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植入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器后行1.5 T MRI扫描的安全性及起搏系统的稳定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MRI扫描前、扫描后即刻以及扫描后1、3、12个月的起搏器系统稳定性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和电池寿命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113例患者接受MRI扫描并按时完成各阶段随访,扫描过程中无心前区不适感、无误感知、无脉冲发生器重置、无起搏器导线脱位,除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扫描中监测到房颤外其余患者未监测到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感知,心室起搏阈值、感知在MRI扫描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扫描前变化无临床意义。1例患者MRI扫描后12个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心室感知幅度较基线下降50%以上,其余患者随访未发现起搏阈值增加0.5 V以上、感知下降50%以上以及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情况。心室导线阻抗MRI扫描后12个月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0±117.87)Ω对(547.76±122.00)Ω,P=0.001],随访期间无心房导线、心室导线阻抗<200 Ω或>1 500 Ω。结论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进行1.5 T MRI扫描时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心肌受累疾患病种较多,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改变,由于其伴心功能受损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并干预心肌改变显得尤为重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广泛应用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种医学领域。近年来快速的技术创新促进了CMR成像新技术的发展。参数定量技术如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2 mapping)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量化心肌疾病中的组织改变。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心肌纤维化、心肌水肿伴细胞内和/或细胞外水增加、心肌内出血等病理改变。T1 mapping和T2 mapping不仅被认为是诊断心肌病的可靠生物标志物,而且被认为是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可靠的影像学参数。本文就参数定量技术评估心肌组织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目的是阐述参数定量技术如何早期和精准识别异常心肌,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为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脏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定量评估 细胞外体积分数
  • 简介:摘要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增高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关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内源性学说强调与生物学机制密切相关,反应性学说则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目前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炎症、免疫反应、应激、神经再生、脑网络、生物节律紊乱、睡眠障碍、褪黑素等方面。文章就卒中后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及及针对发病机制的相关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神经生物学 神经免疫调节 神经元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