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作者: 郑瑾 郭晖 薛武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8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西安 71006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高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感染发病率和感染性并发症死亡率也随之增高。病毒感染一方面引起受者全身症状,另一方面也常常导致移植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对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造成不利影响。以下内容主要对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多瘤病毒(P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的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肾移植 病毒 多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腺病毒 EB病毒
  • 简介:摘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因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引起复杂性难治性泌尿系感染的受者,给予多种抗感染方案治疗仍多次复发,效果欠佳;后通过改行粪菌移植(FMT)辅助治疗取得良好疗效,随访时间>3个月,期间体温正常,尿培养阴性,无腹泻、腹痛、恶心、尿路刺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不适,移植肾功能稳定。

  • 标签: 肾移植 泌尿系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提升质量是目前我国肾移植的主要发展目标。推广组织配型新技术,包括采用高分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方法,保证供受者HLA分型结果的完整性和唯一性,以及把改良的细胞学方法和纯化单抗原技术相结合,提高HLA抗体检测精准度等,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供受者间的错配负荷和受者免疫风险,指导器官的科学分配和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达到受者长期存活的目标。这正是精准医学的核心要义在肾移植领域的体现。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配型 器官分配 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应用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夹层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8~55岁。4例肾移植受者均为术中突发髂外动脉夹层,拆除血管缝合线发现动脉内膜剥脱堵塞髂外动脉3例,堵塞移植肾动脉1例,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制成的人工血管,行髂外动脉的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受者移植肾行二次灌注,改与髂内动脉吻合。结果1例受者术后1周肾功血肌酐恢复正常,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合并急性排斥反应,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术后2~3周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时间0.5~5.0年,移植肾功能稳定,术侧下肢血供及皮温正常,活动有力自如。结论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血管夹层发生率不高,但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夹层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后血管并发症 人工血管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诊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确诊的肾移植术后PJP受者20例,所有受者均出现发热、胸闷气短或咳嗽少痰等症状,行胸部CT、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mNGS)确诊。PJP受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18.75~25.00 mg/kg+甲氧苄啶:3.75~5.00 mg/kg,4次/d)+卡泊芬净(50~70 mg/d)基础抗感染方案,疗程14~21 d。同时治疗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并予以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5~7 d行胸部CT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PJP受者,13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体温(38.8±0.68)℃,7例以胸闷气短症状为主;14例出现低氧血症表现,13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余受者予以持续面罩吸氧治疗;17例受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2~90 d,3例受者因肺部感染持续恶化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PJP是肾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快、花费高昂、预后较差。及时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NGS检查对于确诊PJ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方案的基础抗感染方案效果良好;同时适当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辅助呼吸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 肺孢子虫肺炎 复方磺胺甲恶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BKV)尿症的时间分布,以及高水平BKV尿症与临床因素以及供、受者特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位点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212例受者的资料,定义肾移植术后尿液BKV-DNA定量大于107(拷贝/ml)尿液为高水平BKV尿症,选择同期性别组成相同的低于该阈值的212例受者作为低水平对照组。对于两组间临床资料及HLA位点进行统计描述,使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高水平BKV尿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移植术后受者首次高水平BKV尿症发生时间中位数为125.5 d。在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中,移植肾功能延迟(DGF)以及受者HLA-A24是高水平BKV尿症的危险因素,供者HLA-DQ9是保护因素。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DGF(OR=2.18,95%CI 1.18~4.01,P=0.012)以及受者HLA-A24(OR=1.63,95%CI 1.06~2.53,P=0.027)是高水平BKV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供者HLA-DQ9(OR=0.58,95%CI 0.36~0.91,P=0.019)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V尿症和供者及受者特定的HLA位点相关,针对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对受者进行早期危险因素分层有助于定制术后免疫抑制剂、筛查方案和开发T淋巴细胞相关疫苗。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BK病毒 移植肾功能延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死亡后器官捐献(DD)供者供肾移植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70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肾移植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受者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者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及血糖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受者和移植肾术后1年的存活情况。结果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DGF、AR、感染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受者术后住院时间、使用环孢素A的受者比例,伤口愈合不良和排尿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内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术后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排尿困难等并发症,血糖仍高于非糖尿病受者,但术后1年内的移植效果良好。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合并症 糖尿病 肾移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中心行首次肾移植的受者。根据术后预防药物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缬更昔洛韦组,口服缬更昔洛韦450 mg,1次/d;对照组为更昔洛韦组,口服更昔洛韦1 g,3次/d。两种药物均于术后10 d内开始服用,持续3个月,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进行调整剂量。术后随访1年,并规律监测CMV-DNA、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首次CMV阳性时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存活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6例肾移植受者,实验组85例,对照组81例。实验组CMV感染率为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实验组首次CMV阳性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40.5 d(77.3~198.5 d),对照组为47.5 d(36.8~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CMV发病率下降(4.7 %比1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实验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比21.0 %,P=0.037)。实验组均未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对照组6例(7.4 %)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移植受者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并显著推迟CMV感染时间。

