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截至2021年9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22亿人、死亡人数近460万。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广泛应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病例的增加值得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占比逐渐增加,<5岁和5~14岁年龄组病例的占比从2020年1月的1.0%和2.5%分别升高至2021年7月的2.0%和8.7%。全球已经有几十亿成年人接种各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已证实其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感染和传播、降低重症和住院、减少死亡等,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多国陆续批准在12~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紧急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我国也已经批准3~17岁儿童按照梯次逐步推进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接种工作,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对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形成了该共识。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也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当前严峻的疫情下应做好对儿童的防护。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成人的广泛接种,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循序渐进地给儿童群体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于儿童的防护以及整体新冠疫情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是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接种的安全性及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就家长关心的针对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汇总和解读,以期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2例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儿的胸部HRCT表现。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个月~14岁,中位年龄4岁,5岁以下患儿14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观察肺部病变分布、形态、密度等特征及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改变。结果22例患儿中,3例(3/22)肺部CT正常,19例(19/22)肺部HRCT见病灶浸润,其中单侧肺病变7例,双侧肺病变12例。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6例,其中淡磨玻璃影4例、典型铺路石征磨玻璃影2例;4例呈肺实变改变,表现为局限性条索影、斑片状高密度影;6例表现为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呈斑片状致密影夹杂周围磨玻璃影改变,其中1例呈右侧白肺表现;3例呈类支气管肺炎改变,表现为肺叶内散在点状或斑片状密度不均高密度影。下叶病灶较上叶为重,肺外后带较肺尖部、中央区多见。全部患儿均未见肺门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1例见叶间胸膜增厚。结论儿童COVID-19的HRCT表现多样化,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但肺部CT表现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控干预的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我国始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功,但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和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复杂。随着变异株的变化,儿童病例数量也出现了变化,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症候和并发症,这为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共识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变异株的特点,对其病原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等进行阐述,总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就儿童病例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阶段性防控成果,但仍有境外输入病例及区域性散发病例被发现,甚至发生短时区域性流行,显示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随着18岁以下儿童发病比例和病例数量的变化,儿童患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症候和并发症,加之随着病毒变异的发生,不仅备受各方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且也为我国儿童2019-nCoV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共识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二版)》的基础上,总结儿童病例临床疾病特点和诊疗经验,就儿童病例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指导儿童2019-nCoV感染的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并按照乙类管理。鉴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为我国主要流行病毒株,为与时俱进地指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救治工作,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儿科相关病毒感染诊疗策略,特制订《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对相关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相应更新,新增了COVID-19相关脑病、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救治要点,供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的颅脑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武汉儿童医院22例确诊为ANEC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儿病初均有高热,前驱感染后迅速出现神经功能恶化。首次影像检查中,所有患儿均行头颅MRI检查,其中6例MRI检查前行头颅CT检查。MRI随访中,4例失访,6例仅行1次短期随访(<14 d),12例接受1~2次短期及1~4次长期随访(>14 d)。影像学检查重点观察丘脑、脑干、脑白质和基底节区等部位,以及整个随访中是否有出血及软化灶形成。结果所有ANEC患儿的影像学表现中均累及双侧丘脑,其他对称病变部位包括大脑白质(14例)、基底节区(15例)、脑干(16例)、小脑(9例)、胼胝体(2例)和海马(1例),不对称病灶患儿3例,分别见于大脑白质(2例)及小脑(1例)。最典型的头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丘脑呈"三色模式" (中央高信号和周围低信号环,以及丘脑周围高信号)或"双色模式" (丘脑中央低信号及边缘高信号)。影像学随访中,MRI上出现出血、脑软化可能提示临床预后差。结论ANEC为快速进展型脑病,具有典型影像学特点,出血、脑软化可能提示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