT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大于对照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ANGPTL6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NGPTL6水平与TC、TG、LDL-C、收缩压、hs-CRP及CIMT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③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指标对比:在为期3年的随访过程中,死亡87例,病死率为40.28%(87/216)。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病程、CIMT及ANGPT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死亡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占比为77.01%、66.67%,较存活组的32.56%、20.16%明显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两组患者的性别、BMI、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均与MHD患者死亡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厚度及ANGPTL6水平均是影响MHD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737,95%CI:1.185~2.545;OR=3.622,95%CI:2.570~5.104)。结论血清ANGPTL6水平和CIMT厚度均是MHD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MHD患者远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对模拟急进高原缺氧暴露初期脑血管血流参数进行监测,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性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21年参加飞行训练的64名健康志愿者,应用TCCD技术观察受检者快速进入模拟海拔4 500 m的低氧环境30 min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变化情况;并结合屏气试验,利用屏气指数(BHI)对受检者脑血管反应性(CVR)进行评估,将受检者分为≤3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比较其缺氧后CVR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入缺氧环境初期,与之前相比,受检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心率增快,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s、Vd、Vm)明显升高,BHI降低(均P<0.01);缺氧后,与≤30岁受检者相比,>30岁者BHI变化率减低(P<0.05);屏气后,脑血流速度均明显上升,PI和RI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脑血流对缺氧十分敏感,应用TCCD技术可以实时、精准评估快速缺氧环境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和脑血管储备能力,有助于为高原缺氧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及研究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3)、非血栓组(n=1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肢体等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04%(23/13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是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驱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主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中心与医院同步建设"为原则,实施中心-医院"两位一体"建设。立足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自2018年开始搭建由技术支撑平台、核心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3个有机联动的平台,协同创新网络支持系统、创新管理制度支持系统、专项创新基金支持系统和创新能力培训支持系统4个支持系统组成的协同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在老年疾病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