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与单纯克氏针治疗陈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对45例陈旧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法(A组23例)和单纯克氏针法(B组22例)治疗,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患指活动度、并发症等情况,按Crawford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7个月,A组术后患指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功能的优良率优于B组(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出现再发锤状指的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经末节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治疗陈旧锤状指,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患指恢复功能良好,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骨隧道 骨性锤状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闭合肱骨干骨折患者45例,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19例(桥接组),男13例、女6例,年龄(38.3±11.9)岁(范围21~72岁);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及锁定钉板系统固定26例(锁定钉板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1.2±14.7)岁(范围20~79岁)。术后定期随访,每4周记录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4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2±4.7)个月(范围10~3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桥接组手术时间为(68.1±12.5) min,大于锁定钉板组的(56.3±11.6) min(t=3.32,P=0.002);桥接组与锁定钉板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6±20.2) ml、(104.2±14.1) 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8.4±16.2) ml、(73.1±14.9) ml,住院时间分别为(9.7±2.3) d、(9.4±1.9) 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07;t=1.00,P=0.323;t=0.57,P=0.573)。桥接组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5.3±4.3)周,锁定钉板组为(15.9±3.9)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38)。术后4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18.1±3.9)分、MEPS为(55.4±6.8)分,均低于锁定钉板组(P<0.05);术后8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26.2±4.3)分、MEPS为(70.9±6.5)分,均低于锁定钉板组(P<0.05);术后12周,桥接组UCLA肩关节评分为(33.6±1.0)分、MEPS为(91.0±3.7)分,优良率达100%,与锁定钉板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根据骨折形态进行个性化多维固定,至术后12周可达到与锁定钉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时间略长,并可能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锁骨钩置钩方法在治疗Rock-Wood 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研究纳入的48例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常规置钩方式治疗24例(常规组),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42.4岁;采用改进置钩法治疗24例(改进组),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4.7岁。通过对比常规组及改进组不同置钩方法对Rock-Wood 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比较两组在肩锁间隙、喙锁间隙的差别,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部功能的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3.4个月随访,改进组术后喙锁间隙与常规组术后无明显差别,在肩锁间隙上两组有明显差别,改进组在VAS及Constant评分优于常规组。结论改进后的置钩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上与常规方法相比固定更为稳定,在减小术后肩锁关节增宽、控制肩锁关节前后移位方面有其优势,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Rock-Wood Ⅲ、Ⅳ、Ⅴ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5-5p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骨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ATDC5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对照组和IL-1β处理模型组。为了分析miR-215-5p对IL-1β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的将IL-1β组分为:模型组+miR对照组,模型组+miR-215-5p抑制剂组。细胞转染后采用10 ng/ml IL-1β处理软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5-5p和锌指结构E-box同源结合框2(ZEB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ZEB2、p65、磷酸化p65、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将野生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WT)或者突变型ZEB2的3’-非编码区(pmiR-ZEB2-Mut)分别与miR-215-5p模拟物(miR-215-5p mimic)和对照物(miR-NC)共转染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实验研究miR-215-5p与ZEB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215-5p在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中表达上调(2.87±0.07)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ZEB2是miR-215-5p的直接作用靶点。miR-215-5p mimic处理可使转染pmiR-ZEB2-WT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为miRNA对照组的40.2%,而在转染pmiR-ZEB2-Mut的细胞中miR-215-5p mimi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15-5p抑制剂使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为对照组的50.9%,并且可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68.2%和75.4%。结论miR-215-5p通过靶向ZEB2促进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

  • 标签: 骨关节炎 微小RNA 软骨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