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整体性方法、科学统筹的方法的自觉运用,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要义。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学习,不仅要认真领会其基本内容,而且要深入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方法。

  • 标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 整体性方法 科学统筹的方法
  • 简介:孙来斌、王晓南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一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编译出版、版本比较、文本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表现出重大历史节点催热相关研究、'四个全面'助推返本开新、比较研究开显丰富内涵、国际交流初显中国气派等基本特点。编译出版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采用数码印刷新技术重印再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

  • 标签: 论点摘编
  • 简介:张国祚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3期《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着力研究的四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着力研究四个问题: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真信和坚信;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具备真理性,“创新”就没有意义。其次,要深刻认识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只有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指导新的实践。什么是

  • 标签: 论点摘编
  • 简介:张雷声在《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及其现实性》一文中指出,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阐述贯穿《资本论》三卷始终。资本积累理论的整体意义不仅表现在它的宏观结构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理论研究的逻辑思维进程和整体方法方面。在《资本论》三卷中,马克思采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述了资本积累问题:第一卷中对资本积累的内涵、实

  • 标签: 论点摘编
  • 简介:程立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0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互动关系述论》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和渗透,两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基本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代表着大多数底层平民群众的利益。近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实现

  • 标签: 论点摘编
  • 简介:谌中和在《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马克思晚年学术转向的思想史意义》一文中指出,将马克思晚年学术转向指认为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转变,缺乏对其思想变革实质的深刻洞察。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社会历史思想,主要植根于对西欧资本主义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具有预见性的世界历史意识,但本质上仍然是以工业时代的西方民族历史意识为基础

  • 标签: 论点摘编
  • 简介:顾海良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1期《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一文中指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中心线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的新成果。新发展理念在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新的回答中,凸显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蕴;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 标签: 论点摘编
  • 简介:汪信砚在《哲学研究》2015年第11期《有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指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世界观的结合,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过程思想或过程哲学的一种形式。有机马克思主义并不像它的一些主张者们所说的那样'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但它对于在当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和主张有利于澄清当今世

  • 标签: 论点摘编
  • 简介:一切经典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要真正读懂经典至少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二是能够批判地理解作者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 标签: 思想理论教育 共产党 宣言 读法 作者
  • 简介:庞元正在《哲学研究》2018年第2期《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的重大论断,为推进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根本性转变和阶段性转变两种性质不同的情况。在前一种情况下,主要矛盾和某一次要矛盾的关系发生转化,即原有的次要矛盾转化成了新的主要矛盾.

  • 标签: 《江苏乐府医学》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 简介:管理者的道德人格是构成管理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影响着管理者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影响着被管理者道德品质的形成。管理者的道德人格主要由责任意识、清廉品格、诚信操守和敬业意识等几个方面构成,其形成和完善是一个依靠各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长期而又复杂的实践过程,需要管理者、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 标签: 企业 管理者 道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