  • 标签: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 缬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确诊的40例肺部感染受者,并通过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和mNGS明确病原体。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血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痰培养及涂片染色、肺部组织病理、抗原检测和PCR等,mNGS则进行BALF检测寻找病原体。通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给予精准抗感染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终36例受者治愈出院,4例死亡。40例肺部感染受者,BALF的mNGS病原体检测呈阳性者37例,阴性3例,其检测敏感性92.5%,其中单一型肺部感染15例,混合型肺部感染22例,包括8例以细菌感染为主,9例病毒感染为主和20例真菌感染为主,耶氏肺孢子菌(20/40,50%)和人巨细胞病毒(10/40,25%)是最为常见的病原体。相比之下,通过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阳性者12例,检出率仅为3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2,P<0.05);对于混合型肺部感染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率分别为55%和1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5),而单一型肺部感染诊断率分别为30%和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P>0.05)。结论与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相比,mNGS在病原体种类和分布、检测时效、敏感性、混合型感染诊断率及受益等方面更具优势,利用mNGS可更加高效寻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精准化治疗,减少费用,提高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肺部感染 测序技术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298例接受供者年龄≥60岁的器官捐献供肾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年龄将其分为A组(<30岁,59例)、B组(30~39岁,125例)、C组(40~49岁,83例)和D组(≥50岁,31例),观察不同年龄层术后AR发生情况;同时根据供受者年龄差将其分为年龄差≥25岁组(166例)和年龄差<25岁组(132例),观察AR发生情况。结果A、B、C、D四组术后1年内AR发生率分别为15.3%(9/59)、8.8%(11/125)、7.2%(6/83)和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25岁组和年龄差<25岁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6)和5.3%(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周、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水平、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和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受者中可获得满意的移植效果;随着受者年龄的降低,AR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供受者年龄差≥25岁的受者AR的防治。

  • 标签: 肾移植 老年供肾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ifePort灌注参数联合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对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随访3个月内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20例)和非DGF组(93例),对比两组应用LifePort进行灌注维护的参数指标、灌注液生物标志物浓度等指标,对DGF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肾移植受者中DGF发生率为17.7% (20/113)。在以DGF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末阻力[OR 1.879,95%置信区间(CI)1.145~3.56]和灌注液标志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OR 1.62,95% CI 1.23~2.46)分别是DGF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GST联合终末阻力预测DGF[曲线下面积(AUC)=0.888,95%CI 0.842~0.933]与单独应用终末阻力(AUC=0.756,95% CI 0.693~0.818)或GST预测DGF(AUC=0.729,95%CI 0.591-0.806),预测准确性提高(P=0.023);在以肾功能恢复时间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LifePort灌注参数及灌注液标志物均未表现出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联合应用LifePort灌注参数或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可提高对DGF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肾移植 低温机械灌注 移植肾功能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肾零点活检病理结果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采用零点活检病理结果评估供肾质量,并按照Banff 2013标准、Remuzzi评分及马里兰病理指数(MAPI)对供肾进行病理分级和评分。肾小球数量≥7个,小动脉数量≥2支为合格标本。根据受者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DGF,将其分为DGF组和非DGF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供肾肾小球硬化率、小动脉玻璃样变率、Banff 2013标准评分、Remuzzi评分和MAPI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供肾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小动脉管壁透明样变、肾小管损伤/坏死及肾小球内微血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供肾零点活检病理结果与DCD肾移植术后并发DGF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133例受者,其中DGF组26例,DGF发生率为19.5%,非DGF组107例。133例合格肾穿刺标本中,平均获得肾小球数量(13±5)个,中位肾小球硬化率5.8%(0~13.3%),中位小动脉数量5支(3~6支),中位小动脉玻璃样变率0(0~11%),肾间质纤维化占47.4%(63/133),肾小管萎缩占48.1%(64/133),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占58.6%(78/133),小动脉管壁透明样变占36.8%(49/133),未见肾小球内微血栓,所有供肾均合并不同程度肾小管损伤/坏死。两组受者供肾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小管损伤/坏死以及Remuzz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92和16.81,Z=-2.02,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损伤/坏死是肾移植术后并发DG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供肾零点活检病理学评估对于预测肾移植短期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在供者维护和器官保存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造成肾小管缺血/坏死,以降低DGF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零点活检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 标签: 胃肠道微生物群 放射性肠炎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调节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塌渍治疗抗肿瘤免疫药物引起相关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自2022年01月至 2024年1月我科收治的免疫相关性皮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激素治疗,联合组在西药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风散的中药中药塌渍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免疫药物相关性皮炎得到明显的缓解及疗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塌渍联合激素治疗免疫药物相关性皮炎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塌渍 免疫药物相关性皮炎 激素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自2022年05月至 2024年5月我科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单独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的中药辅助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胃癌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比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更好,胃癌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应用中药可明显增加降低单独使用西药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提高了带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胃癌 临床疗效 毒副反应 健脾益气
  • 简介:摘要: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其所引发的诸多并发症也越来越常见,失眠症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对于恶性肿瘤相关性失眠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陕西省名中医史恒军教授尤善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失眠症的诊治。史恒军教授运用“胆胃同治”法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失眠临床收效显著,现将史教授治疗此类失眠的经验分享如下,附验案1则以佐证。

  • 标签: 胆胃同治 胆郁痰扰 恶性肿瘤相关性失眠 温胆汤 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