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132例行PTB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BD引流管前端是否置入肠道内,将132例患者分为外引流组(n=81)和内外引流组(n=51)。对比两种引流方式的减黄效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41例,年龄18~85岁。与术前相比,外引流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190.2±41.8) μmol/L比(294.9±38.3)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55.4±30.9) μmol/L比(242.1±39.6) μmol/L]以及内外引流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179.3±37.1) μmol/L比(288.1±35.4)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47.7±32.5) μmol/L比(233.7±36.1) μmol/L]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外引流组患者再次手术调管、重新置管或双侧置管[15.6%(8/51)比3.7%(3/81)]、胆道感染[50.9%(26/51)比27.1%(22/8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引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率相比,内外引流组高于外引流组[7.8%(4/51)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道来源细菌为两组患者胆道感染的主要细菌。内外引流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外引流组[(34 928.0±3 693.0)元比(29 360.0±3 219.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BD外引流术和内外引流术都能迅速有效的缓解黄疸症状,两者引流效果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对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区域组(91例)和扩大组(38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存率、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区域组和扩大组术前无转移(M0)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4.8%和47.0%、33.6%,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2,P=0.416)。与区域组患者相比,扩大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78,P=0.000),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对M0患者而言,扩大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明显改善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生存率,但可获取更多的淋巴结数目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缘阳性的近端胆管补充切除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最终入组214例患者,其中男性126例,女性88例,年龄(62.3±17.1)岁。根据近端胆管是否补充切除以及胆管切缘病理情况,将21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n=161):近端胆管初始切缘阴性即R0切缘;B组(n=21):近端胆管初始为R1切缘补充切除后阴性;C组(n=32):近端胆管初始切缘或补充切除后为R1切缘。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28.6%、0,5年累积生存率为18.5%、10.7%、0。A组与B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近端胆管R1切缘(HR=3.728,95%CI:2.531~4.936)、切缘宽度>5 mm(HR=0.534,95%CI:0.224~0.857)、T3-4分期(HR=5.655,95%CI:3.174~8.203)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近端胆管切缘阳性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补充切除胆管获得阴性切缘可明显改善生存率。近端胆管R1切缘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